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书的故事--写在世界读书日

圆荷泻露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想提笔写些感想。在翻阅旧文时,看到2013年写的文章:我和书的故事-写在世界读书日。重读它,颇有感触。今天将它略作修改,权作这个节日的纪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图是2013年世界读书日宣传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nbsp;&nbsp;&nbsp;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籍这位挚友在往昔漫长岁月里有着深厚的交情。自从认识这位挚友,我们一直牵手到如今。书籍叫我笑,叫我哭,教我思考,教我做人,给我知识,给我力量,给我希望……</p><p class="ql-block"> 我的书缘。</p><p class="ql-block"> 我的学习一直很差,尤其大脑对阅读书籍的功能开发很晚。</p><p class="ql-block"> 记得高三下学期,有几位爱好下陆军棋的同学在争看一本书,我凑上去问什么书?大家都好奇我这个从来不关心书的人,居然来凑热闹。大家不约而同地对我说:“你喜欢,就先让你看吧。”</p><p class="ql-block"> 我也由于好奇把它带回家。我读它时就被它迷住了,真无法想象书里头竟有如此美妙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我卷不释手,废寝忘食。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和长篇小说牵手,这本书叫《林海雪源》。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里,少剑波、杨子荣的智勇和白茹的温柔在我脑诲里荡来荡,久久难以平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考落榜,情理之中。但是离开学校与同学,独自呆在家里,令人十分沮丧。</p><p class="ql-block"> 感谢《林海雪源》领我跨进书籍的大门,于是我读书的历程从“林海雪源”出发,在书山里作长途的跋涉。</p><p class="ql-block"> 在那失落、徬徨的日子里,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现在回忆起来真是很温馨。</p><p class="ql-block"> 原来市图书馆设在沧河街一幢小洋楼里,外借图书在一楼。有二位女管理员,年令大些,读者都叫她“老老娘儿”,有位年轻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条又长又粗的大辫子挂在胸前。从她手里接来我喜欢的图书,我觉得自已是最幸福的人儿。我记得第一本借阅书本是苏联的间谍小说《底萨河畔》。</p><p class="ql-block"> 从此,步入书籍殿堂。从俄罗斯读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凡是冠上“名著”的书籍,我设法去造访它们。</p><p class="ql-block"> 书读得很杂,不拘一格,从小说到文艺。就内容而言,最先接触的是间谍题材,接着涉及侦探、惊险小说,然后转入名著,从俄罗斯入门,直奔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最后对战争回忆录、名人传记 发生浓厚兴趣。'</p><p class="ql-block"> 被秦牧的一篇篇散文的芬芳所陶醉;被《西游记》一个个怪诞神奇的故事所兴奋;被泰戈尔诗与剧本中的人性美所感动;被《培根论人生》超人智慧的论述,博大精深的思想所召唤;被凡儒纳的《水陆两栖人》、《海底二万里》等科幻作品所迷恋。</p><p class="ql-block"> 为小仲马的《茶花女》流过泪;为沙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 倾情地伤心和快乐过。</p><p class="ql-block"> 因为喜欢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作品,所以对造成翻译家傅雷夫妇双双惨死而产生极大的憎恨,憎恨那个畸形的年代,那个扭曲的人性。</p><p class="ql-block"> 朱可夫的《回忆与思考》、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回忆录》以及描写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拿破仑传》等传记,我为历史大变革时代桩桩重大事件所震惊……</p><p class="ql-block"> 阅读带来最压抑是雨果的《悲惨世界》;多次重读的是培根著的《论人生》、纪伯伦著的《先知》、普希金的散文小说;最喜欢的作家是屠格涅夫与巴尔扎克。</p><p class="ql-block"> 读书趣事。</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被人嘲笑,但对我来讲这二个读书的故事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高考落榜在家那段时间。弟姐们上学了,空荡房间独自一人。</p><p class="ql-block"> 我在一段时间里阅读转向间谍小说与侦探类的小说。</p><p class="ql-block"> 有二次,我也许读书太投入了,即使是大白天,也使我心惊肉跳。</p><p class="ql-block"> 一次在阅读福尔摩斯的《四签名》与《猎犬》,另一次,阅读爱伦坡的《黑猫》。看着看着,我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觉得在身边会突然冒出一个怪物来。于是我把椅子移到墙角处,紧贴着墙,还特地抄一根棒放在身边防备突然其来的袭击。</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故事发生在文革期间。那个岁月除了几个革命的样板戏,所有文艺书籍都被封杀、禁读之列。精神饥饿可想而知,我当时在梧田农中代课,与我同室的老师是茶山人,那个时候,农村管得没有城里严,他经常会带些“禁书”自我欣赏。 </p><p class="ql-block"> 一天我发现同室的老师有一本莎士比亚剧本,很想看,但不敢讨。正好那天下课后,他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我看见那个装书的袋子还挂在墙上,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象做贼似从墙上拿下那个袋子。天哪,那本《莎士比亚全集》还在袋子里。我激动得一股热流周身涌动。</p><p class="ql-block"> 我三步并成二步快走,从附近的梧田街买来一打腊烛,六个烧饼。在床头,挑灯夜战,分秒必争。</p><p class="ql-block"> 我边看边摘录书中的精彩句子,直到第二天凌晨四时半才完成“读书大业”。 我把书小心翼翼地放进袋子还原位子,心里讲不出有多大兴奋。</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还记忆犹新,那本莎翁全集是第13集,其中有《哈姆莱特》、《李尔王》、《奥瑟罗》等三个剧本。是朱生豪译本。</p><p class="ql-block">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奥瑟罗》,我合书时扼腕叹息:苔丝狄蒙娜是世上蒙冤最深的不幸者,奥瑟罗是世上最鲁莽的无知者,伊阿古是世上最丑恶的挑唆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卷有益。</p><p class="ql-block"> 有一本书可能鲜为人知,却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本书名叫《今生相随--杨惠珊、张毅与琉璃工房》。它常常激励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书中叙述杨惠姗、张毅夫妇,他们曾经是台湾电影圈中数一数二的著名演员和电影导演。由张毅执导、杨惠珊主演的《我这样过了一生》赢得了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而两人合作的《玉卿嫂》更是蜚声亚太地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在1987年,两人为了爱,毅然地离开电影界,从事琉璃艺术品的制作。当时,琉璃艺本品的制作,世界上仅有日本与法国。</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他们和最初共同创业的七位伙伴在台湾郊区创建琉璃工房。在陌生的艺术领域里艰苦创业。三年半的时间里用光所有积蓄、变卖自己和家人的房产,濒于绝境。 </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们的永不放弃,挫折中坚守,历经10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走向成功,走向辉煌。这里还洋溢着人间最感动的亲情、友情。</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琉璃艺术品已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康宁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等16个世界顶级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nbsp;&nbsp;书中有句经典的话:“和自已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人生的佳境”。设想一下,一个人除了和家人在一起生活外,那就是在工作中与同事们在一起,如果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境界吗?</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我在招聘新员工时,职工生日庆贺会上、迎春年会上,我总是把这个创业的故事与这句经典的话重复讲给大家听。愿大家在共同创业中,永不言败,学会坚持。同时每个人都努力以正直与真情来营造“人生佳境”。</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