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故城镇历史悠久,曾为故城县旧治,经济繁荣,人文繁盛,大运河水运发达之时,故城镇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因毗邻德州,地连冀鲁,与山东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交流十分密切。故城镇 地理位置优越,水路、陆路交通都很便捷,各地客商纷纷前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遍布街巷的大小商号,手工作坊一百二十余家。规模较大的有华泰、天祥和、德庆荣、怡合公、祥和公、祥和、魁星公、鸿庆、同记、德聚源、丰和堂、永春堂、华昌、齐福源、福庆成、东林家馆、西林家馆、鸿盛园、宏盛楼、洪胜等。这些门店和作坊分布在临津街、双峰街、兴文街、舞雩街、迎恩街,主要经营煤炭、粮油、布匹、绸缎、烟酒糖茶、调味品、杂货糕点、木器加工、白铁加工、烘炉、酿酒、餐饮等。其中大部分门店集中在紧临运河码头的临津街,即南关街亦称二李街。临津街店铺林立,旗幌招展,熙来攘往,热闹非常,临津街成为故城镇繁华的商业中心。大运河水运的繁盛与发达,为故城镇商业中心的兴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临津街的繁华持续数百年,直至1945年,县城迁走后,日渐衰微,昔日之繁华盛景难以再现。清代文人将"南埠商舻"列为"故城八景”之一,说的就是临津街和南天门运河码头,清人贾汝玺有诗曰:</p><p class="ql-block">何事人烟聚此都,</p><p class="ql-block">飞帆衔尾集商舻。</p><p class="ql-block">构成贸易通功市,</p><p class="ql-block">写出升平辐辏图。</p><p class="ql-block">稳泛三更樯带月,</p><p class="ql-block">安眠一枕岸啼乌。</p><p class="ql-block">闲来无阻登临兴,</p><p class="ql-block">句满奚囊酒满沽。</p><p class="ql-block">故城镇运河码头在临津街南端,名南天门码头。每天过往故城镇的船只达千余首艘次,既有商船,也有官船、漕船。每年约有400万吨漕粮经此输往京师。每逢傍晚,漕船停靠后,押运军卒便峰拥上岸,涌入宏盛楼和鸿盛源两家饭店,猜拳行令,吵吵嚷嚷,一醉方休,直至深夜。漕运是由户部直接统辖、拨款的单位,他们财大气粗,也很横,经常寻衅滋事。每逢有漕船停靠,当地官员便战战兢兢,对漕运军卒唯唯诺诺,唯恐出乱。</p><p class="ql-block"> 南天门码头占地百余亩,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实力雄厚的商家在码头有专有的货位、货仓,长年租用。码头可停靠载重二、三十吨的大船十余艘,码头上、大堤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劳动号子响彻云霄。繁忙季节,装卸日夜不息。入夜,码头上、大街上都亮起迷人的灯火,那迷人的灯火映红夜空,劳动号子响彻云霄。装卸没有任何机械,全凭背驮肩扛,这也是人间最苦、最累的活。旧时,装卸工被称为"脚行”、“扛脚的”、"扛大个的",地位低,受歧视。因为装船卸船都必经过长长的高高的跳板,这活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装卸工苦中取乐,创造出劳动号子以调节步伐,驱除劳累。谁知道在不经意间创作的劳动号子竟成了流行的口头文学、运河文化的重要篇章。夜色迷人,小商小贩开始出动。他们在运河大堤上,甚至到大船上 ,兜售下酒小菜、香烟、小吃和其他日用品,叫卖声此起彼伏,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此时,装卸工仍在挥汗如雨。是包括装卸工在内的所有的劳动者用汗水铸就运河沿线的经济繁荣。</p><p class="ql-block">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万历初(约1570年),故城镇即形成较大集市。每逢农历单日一、三、五为城里集,在临津街、双峰街、兴文街、文庙、真武庙。其他单日为城外集,逢七在鸣玉街、舞雩街,逢九在迎恩街。人车流量,商品种类、数量,远近闻名。集市上商品分门别类,各自为市。既有当地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又有生产、生活用品。故城镇特色名吃刘家吊炉烧饼,田家五香熏肉 、小道士馃子、刘家烧鸽子、蛤蟆叼泥、牛眼包子等,久负盛名,人们争相品尝。故城集辐射周边罗小营、夏家庄、西辛庄、窦堡店、大马坊、小马坊,景县大洋、留智庙,山东武城的郑庄、良庄、滕庄等集市,形成了以故城镇为中心的商品集散网络。故城镇有城隍庙会,农历每年六月举办一次(六月初六始,四天),又叫六月会;十月举办一次(十月十五始,四天),又叫十月会。东岳庙会(三月二十五日始,四天),又叫三月会;药王庙会(四月二十八一天),又叫四月会;娘娘庙会(二月初一始,四天),又叫二月会。每逢赶会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人山人海,商贩云集,叫卖声此起彼伏。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给。庙会除了商品交易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戏班唱戏、杂技表演、秧歌表演、艺人说书、祭祀活动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庙会文化。庙会是外地客商采购故城特产的好时机。“龙凤贡面”以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上乘的品质,享有很高的声誉,销售火爆,历久不衰。故城任记香油,以真材实料,工艺精细,纯手工制作,色泽艳丽,香味浓郁持久而享有盛誉,畅销冀鲁京津东北。故城大西瓜,又称德州大西瓜,以皮薄、沙瓤、籽少、含糖量高而闻名。故城产绿豆、红小豆(又称大吉豆)色泽鲜艳,颗粒匀称,食药两用,倍受京津、东北、晋陕客商的青睐。每逢六月会西瓜上市的季节,每逢十月会绿豆、红小豆(大吉豆)上市季节,各地客商便蜂拥而至,争相采购,交易异常红火。</p><p class="ql-block"> 故城镇作为大运河畔的繁华商埠,繁荣的商业活动中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色——充盈着浓浓的 文化气息。因此,故城镇也可称作文化商埠。县政府钱粮房林子靖先生酷爱书法,字写得十分漂亮。他的账簿从头到尾都是用工整的小楷书就,多年如一日,一丝不苟。我见到林子靖先生后代珍藏的民国23年账簿,那工整隽永端庄秀丽的楷书,如同印刷的一般,令人拍案叫绝。一方面显示出林子靖先生深厚的书法造诣,也彰显出林先生的严谨勤勉克已的敬业精神。受林子靖先生影响,其本族堂兄、饭馆老板林书元先生亦迷上了书法。他将名人字画、林子靖先生书写的条幅悬挂于大堂和客房内,走进林先生的饭店,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 东林家馆掌柜林书香先生是位票友,唱得好,还弹得一手好月琴,是乐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天祥和、永春堂、华泰`怡和公等商号的掌柜也是票友,他们都是城关业余京剧团的成员,平时活动场所就在东林家馆,他们不仅是京剧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且慷慨资助城关业余京剧团。这几位票友唱、念、做都有相当水准,可与专业演员相媲美。逢年过节便粉墨登场,在鼓师陈凯生先生、琴师陈贵庭先生、申士均先生默契伴奏下,他们的演唱和表演锦上添花,大放异彩,赢得满堂彩。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故城商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众商家文明经商,礼貌待客,诚实守信,在广大群众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当年,故城流传着关于天祥和、怡和公诚实守信的佳话,为百姓所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 大运河不仅是一条黄金水道,也是一条文化长廊。条条大船泊来琳琅满目的商品,也泊来精彩的外部世界。南北文化的交融,使故城镇人的人文性格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变化。"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故城人渴望走出去闯荡世界。大运河的舟揖之利以及后来开通的津浦铁路,为故城人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们下关东、赴京津、甚至远走西北(在陕西西安蔡家坡聚集了一批故城人称作小故城县),凭着诚实守信的品格和坚韧顽强的意志,创业打拼,获得成功。如由冯治安父在西安创办的实业公司,周有仁(中镇村人)在天津创办的灯具制造公司,制造马灯(也称提灯风灯一种防风灯具),王宗周先生在北京有“兰香斋"、"桂香斋“两处门市,一处在西市灯市口,一处在前门大街,都是前店后厂模式,制作、销售各种点心,他即是成功人士中的代表。王宗周先生,中镇村人,北平师大毕业,其子、女都是德州博文中学毕业,称得上是文化世家。在师大读书时,王宗周受教于杨秀峰同志(留法共产党员),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在杨秀峰同志的影响和带动下,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行列。宗周先生不经常在京,由店堂经理掌管处理日常事务。由于坚持"诚实守信,礼貌待客”的经营宗旨,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生意十分红火,积累起了财富。抗战时期,宗周先生被选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参议员,他积极为抗日政府筹款筹粮,把自己的家产捐给抗日政府。以自己的身份和威望数次掩护、护送我党抗日军政首长。1947年春,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尚未正式开始,宗周先生就把土地和浮财全部无偿捐给了人民政府。1950年1月,在故城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当选故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是年冬,为抗美援朝捐资数额不菲。1956年,公私合营时,宗周先生把北京两处门店和包括房产在内的全部财产悉数无偿捐献给人民政府。这位腰缠万贯的儒商,性谦和儒雅,待人真诚宽厚,把钱财和名利看得十分淡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王先生从来毫不吝啬。王宗周先生在故城百姓中威望很高,至今人们谈起王先生还是啧啧称道,敬重有加。202209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