家族略考

朱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考,“氏族以国为氏者二百三十有三,朱其一也,本黄帝之孙高阳氏之后,周封于邾。子孙去邑而为朱氏,与鄫世子巫奔鲁去邑而为曾氏同也。”</p><p class="ql-block"> 五一放假回到老家,翻看先父当年复印的家谱,上面的这段话说明了整个朱氏一族的来源——黄帝之孙高阳氏后人也。这部家谱共六卷,是民国三十年修撰完成的,平日就静静地放置在高高的橱柜里。</p><p class="ql-block"> 从家谱的考证看,我们这一脉极其普通平凡,与朱元璋无关,与朱熹无关,先祖朱德与共和国元帅朱老总同名同姓,但实际上也无关联。</p><p class="ql-block"> 一世祖以前的渊源早已无从考证。家谱上记载的,就是先人朱德自元末从诸城迁至齐河城北朱君村,生育三子,长子留在朱君村繁衍生息,次子迁到了朱家楼村,三子失传。元朝结束对中原的统治是在1368年,也就是说我们这一脉在齐河有六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了,传到我这里是第二十世。</p><p class="ql-block"> 从一些序文可知,同治之前有谱碑而无家谱,最早的谱碑是康熙五十一年立的,后因黄河水患掩埋于尘土之下。后世子孙中,总有贤明博学者,他们克服困难找到谱碑,整理成家谱。数次修撰,也是祖辈之贤明者倡议发起的。才给后人留下了寻找祖先脉络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在家谱里,绝大多数人就是一个名字,下面记载着婚配子嗣情况,少数有寥寥数语的评价性文字,应该是族内出类拔萃名声显赫的,或乐善好施,或仁孝仗义,或读书刻苦,或捐建寺庙等。先辈们多以耕作传家,也有为官仕宦的,教书育人的,行医救人的,还有一位通音律的。比如,四世祖“三思,字俊行,明万历年间投笔从戎,以军功彪炳,蒙恩赐任南阳府知府。”“朱克正,字得方,长于音律,善于弹唱,久住衙署,邑今钦仰。”</p><p class="ql-block"> 族人中不乏敢闯敢为的开拓者。几百年间,陆续在周边的小冀庄、大魏庄、龙家庄、大朱村、朱铁匠庄等村庄以及稍远的禹城伦镇、济南洛口和更远的北平安定门外、河南南阳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家谱家史实际也是国家历史民族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我的家谱序文中,也有家谱修撰完成后,因日寇入侵影响刊印的记载。谱中明确日军入侵家乡的时间是在七夕节。</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年的合谱修订,确定了二支自十九世起的辈分,长支即朱君村这支为:山昭永全祥,家学印世昌,良友延修庆,秉春可致芳。次支即朱家楼这一支为:山清国继祥,砚田宁世昌,孝友守荣庆,绍宗可传芳。</p><p class="ql-block"> 愿祖先护佑,家国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