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蝴蝶

刘高潮

<p class="ql-block">  《捕蝶》是我发表在《渭南日报》2024年4月19日7版的一篇忆童年趣事的散文,现分享给各位文友,能给大家助兴,以便过好我们自己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华影潮 (中国民协、作协陕西分会会员、民俗博物馆特约研究员)</p><p class="ql-block"> 2024.05.01.</p> <p class="ql-block">  春风拂面,煦日融融,青葱的麦苗开始拔节,百花次第开放,红杏粉桃梨花似雪,苹果花先红后白……过去平坦的渭河滩鲜有果园,田里庄稼生长迅速,通往渭滨小学的路上,一眼望不到边的豌豆麦田,紫红的豌豆花在麦缝中蝶舞火燃;小片青翠的苜蓿地,兰花花初绽在羽叶间星星点点;蔓菁地、菜籽田一片连着一片,花黄如毡似毯,盖地铺天……</p> <p class="ql-block">  万物竞发的春天里,花蝴蝶回来了。据说全世界有蝴蝶18000多种,我国就有1500余种,小时候见到的不过10来种。大如小孩巴掌的黑白虎纹蝶,往往好特立独行,远走高飞;小如一分硬币大的蓝蝴蝶,</p> <p class="ql-block">成群结队,一飞一片;华丽橘红的豹斑洒金蝶,细腰短喙,触觉云卷曲盘;飞姿优美的凤尾蝶,前大后小的四翼平展,小翅拖翎飘絮十分打眼;更多的是菜粉蝶,村庄田间到处都有,常常成双成对上下翻飞,前后追逐,雌雄不离不弃,仿佛整天都在缠绵。</p> <p class="ql-block">  这虽然是物种的求偶行为,却被人升华为情爱的样板,在民间世俗生活中,留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之恋“化蝶升仙”的故事。若将“化蝶”字序打个颠倒成为“蝶化”,这阐释的是春秋战国人“庄周梦蝶”的哲学之典。蝴蝶吸食雨露花蜜,总是在花间穿行,文学史上便有了“蝶恋花”的词曲牌,可见蝴蝶与中华文明的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  老师在生物课堂上,不但讲蝴蝶幼虫吃庄稼嫩芽,也吃蚜虫、传花粉的优劣,同时还讲将蝴蝶制成标本,做美丽高雅书签的举措,这反倒是我从小就爱上了蝴蝶。那时在上学的路上,尤其是晴朗的下午,我们常捕蝴蝶玩。</p> <p class="ql-block">  尽管蝴蝶飞的不算快,但你想用手直接抓住,也是很难的!历次失败中摸索出,只有脱了上衣用袄扑苫住捉,才可能得手。因衣衫遮盖面积大,扬起落下能把蝴蝶罩住,压在地上慢慢地一点点揭袄,看见蝴蝶立即抓捕。蝴蝶黄色菜粉蝶多,自然捕的多,它身上蝶粉也多,粉落到手心,能疗伤敷面,参进墨盒,写出的大字闪闪发亮。论做书签,还是凤尾蝶好。同学间捕到蝴蝶互换,5只菜粉蝶换1只凤尾蝶,凤蝶漂亮难捕,大家都稀罕。</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学期中抽查考试,本人拿了全年级第一,回家路上高兴,看见花草树木都露着笑脸。这时有只黄粉蝶飞到眼前,我约同伴脱袄扑,追到菜花地里找不见了,满目全是金灿灿的油菜花,不知花是蝴蝶、蝴蝶变花,我们好不懊恼。无奈踅回路上,又发现一只虎斑凤尾蝶在飞,我们不约而同地赶上去,撵到豌豆麦地,扬起上衣甩了几下,没捕着,反被豌豆蔓绊了一跤,跌了个狗吃屎,压倒豌豆麦一片,麦秆把嘴划破了。</p> <p class="ql-block">  这时突然响起看青的四爷叫喊声:“碎崽娃子,大白天来偷豆角?看我咋个收拾你!”吓得我顾不上疼,爬起来撒腿就跑,慌乱中把脱袄卸下的红领巾跑丢了。中午没敢回家吃饭。下午放学一直在想:明早出操没戴红领巾,老师追问咋办呢?怕家长训,蹭磨到天黑才进门。</p> <p class="ql-block">  奶奶见我说“回来就好,赶紧吃饭。你四爷又不吃人!”我委屈的抹掉泪水,看见红领巾挂在饭桌沿上,便破涕为笑,知道四爷来过了。妈只训了句“还有脸吃?再不好好学习小心着!”这一次,是我捕蝴蝶付出最深的教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