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读古诗词

於么么

<p class="ql-block">读古诗词不懂时,总想看看别人是怎么解读的,有时一点就知道。比如,“庄生晓梦迷蝴蝶”,长者说晓梦,早晨的梦,(对呀)短暂,而且醒来后感觉较清晰。又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枯荣和荣枯和就不一样,符合白居易少年意气风发的状态,同时经过解释,也进一步加深了对金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理解”。</p><p class="ql-block">有时也会有自己的想法,“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或者说这件事实本身,我不太信。但是我和许多人一样,挺喜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句诗,特别是年轻时。其实喜欢的是这样一种潇洒的心态。</p><p class="ql-block">当读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时”,就会想到这时分贝大概40多,50分贝不到吧。甚至会想,桂花落是因触觉还是闻香而觉察的呢?但有的解说者说,桂花是秋天落的,如此这般,兴趣一下子被搅黄了。</p><p class="ql-block">我有时在想,读诗读词,是刹那间对古人的思绪的某一种共鸣,感受到了或触动了你内心(潜伏于脑海深处)的某些东西。如果老想用常识的东西来解构的话,诗意也会逃之夭夭。苏轼吟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人给了一个剧透,那时苏轼已经听说朝廷要重新启用他了?(我想即使是真的,也必须隐去)诗不带这么玩的。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人把这解说成案犯怕警察的心理活动。尽管宋之问人不靠谱,但这里传达的是正常人的正常心态,诗句才会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李清照“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有人把此雁与沦陷区联系起来,使家仇国恨融汇一体,也许情更切,意也高,也无不可。但若轻率把“九万里风鹏正举”与岳飞、岳鹏举联系起来,就把诗的意味全弄没了。</p><p class="ql-block">刘禹锡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写出了在经历了“二十三年弃置身”,“到乡翻似烂柯人”的心路历程后,正处于人生晦暗不堪之时所持有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诗人面对千帆竞发,万木逢春的景象,从困境中发现世事万物正欣欣向荣,看到一片光明。这首诗显示刘禹锡的宽阔的胸怀与卓绝的见识,令人仰望、敬佩,此句也广为传诵,其中的要义至今激励着人们,仿佛在诉说:无论生活如何嘲弄人,我都没有躺平的意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