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俗语之·狗推倒个屙屎个

歐土·蓮🌸

<p class="ql-block">     旧时的乡村,家家孩子多,经常有这样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小的孩子,一般是能稳稳当当走路的,又不能利利索索穿回裤子的孩子,喊要屙【ō】哩。马上有人吩咐,门前屙,大【hài】妹哩或大【hài】乃哩(即大的男孩),去【kìe】照到。如果没有可以吩咐的大孩子,多半是小孩子的爷爷奶奶“去照到”,再没有,就只有孩子的娘去“照到”了。所谓“照到”,即“照看”,就是带着小的孩子出门外屙屎,甚至还有“拿根柴哩”(即手持一根柴枝或小竹棍)。“照到”的责任有三。帮小的松解裤子,以防松解不下或不到底而“屎屙在【ōlā】裤裆里”;“赶住狗【pēnqùgòu】”,即拿“柴哩”吓住、赶开来抢屎吃的狗,不让大狗抢得小狗冇吃,不让别人家的狗抢得自家的狗冇吃,最根本的还是“不【le】得”(即不让和防止)狗争屎吃而狗叫狗骨头小心“推【cēng】倒”小孩,甚至咬伤小孩;再就是帮小孩擦【kāi或cè】屁股、穿回裤子。</p> <p class="ql-block">      贫弱的乡村,很长的过去,温饱是崇高的理想或奢望。那乡村的狗,吃屎的家狗,不可能有比主人更好的境遇(现在的狗,很多情况下比人活得有尊严!可能也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狗为屎争抢打架心肠一样。争抢打架的过程中不可能不殃及池鱼——弄脏【we】孩子的衣服、吓哭孩子、咬到孩子,乃至到最后把孩子撞到在地上,都有可能。此所谓:“狗推【cèng】倒个屙【ō】屎个”,即“狗撞倒了那个屙屎给它吃的人”。</p> <p class="ql-block">      这很拟人的“狗推【cèng】倒个屙【ō】屎个”,在乡村百姓的智慧里,自然不是乡村生活的实景描述,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形象生动。</p> <p class="ql-block">      一是嘲笑那“屙屎个”太“冇用”(即无能,或在这个时候表现出怯弱)。乡村百姓固有的观念里,“屙屎个”是施与者,是强势方;“狗”是受于者,是弱势方。例如,集体时期,农村青年的出路,或当兵、或被招工进厂,再不济就是去县里的厂里做个临时工(那时很有可能“转正”,即录用为正式工)、去“社办企业”上班(也有可能被发现而进到乡镇的七站八所而最终转正)也是充满希望的。为争一个名额,争得像“狗抢屎吃【qia】”一样,完全在情理之中。其中某一个竞争者,读了书、出生好,甚至还有一两个说得上话亲戚朋友,一句话,普遍看好,稳操胜券。谁知笑到最后的却是最不起眼的、最不抱希望的那个。可能真是技不如人,可能有污点关键时候被人告了,...这些可能或原因,别人是不清楚的、不理解的。那就少不了有人当面笑背后说,甚至是至亲的人,说那应该胜出而没有取胜的——你是【sē】“狗推【cèng】倒个屙【ō】屎个”!</p> <p class="ql-block">      二是嘲笑自己是个“屙屎个”,运气怎么差到被狗“推到”的程度?最常见的在赌桌上,其中一个强势的——荷【háo】包里确实钱多、有权势背景,并且牌技或赌术历来好,或者是自以为的“强势者”,竟然在几个从来不当回事、看不上眼的“弱势”面前,输得一败涂地、输得莫名其妙,又要保持“强势”的脸面,为了克制自己,绝不表露出“输不起”的沮丧,甚至气急败坏,只得自嘲:今天真是“狗推【cèng】倒个屙【ō】屎个”!尽管无意中骂了那几个“赢钱”是“吃屎的狗”,但更多的还是嘲笑自己的“虽败犹荣”,所以相互也理解,最多之中有人找借口早走人。(这样的情势,还有一句乡村俗语——“牛虻【bíe】叮死【dī安 lā】牛”,也有异曲同工的效用。)</p> <p class="ql-block">      三是旁观者的无意识、无善恶的叹息。例如,商场上的大鳄不知觉地被初生牛犊挤垮了、打败了;体制内的人物在大风大浪中都过得了大江大河,却在胜利的曙光到来之前在阴沟了翻船了;或者是权贵干脆被无端的小事,无碍的小人物,没有一点预兆地牵扯、打到——非著名小偷不小心偷出了前途无量的大贪官,就是典型。信息资源不对称下的社会底层,吃饱了没事干的时候,东拉西扯一说到以上这些道听途说,常有人叹声:“狗推【cèng】倒个屙【ō】屎个”,也是个人的命啊!</p> <p class="ql-block">     总之,乡村百姓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但以他们生产生活的积累,尤其漫长的生存体验,绝对能悟出生活的真谛或哲理。“狗推【cèng】倒个屙【ō】屎个”,就是他们相信和知道:强者不可能永远强,弱者也不会永远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