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四十五)走进波罗的海的艺术之城“里加”

閑雲清烟

<p class="ql-block">波罗的海三国中,拉脱维亚夹在中间,因为森林覆盖率高达44%,拉脱维亚又被称为“欧洲之肺”,其首都里加则被称为波罗的海的心脏。触摸波罗的海的心跳,这是多么美妙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华美的古城,深入探访,感受它曾经的疼痛和忧伤。800多年的建城史,有700余年被外族占领。当愁云惨雾散尽,展露在世人面前的是大量精美绝伦、风格迥异的建筑,从中世纪的哥特式风格到19世纪欧洲盛行的新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来拉脱维亚旅游,首都里加的老城是一定要去看看的,里加老城浓缩了拉脱维亚所有的历史和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首都里加更被称为“北方巴黎”“新艺术建筑之都”“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这座建筑始建于1201年,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还是度假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里加的主要景点分布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城各处,最好的游览方式是步行。作为著名的汉萨同盟在北方的重要城市,里加老城内充满了各种汉萨风格建筑,包括受到她的友好城市不来梅——另一座汉萨同盟重镇——的影响树立起的各种雕像,如罗兰骑士、不来梅乐手等,从这些侧面都能品味出里加身上的德国味道。</p> <p class="ql-block">里加城市中心区有三分之一的建筑都有新艺术风格装饰,这些造型各异的奇妙装饰将这座城市的气质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也让游客们沉醉于这座似乎天生就带有时空穿越效果的城市。如果你是建筑爱好者,光是这一项就足以让里加跻身你的心愿清单。</p> <p class="ql-block">作为新艺术北方之都的里加,其装饰的主要建筑集中在几条特定的街区,超过 750 座特色各异的建筑分布并不分散,造成了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因此被称为「欧洲最精美的新艺术主义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里加新艺术风格建筑最集中的区域是 Elizabetes iela 和 Alberta iela 这两条街。这些建筑大都出于本土设计师之手,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建筑师当属米哈伊尔 · 爱森斯坦(Mihails Eizenšteins),他是著名苏联导演谢尔盖 · 爱森斯坦的父亲。当你仰望着由爱森斯坦设计的,标志性的弧形外窗、以精美雕像装饰的外立面营造出的纤巧和优雅一定会让你惊叹。</p> <p class="ql-block">另一幢爱森斯坦的经典设计位于伊丽莎白街和阿尔伯塔街中间的Strēlnieku街4a号。兽首雕塑、女神像、花朵造型的大量运用使这桩建筑的外立面精致到了奢华的程度,里加人称之为「奶油蛋糕」。同样由爱森斯坦设计的还有阿尔伯塔街2、2a、4、8和13号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阿尔伯塔街11号,建筑师艾森斯 · 劳贝(Eižens Laube)采用石灰岩和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加以富有拉脱维亚民族特色的装饰,试图将新艺术风格与拉脱维亚的传统建筑形态结合起来。</p> <p class="ql-block">道加瓦河(Daugava River)给里加带来了生命和灵气,河岸边的“光之城堡”(Castle of Light)吸引着人们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不对称的玻璃山”,实为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在大楼里,可以窥见窗外的风景有多美,幽蓝的河水与童话般的里加老城隔着玻璃宛若无声胜有声的油画。在此翻书,巴不得时光过得慢点再慢点……</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以玻璃做屋顶,将透明灯笼置于屋顶上,构成建筑物的顶点,借此意寓拉脱维亚古老的传说:在代表着智慧高度的光之城堡和玻璃山上,一位少女等待骑士来拯救她。</p> <p class="ql-block">除了幕墙,图书馆主要是用当地材料建造而成。办公室沿南立面排列,朝北的阅览室沐浴在自然光中,透明的灯笼构成里加天际线上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里加被达嘎瓦河一分为二,里加老城位于达嘎瓦河的东岸,徒步跨过阿克曼斯大桥,对面是老城中著名的市政厅广场,市政厅广场是一座拥有500多年历史的老广场。</p> <p class="ql-block">1334年,里加在这里建起第一座市政厅,但二战期间被毁。18世纪时,新市政厅在原址上建起。眼前的市政厅是2002年依照旧时形貌仿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里加市政厅对于拉脱维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关于里加的重大决定都是在这儿做出的。</p> <p class="ql-block">1918年11月19日,拉脱维亚宣布独立后的一天,国家议会在此同意建立新的过渡政府。</p> <p class="ql-block">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机构设在这栋建筑里,如:银行、图书馆、公司办事处、监护法庭。</p> <p class="ql-block">1941年7月,这栋建筑在德国人入侵时完全损坏,2003年重建恢复该建筑18世纪时的样貌。如今,这栋建筑是里加市政厅的所在地,在它的对面则是著名的黑头宫。</p> <p class="ql-block">市政广场上的黑头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装饰细腻的外立面及明艳的色彩,令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拥有华丽的红色梯形立面、被视为里加第一象征的黑头宫同样毁于二战,1941年6月28日在德军空袭中沦为废墟,残余部分于1948年被苏联政府拆除,目前的建筑于1995年到1999年间按旧时图纸重建。</p> <p class="ql-block">黑头宫大门上方刻着一句“如果有一天我倒塌了,必会浴火重生”,里加人实现了这句誓言。</p> <p class="ql-block">黑头宫始建于1344年,当时里加受益于地理位置和汉萨同盟,商贸极为发达。城中海外单身商人(主要是日耳曼人)组成行会,会员必须是年轻未婚的商人,不仅能经商,最好还能打仗,很有汉萨同盟半军事化的气息。名为黑头兄弟会。</p> <p class="ql-block">他们所信奉的“黑头”,是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军人莫里茨。莫里茨身处的时代,基督教并不合法,驻扎在埃及的底比斯军团以黑人为主,包括莫里茨。他动员人们秘密皈依基督教,因为拒绝罗马帝国皇帝下达的屠杀基督徒命令,莫里茨于公元287年被处决。处决地点在如今瑞士圣莫里茨市,城市正是因莫里茨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后来,莫里茨被封为基督教圣徒,在汉萨同盟时代成为日耳曼商人行会的主保圣人。因为这位守护神是黑人,所以行会便名为黑头兄弟会。</p> <p class="ql-block">1510年圣诞节,这帮有钱的年轻商人,在会馆里庆祝节日,有人砍来一棵树,拉到广场上点着了,大家围着它狂欢。</p> <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圣诞树就成了里加庆祝圣诞节的一项传统,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最初圣诞树都是点火烧掉的,后来大家觉得玩火危险,才改成用彩灯装饰,树下放玩具和礼物。</p> <p class="ql-block">黑头宫最初形貌已不可考,如今精美外墙的原版,最早出现在16至17世纪,主打文艺复兴风格,立面的山墙上有精美石雕和金属装饰,1622年安装了镶金外饰的天文钟。</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黑头宫内部已复建为当年模样,这几年才正式对外开放。二楼的节庆大厅十分华丽,天花板上的画作尤其精美,地窖中藏有旧时雕像和遗迹。</p> <p class="ql-block">旧时行会组织与市政厅分庭抗礼,在当年的商业城市中可算常态。在德国北部(如不莱梅等城市)常可见到的罗兰雕像,在里加市政厅广场上同样存在,面向市政厅,背朝黑头宫。作为公正与自由的象征,它也被视为商业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罗兰骑士是历史上一位公正的法官,从14世纪时,罗兰雕像大量出现在东北欧地区,被视为正义和自由的象征。里加的这尊罗兰雕像最初建于1896年,二战时市政厅广场上的建筑受到重创,唯独这尊雕像毫发无损,所以又有了“幸运之神”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在以建筑闻名的里加老城,黑头宫只是行会建筑探寻的一个起点,老城里的知名中世纪建筑多半都与商业有关。</p> <p class="ql-block">堪称忘年交的“三兄弟”是仅有的例外。这是三栋不同年代的建筑,相邻而建。最右侧的白色建筑年代最久远,建于15世纪,也是目前拉脱维亚最古老的民居。它的山墙立面层层向上,窗户极小,这是因为当年征收“窗户税”,窗户越大,收税越高。中间的黄色建筑在17世纪时得到整修,带有浓厚的文艺复兴风格,并于1746年再次修整立面。最左侧的蓝色建筑则诞生于18世纪。当年的里加,人们在狭窄街道中竭力利用空间,于是便有了一座座这般狭窄的小楼。</p> <p class="ql-block">里加老城最多的是教堂,各类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教堂,让人应接不暇。其中最有名气的是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拥有72米高塔楼、总高度123米的圣彼得大教堂是里加老城最高的建筑,它建于1209年,1721年毁于大火,彼得大帝下令重建。二战时,教堂再次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二战前,它是欧洲最高的木制建筑。几百年来的多次整修,使它兼容哥特式、罗马式和巴洛克式等多种风格。最具特色之处是廊柱支撑的大门,门框上有精美浮雕和雕像。</p> <p class="ql-block">教堂顶端的公鸡雕像最为抢眼。这种鸡身两侧分别是金色和黑色的镀金公鸡可不是装饰之用,它最早被当地居民视为辟邪之物,中世纪时成为非常重要的风向鸡。因为里加有河又有海,船只来往频密,人们靠教堂顶端的风向鸡来判断风向,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1985年。</p> <p class="ql-block">从1491年起,里加人就一直在与圣彼得大教堂的塔楼金属顶端和风向鸡较劲。因为建设难度太大,不止一次发生风向鸡掉下来的事故,甚至还有整座金属塔坠下砸死人的悲剧。截止到1941年,圣彼得大教堂曾有过六个风向鸡,其中四个毁于暴风雨,还有一个自行倒下,最后一个则跟着塔楼倒下。直至1970年,第七个风向鸡出现,并竖立至今。</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装饰简单,但极具艺术感。所有的雕塑集中在三层石龛的表面,阳光透过玫瑰窗,在白墙上绘制出透明的玫瑰花图案。</p> <p class="ql-block">登顶圣彼得大教堂塔楼,是欣赏里加的最好角度。与大多数教堂必须气喘吁吁爬几百级台阶才能上去不同,圣彼得大教堂是欧洲少有的可电梯登顶教堂。1970年,里加政府为教堂安装电梯,可以让人们轻松登上塔楼顶端。</p> <p class="ql-block">俯瞰里加,一片片红瓦建筑间是蜿蜒狭窄的道路,可见四通八达的脉络。里加老城的路都由石头铺就,而且石头来自许多国家,其中以英国和瑞典为最多。英国石头都是未经加工的鹅卵石,原本是货船的压舱石,当货船在里加码头装满货物返航时,就会将这些石头留下铺路。瑞典石头则是条石,但并不是打横铺路,而是竖着插入地里,形成极坚固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不来梅乐手雕像位于圣彼得大教堂的背面,是当地青年男女约会的地标。雕像出自童话故事不莱梅的四个音乐家,奇特的雕塑由四个动物组成,鸡,猫,狗,驴,鸡站在猫的背上,猫站在狗的背上,狗站在驴子的背上,四个动物都伸着脖子张着嘴做唱歌状。</p> <p class="ql-block">如果要找宏大建筑,除了教堂,便是行会建筑。沿着狭窄老街前行,走到里加最漂亮的里维广场,就可以见到昔日商贸都市的辉煌过往。</p> <p class="ql-block">以新哥特式风格矗立的大基尔特之屋,是里维广场四周最宏大的一幢建筑。1330年,由日耳曼富商组成的大基尔特行会组织成立。19世纪,行会在哥特式旧建筑基础上,改建成这栋新哥特式风格的大基尔特之屋,如今是拉脱维亚国家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奏大厅。</p> <p class="ql-block">有大就有小,大基尔特之屋对面的小基尔特之屋,同样在19世纪改建而成,一直是工匠行会的所在地。不过人们来到里维广场,最喜欢看的不是它们俩,而是抬头找猫——就在斜对面的路口,有一座黄色墙身的五层大楼,豪华气派,两侧塔楼顶端各立着一只猫。</p> <p class="ql-block">几乎所有的里加古城尖顶建筑上都伫立着一只金光闪闪的风信鸡。唯独一栋建筑是例外,上面站着一只黑猫,它就是著名的猫屋(Cat House)。众所周知,在中世纪的欧洲,黑猫是魔鬼的象征,厄运的凶兆。然而这只黑猫却堂而皇之地立在屋顶上,如此另类的建筑背后必然有段蹊跷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座被称为猫之屋的建筑,同样属于商人,但这位商人却不属于行会。话说这位德国富商因为生活不检点而被大基尔特行会组织拒绝,他因此大怒,自建了一栋豪宅跟大基尔特之屋打对台戏。不但房子建得漂亮,还在顶端弄了两只怒猫雕像,屁股和竖起的尾巴冲着大基尔特之屋。</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种羞辱,大基尔特自然不能忍,双方还为此闹上公堂,一直闹到一战爆发。如今看来,应该是这位一个人挑战一个组织的德国富商作出了让步,他楼上的两只猫都变了方向,改成头朝向大基尔特之屋。</p> <p class="ql-block">里维广场可算是里加最童话的地方,尤其是那一排高低错落、颜色各异的斜顶小屋,清一色的餐厅和咖啡馆,从早到晚都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走进老城深处,街头巷尾之间总能邂逅一两个小酒馆或者咖啡店,让人不自觉停下脚步。</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里加老城,处处可以感受到这座800年历史积淀的痕迹。当各种强权和统治渐渐远去之后,最终留下了大量风格迥异的建筑,从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到19世纪欧洲盛行的新艺术风格建筑比比皆是,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整个里加老城犹如一座露天的欧洲建筑博物馆,穿行其中,两旁的街景仿佛一席流动的盛宴,向人们展示着东欧建筑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圣诞节期间大街小巷上点亮了圣诞灯饰,夜色降临时非常浪漫唯美。</p> <p class="ql-block">幽深的街道在晚上显得更加静谧,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感受里加老城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老城圆顶大教堂(Dome Cathedral)所在的教堂广场(Doma Laukums)每年都会举办圣诞集市。里加是欧洲圣诞树的传统发源地,从16世纪就开始用圣诞树庆祝圣诞和新年,老城另一头的市政厅广场上甚至还有世界第一棵圣诞树的标志,可见圣诞节和里加有着很深的渊源。</p> <p class="ql-block">里加人很喜欢公鸡造型,公鸡是里加老城另一独特标志。里加人相信公鸡能驱魔辟邪,自古以来公鸡就是吉祥的标志,所以里加圣诞市场的圣诞树顶放的不是五芒星而是公鸡装饰。</p> <p class="ql-block">圣诞集市上有各种装饰得很有圣诞味儿的摊位,可以买到各种古灵精怪的小玩意儿,包括用拉脱维亚木制成的传统烛台、香薰蜡烛和特别的琥珀首饰。</p> <p class="ql-block">圣诞市场当然离不开美食,在这里能品尝到各种香料热饮酒、烤杏仁、草药茶、咖啡、姜面包和里加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12月在欧洲到哪儿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圣诞气氛,虽然不及受游客欢迎的西欧圣诞市场热闹,但里加老城却多了些生活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提着灯的圣诞老人不时在圣诞市场的各个角落出没,成为孩子们争相追随的圣诞主角。</p> <p class="ql-block">在圆顶大教堂钟声的伴随下,里加老城正上演一场喜庆的圣诞宴会。</p> <p class="ql-block">自由纪念碑自1935年11月18日建成以来,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它一直屹立在里加的中心,正对里加老城,背对里加新城,里加的新城和老城就以此为划分。</p> <p class="ql-block">它的建立是为了纪念在1918-1920年在独立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纪念碑高42米,碑上刻有“为了祖国与自由”字样。用花岗岩、石灰石和铜打造的纪念碑代表着拉脱维亚人民向往自由与独立。</p> <p class="ql-block">手托三星的女神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Milda”,她手托的三颗星则分别代表库尔泽梅(Kurzeme),维泽梅(Vidzeme)和拉脱加尔(Latgale)三个地区。</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分为四层,共有13组浮雕群,包括56个雕像,记载着拉脱维亚的文化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拉脱维亚恢复独立后,自由纪念碑也重新有仪仗队巡逻。每天的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都国家军队的仪仗队负责在此巡逻,除非遇到非常恶劣的天气或者气温在零下10°以下和25°以上则会停止巡逻。仪仗队每一个小时交班一次。而仪仗队队员也是经过层层选拔,身高必须在1.82米以上,身体健硕,因为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巡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