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山西行(下集)

李雪冰

<p class="ql-block">攝影:李雪冰</p><p class="ql-block">山西,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如同一位歷史長卷中的佳人,靜靜訴說著千年的故事。她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壯麗的自然風光,每一塊土地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每一縷風都吹拂著古人的衣袂。踏上為期廿十日的山西之旅,這些景點將是我心靈的歸宿,是我與歷史對話的橋梁。</p><p class="ql-block">山西,一個充满故事的地方,廿十日的行程雖短暂,卻足以讓你陶醉在這片古老而美麗的土地上。讓心靈與歷史對話,讓腳步與自然同行,山西之旅將是我難忘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後溝古村落】▽</p><p class="ql-block">榆次 後溝古村位於山西榆次區東趙鄉,與壽陽縣交界,總面積1.33平方公裏,現有村民75戶,250多人。</p><p class="ql-block">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地貌為典型的黄土髙原低山丘陵,民居多為清,民國年間建造的獨立式窯洞,以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為主,門前的抱鼓石,門枕石,門楣及照壁保存完好,村内現存18座大小廟宇和12個民俗老院及祠堂,戲臺,充分反映了傳統的“神權”和“族權”。</p> <p class="ql-block">山西這片古老的土地,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理環境,一直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前來探尋。在山西南部,有一座古村,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大地上——後溝古村。</p> <p class="ql-block">後溝古村位於山西省太行山腹地,海拔974米,地處於灘、坡、垣、溝相互交錯的地形之中,如同一幅畫卷一般,美不勝收。步入後溝古村,仿佛走進了時光的長廊。這裏的古建築保存完整,古樸的青磚紅瓦,盡顯歲月留下的斑駁痕跡。走在石板路上,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與厚重。</p> <p class="ql-block">古村内有各式各樣的民居,每一座都散發出獨特的韻味。青石板街道兩旁的民宅,多為木結構的老房子,保存完好,教人嘆為觀止。它們的建築風格獨特,既有古老民居的樸素,又带有一些現代建築的元素。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讓人不由得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後溝古村的另一特色就是它的地貌。整個古村依山傍水,沿著溝壑修築而成,給人一種宛如水墨畫中的意境。春天,山間翠竹婆娑,山花爛漫,令人陶醉;夏日,流水潺潺,清涼宜人,仿佛走進人間仙境;秋天,村中各色古樹將大地裝點得五彩斑斕,宛如一幅色彩繽紛的畫卷;冬天,一片潔白的雪,將整個古村裝點得如詩如畫。</p> <p class="ql-block">這樣一個地方,總是讓人流連忘返,仿佛無法從其中掙脫出來。除了獨特的地貌和古建築,後溝古村還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這裏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村落,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古村内的文物古跡眾多,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半山寺。這座寺廟建於唐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半山寺内古樹參天,寺廟建築獨特,它的出現使整個古村增添了一份莊嚴與神聖。在半山寺,您可以感受到歷史的積澱與文化的底蘊。此外,後溝古村還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表演。每逢節假日,古村内的老街上總是會有一些民間藝人表演各種節目。有傳統的雜技表演,有古老的皮影戲,有带有濃鬱地方特色的舞蹈。這些藝術表演不僅展示了山西豐富的文化内涵,也給遊客带來了一份愉悅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後溝古村以其獨特的地貌、古老的建築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大批遊客和摄影愛好者前來觀賞和拍摄。每年春季和秋季,正是後溝古村最美的吋候,摄影愛好者們紛紛前來,希望能抓住那一刻的美麗,留下屬於自己的光影。美麗的後溝古村,如同一顆明珠,閃耀著歷史的光輝。它的獨特之處,歷史之長久,文化之豐富,都讓人為之驚嘆。</p> <p class="ql-block">來到這裏,仿佛走進了一個悠久歷史的長廊,感受到了歲月的流轉。無論是身處古村之中,還是遠觀古村風貌,都會讓人為之傾倒。走進後溝古村,感受歷史的印記和文化的韻味,您定將留下難以忘懷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晉祠】▽</p><p class="ql-block">太原晉祠風景區,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裏處,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是一處風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園林,被誉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處國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馳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在歷史長河之中都留有印跡的山西太原,其燦爛的文明薈萃了大片的人文與自然風景,這裏我們不僅被祖先的磅礴大氣所深深徵服,更為他們的鍾靈毓秀乃至散發出的光輝所傾倒,使我們的心靈被一次次震撼和感動。</p> <p class="ql-block">其最有代表性的晉祠卻用其獨有的方式體現著這一切,展現著這一切,带有隆隆聲響的歷史長河,晉祠以自己獨有匠心非常合理的搭配這古與今的歷史長河,和諧的相處,相互映襯。都說在三晉大地之“勝”,全在晉祠為最,晉祠作為最古老的古遺跡之一,其時間可將其追溯到三千年以前的西周,幾千年的時間歷經無數的風霜雨雪,每個不同的朝代都會為其進行修繕來讓其散發出獨有的“靈”性,而且其“獨”,都能在古與今之間完美的體識其和諧。</p> <p class="ql-block">因為晉祠無論是其獨有的歷史,還是其建築本身,乃至其内諸多古文物都是在無法復制的無價之寶,更不能用簡單的言語在表示其某一個東西特别的珍貴,可見其不一般獨有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是不可比拟的。跨越千年歷史的晉祠,總是讓人常常不由的發出贊嘆:带有美感的晉祠令人感覺美到骨子裏了!</p> <p class="ql-block">這裏的山,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長長的猶如一位母親伸開温情的雙臂,將這處秀麗而又带有温度的古跡擁在懷中。在這唐龍興之地,尋一尋當年的古遺,頓時猶如穿越,瞬時會體驗到真實風景之中的感覺,唐太宗李世民所撰牌文--《晉祠銘》依稀可見,駐足細看,感慨萬千,這裏真是一步一個故事,一步一段歷史。</p> <p class="ql-block">晉祠歷史深厚,淵源流長,歷史睡了,舊物猶存,聖母殿不愧為晉祠三絕之一,八根立柱之上全部用木頭雕成带有威嚴的飛龍,形態各異,躍躍欲飛的樣子,殿内竟沒有一個柱子,沒有一顆鐵釘,用古人的智慧通過榫卯咬合而成,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智慧和奇跡。</p> <p class="ql-block">然而聖母侍女塑像就更絕了,各個神態迥異衣裙流蘇飄逸,宛若真人,在眾多侍女塑像之中有名的則是陰陽臉侍女,一半臉笑一半則為哭相,在含情脈脈之中又眼淚欲流非流,著實的讓人心疼。</p> <p class="ql-block">同時也有那種展示人生苦與樂的深刻哲理,讓人去深深地體會其中的奥妙之所在。據說戲劇表演大師梅蘭芳模仿這個表情,三天之内閉門謝客還是失敗了,在臨走之時朝這個侍女塑像進行了三拜,不得讓人驚詫於古人的聰明智慧與技術。</p> <p class="ql-block">鬥轉星移,時間過去已幾千年,恐怕現在人也很難做到吧!我們都曾拜讀過吴伯簫的《難老泉》,難老泉--晉水三個源頭之一,泉水長流不息清澈透明 ,生生不息的泉水奔涌而出,流向晉祠的各個真正需要的地方,灌溉著萬畝良田,這難老泉恩澤晉人千年,养活了這一片带有感情的土地,滋养出了無數的人文,指引著人勇往直前代代相傳,用不枯竭,使晉祠的水中“多、清、靜、柔”之外更富有傳奇色彩,更带有靈性。</p> <p class="ql-block">穿越時間的距離,感嘆古人智慧的同時更多的驚嘆,在晉祠内感嘆中華文明,可見一斑。晉祠總共有九絕,每一絕都可堪稱舉世無雙,像漁沼飛梁絕在於開翼型古橋之先河、鑄造精湛且文理清晰的四尊鐵人、建於明朝名叫水鏡臺的古戲臺......,</p> <p class="ql-block">使得百座殿、堂、樓、閣、亭、臺、橋、樹和諧於一體,晉祠即可看作是花園但其布置又像廟觀同時又像華麗的宫苑,展現的更多的則是威儀之感,讓人流連忘返。晉祠這顆具有厚重歷史文化的瑰寶,如今越發輝煌,值得我們好好珍惜和反復品味。</p> <p class="ql-block">【平遙古城】▽</p><p class="ql-block">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康寧路,地處山西省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前827年—前782年),於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折修城池,是現今中國境内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整座城池宛如烏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稱。</p><p class="ql-block">平遙古城由城牆、店鋪、街道、寺廟、 民居等共同組成一个龐大的建築群,整座城池對稱布局,以市樓為軸心,以南大街為軸線,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廟、右武廟,東道觀、西寺廟的封建禮制格局,總占地面積2.25平方千米;城内街道格局為“土”字形,整體布局遵從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八卦圖案,南大街、東大街、西大街、衙門街和城隍廟街形成幹字型商業街。</p><p class="ql-block">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經濟、社會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平遙古城内的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設計布局體現了明清時期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布,展示了五個世紀以來中國建築風格和城市規劃的演變,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在建築、宗教、商業、民俗、民間藝術上具有豐富且獨特的價值。</p> <p class="ql-block">晉中市平遙古城,坐落在山西省中部,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縣城之一,被誉為“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這座古老的城池,凝聚了千年的文化沉澱,以其獨特的歷史風貌和古樸的建築風格而吸引著世人。</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城牆巍峨屹立,周長約六千米。城牆上的角樓、瓮城、敌樓等建築,構成了一幅宏偉的畫卷。登上城牆,俯瞰古城,紅磚灰瓦、曲徑通幽,仿佛穿越回古代的歲月。尤其是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古城的輪廓在餘暉中顯得格外寧靜而悠遠。</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的街巷錯落有致,古建築沿街而建,保存完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平遙古城街區,這裏的店鋪、宅院、廟宇都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沿街的石板路承載著悠久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石板路上,仿佛可以感受到古代商賈往來的繁忙,時光仿佛在這裏凝固。平遙古城内還有眾多古跡和文化景點。城内的文廟、城隍廟、縣衙等古建築,見證了平遙古城的繁榮興盛。而平遙古城墓葬群更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文化遺產之一,展現了明清時期社會文化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總的來說,晉中市平遙古城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魅力,成為中華古代文明的一部分,是一座歷史的瑰寶。來到這裏,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那段風雨滄桑的歲月,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體驗歲月靜好的寧靜和恬淡。平遙古城,是一座永恒的歷史之城,留下了千年歲月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張壁古堡】▽</p><p class="ql-block">張壁古堡,又名张璧村,位於山西省介休市龍風鎮張壁村,始建於十六國時期,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張壁古堡遵循中國傳統星相和堪舆理念建造,地上陰陽五行,地下六壬奇門。張壁古堡村名的來由也源於二十八星宿之張宿、壁宿。古堡建有南北兩座堡門,北堡門為磚砌,門外建有一座提升防御能力的瓮城,瓮城之上還建築了多座宗教祠廟。瓮城城門面向正東偏北開設,與北堡門構成了兩道堡門。兩道堡門不在一條中軸線上,這既遵循了古代軍事防御的原則,同時又寓有風水不外流之意。南堡門為石砌,堡門上有一座石雕龍頭,象徵龍首;門外有九條紅石鋪路,象徵龍須。</p> <p class="ql-block">張壁古堡是一座位於山西介休市城區東南龍鳳鄉的村落,村子不大,但背靠綿山,面朝綠野,南面、東面都修有厚厚的夯土城牆,村子的西邊是懸崖峭壁,以險代防。不同於晉商諸多大院的“大院文化”,也沒有平遙古城的“古城文化”,但就是這樣一座袖珍村落,卻是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建築史上的精華也是比比皆是,各種古堡、地道、宫殿廟宇都可尋到。</p> <p class="ql-block">如果把張壁古村看成一座微型古堡,就可看出整個堡型是按龍形設計,一條長約300米的大街被稱作龍街,也象徵著龍身,從北門到南門筆直地把全村分成了兩半,兩頭的抱柳、古槐在不經意間為古村平添了些許韻味。</p> <p class="ql-block">南北的城門上建著門樓,不在一條直線上的兩堡門略呈S形,兩樓互不相望,古堡内龍街以西是大戶人家,以東則多為農家院落,而東西兩側巷子裏的民居主要是以四合院為主,大戶人家都有幾個相通的四合院並列而成,只設一個大門,大門外觀封閉陰沉,但院子内卻有很多裝飾,精細的前檐,值得細細鑑賞。</p> <p class="ql-block">為了躲避戰爭,張壁村的地下有古人修建的,規模巨大的地道系統,總長度有近十公裏,地道内的陷阱,通讯道、探望孔、伏擊道、排水口等等一一呈現在眼前,但就是如此龐大的工程,在經過多次的地震和洪水的破壞後,目前的地道全貌已無法知曉了,在史料上也沒有發現絲毫記載,這從另一個角度也可看出,此工程的髙度保密性。</p> <p class="ql-block">張壁古村的眾多宗教廟宇也是本村的一個亮點,張壁古村内現存16座祠廟,空王殿,真武殿,二郎廟,可汗祠,關帝廟等等,林林總總的位於南北兩門附近,大多還是建在城牆之上,像極了龍堡的龍頭,龍尾。</p> <p class="ql-block">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張壁古堡這個神秘的城堡式村落是陌生的,但當你感受到了它的古堡地道,宫殿,廟宇,民俗,歷史,就會發現它就像是山西的陳醋,唯有細細的品味,才能揭開所有的撲朔迷離,一領它的獨特風採。</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裏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裏、介休綿山4公裏。</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p> <p class="ql-block">重要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裏處,這裏有一座占地25萬平方米的寶藏——王家大院。它由靜升王氏家族歷經明清兩朝修建而成,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這座建築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整體格局。它繼承了中國西周時期的庭院風格,前堂後寝的建築布局給予了足夠的對外交往空間,同時也满足了内部私密性的需求。王家大院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尊卑貴賤、上下長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的宗法禮制,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規整。</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内有髙家崖建築群和紅門堡建築群,其中髙家崖建築群包括35座大小院落,342間房屋,主要有敦厚宅和凝瑞居,呈現了典型的三進四合院建築風格。紅門堡建築群則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整個建築群分為四層院落,由主幹道和三條横巷組成,形成了 “王”字造型,同時也含有“龍”的寓意。堡内的88座院落各具特色,沒有一座是雷同的。</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還擁有許多景觀景點,讓人流連忘返。其中司馬院是王氏十六世孫王寅德的宅院,整個院落巧妙地將一關轄三門,三門通往四座院落,每座院落都有自己的主題。而綠門院則是十六世孫王中極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它的庭院裝飾華麗,木雕挂落的“满床笏”和石雕的“四愛圖”尤為精美。除了建築之美,王家大院還有許多精致的雕刻藝術,稱為三雕藝術。</p> <p class="ql-block">這裏的磚雕、木雕、石雕題材豐富、技法嫻熟,雕刻精湛,展現了清代建築裝飾的風格和藝術魅力。花鳥魚虫、山石水舟、典故傳說、戲曲人物等各種題材被雕刻於磚、刻於石、鏤於木,將儒、道、佛思想與傳統民俗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除了以上景點,王家大院還擁有紅門堡建築群、孝義祠和靜升文廟等。</p> <p class="ql-block">紅門堡建築群共有29座院落,每一座都展現出不同的風格和裝飾,其中中華王氏博物館和力群美術館更是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孝義祠是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修建於乾隆年間,展現了王夢鵬一生孝行義舉的故事。而靜升文廟則是一座規模雖小但富有歷史韻味的文廟,内有雙面鏤空石雕“鯉魚躍龍門”午壁,被誉為“天下第一壁”。</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核心價值,那就是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與家族史略。這裏經歷了興盛和衰败,見證了王氏家族的榮光和辛酸。在康熙、乾隆、嘉慶年間,王氏家族不僅大興土木,修建宅第,還開辦義學、義倉等慈善事業,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献。</p> <p class="ql-block">然而,随著時間的流逝,王家大院逐漸衰敗。但它依然以其獨特的建築藝術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吸引著世人的目光。王家大院是一座歷史文化的瑰寶,它展示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魅力,同時也傳承了王氏家族的家訓和治家理念。這裏的建築裝飾精美細致,王氏家族用心地雕刻了每一個細節,體現了古代北方地區民居的美學特點。</p> <p class="ql-block">“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這是王家大院建築的特徵,也是它獨有的魅力所在。這裏不僅是一處旅遊勝地,更是一座歷史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和探索。</p> <p class="ql-block">【廣勝寺】▽</p><p class="ql-block">廣勝寺,坐落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國家4A做景區。寺院始建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廬舍寺,亦稱育王塔院,唐代改稱廣勝寺。</p><p class="ql-block">洪洞廣勝寺景區分為上、下兩寺和水神廟三處建築。飛虹塔、《趙城金藏》、水神廟元代壁畫,並稱為“廣勝三絕”。</p><p class="ql-block">水神廟是我國現存最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廟宇,始建不晚於唐代,水神廟内的元代壁畫以祈雨、行雨、酬神為主線,具有極髙的歷史、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廣勝寺是第一批全國文保。早在東漢末年,直至唐朝時阿育王塔院改名廣勝寺。此時随著唐朝建築工藝的發展,琉璃開始用於建築,到了明朝工藝更加成熟,五彩斑斕,經久百年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當時最好的琉璃出產地是山西省大同,紫禁城的琉璃也來自大同、河津。廣勝寺的上寺(明代重建)在山頂,下寺(元代修建)在山麓,步行1裏地可達。</p> <p class="ql-block">烈烈灼日,進到大殿後一片清涼,只有些許微風吹過樹葉的細聲。蟬鳴都無。靜了一會,想起之前看的一段話:“對於禪定,一個比較嚴謹的藏文用語是酿夏,酿的意思是平等,夏的意思是不打擾、不碰觸、順其自然。</p> <p class="ql-block">不管你是坐直、倒立、躺下、在吊床上搖擺,只要你可以做到酿夏——平等、順其自然,你就是真正在禪定。”我們带著凡俗的欲望去槛外寺廟,以求满足。惦記著沒到手的收成,牽念著錯過的往事,不曾放下,因此也沒法活在當下。酿夏則讓我們學著訓練自己,在飲茶時只飲茶,吃飯時只吃飯,看畫時,就看畫。</p> <p class="ql-block">廣勝寺上寺壁畫較全,雕塑更勝。建築的木構件精細絕倫,充分展現了當時工匠优雅精湛的手藝。而飛虹塔上則是琉璃磚仿木構燒制的鬥拱、助枋、檐飛。這裏的壁畫也是用了“瀝粉貼金”的技法。仔細看線條是凸起的。下寺的殿内原来四壁满繪壁畫,1928年被盗賣出國。</p> <p class="ql-block">據1929年刊刻的《重修廣勝下寺佛廟記》碑所載:“山下佛廟建築,日久傾塌不堪,遠近遊者不免觸目伤心。邑人頻欲修葺,輒因巨資莫籌而止。去歲有遠客至,言佛殿壁繪,博古者雅好之,價可值千餘金。僧人貞達即邀請士紳估價出售,眾議以為修廟無資,多年之憾,舍此不圖,势必牆傾像毁,同歸於盡。因與顧客再三商榷,售得銀洋一千六百元,不足以募金補助之。”</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總面積3.6万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組成,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鬥築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被專家誉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對於了解山西歷史,遊覽過山西古建的人,如果說“世家大族”已經不算稀奇,那麽“名門巨族”還是足以吊起大家的胃口的,而名門巨族要是還有保存完整的稱得上是“建築群”的城堡式住宅的僅此一处,那便是5A級景區皇城相府了。</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原名中道莊,康熙賜名“午亭山村”,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的皇城相府,是陳廷敬的故居。這裏枕山臨水,依山而築,城牆雄偉,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北方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相府建築群,極具觀賞性和考古價值,被專家誉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敢稱“小故宫”的相府,如果你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話,相信你對陳廷敬這位康熙皇帝的老師,當朝宰相一定不會陌生,你也許會疑惑“相府”意為宰相府邸無可厚非,但也沒見過哪個敢叫“皇城”的。</p> <p class="ql-block">原來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兩次下巡山西都是住在老師陳廷敬的家中,所以這裏才得以稱作“皇城相府”,又因其構造和格局類似紫禁城和故宫,人稱山西“小故宫”。相比他氣派的府邸,陳廷敬一生為官清廉,用康熙皇帝對陳廷敬的評價來說是“寬大老成,幾近完人”,可見陳廷敬之為人以及康熙皇帝對老師的偏愛。</p> <p class="ql-block">你也許還想問陳廷敬為官清廉,何以建造如此“城堡式”的宅邸?皇城相府可不是陳廷敬一個人建的,從明孝宗到清乾隆的近300年中陳家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陳廷敬實實在在是出生在一個文化巨族,也難怪他老年還担任了《康熙字典》的總閱官,所以在山西眾多巨商和名官的宅邸古建中,皇城相府在文化底蘊上是獨樹一帜的。</p> <p class="ql-block">兼具官宅與民宅特色的建築瑰寶,皇城相府建築群分内城外城兩部分,有院落16座,建築群落風格别致,空間布局合理曲徑悠遠雅俗共賞,充分體現官居特色,同時又與地方建築風韻相吻合,髙雅又不失地氣,形成了皇城相府獨特的建築文化理念。</p> <p class="ql-block">大型院落8座,同時還有前堂後寝以及左右内府,步入其中眼前書院、閨樓、花園管家院、望河亭等應有盡有,細看皇城相府官宅民居的空間和布局,其四合院為建築的主體形式明清皆然,内城多明代遺構,外城則為清代所建,内城以陳氏宗祠為中心東西向布置,外城則以冢宰第為中心南北递進東西並列,是全國唯一一座集明清兩代風格於一體的城堡式建築群。</p> <p class="ql-block">【小寨玫瑰聖母院】▽</p><p class="ql-block">澤州縣大箕玫瑰聖母教堂是山西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古堡式教堂,又稱小寨天主堂,由三部分構成:教堂、城牆及房舍。相傳明末清初,為了抵御戰亂,“富甲天下”的晉商王泰來在澤州縣大箕鎮内修築了3個堡寨,小寨因面積最小而得名。小寨天主教堂,是由兩名荷蘭人於1914年出資修建,玫瑰教堂的建築特色體現了東西文化的融合,其外觀是中式堡寨,内裏是西式教堂。除西式拱形門窗和鍾樓之外,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築基和五脊六獸,西式教堂,中式城牆,成中西文化交相輝映之藝術典範。教堂及其配套建築群落與城堡渾然一體。</p> <p class="ql-block">就在這樣的黄土髙原之上,太行以西,伫立著一個國内罕見的古堡式歐洲教堂。也許很多人眼中的教堂應該是這樣的,極盡繁復,華麗精致。比如,中國最有名的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築,和廣州的石室聖心大教堂也屬於哥特式教堂。然而,古堡式歐洲教堂,伫立在以中國傳統古建為主的山西裏,那會是什麽模樣?</p> <p class="ql-block">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教堂中的清流,髙原裏的“玫瑰”!在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中,逃荒的第31天雪夜裏,天主教神父安西满在小山頂上為感染風寒而去世的老婦人做彌撒。雪夜彌撒的背景中,有著一處教堂,像是被城牆包圍,看起來似乎平平無奇。電影《一九四二》中出現的教堂,名叫“玫瑰聖母堂”,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箕鎮下河村。它是被馮小測導演選中的幸運兒,也是在動蕩不安社會裏的庇佑者。</p> <p class="ql-block">1900年,正是義和團運動時期,是教會的“庚子年教難”。兩位荷蘭籍神父在大箕土門的窯洞裏避難,靠教友們接濟過活。他們念經祈禱,如果能夠平安渡過劫難,要在這裏修建一個教堂,以示感恩。天遂人愿,兩位神父免遭殺身之禍。於是,1902年買下古堡,在大箕鎮的一座小山之上,玫瑰聖母堂由此誕生。誕生的既是神聖的庇佑之地,也成為了國内獨一無二的别樣教堂。</p> <p class="ql-block">這座玫瑰聖母堂,由三部分構成:教堂,城牆,房舍,教堂就被古堡城牆包圍在内。純中式的古堡城牆,陡直厚重,城牆之上满是箭垛、槍眼,仿佛能看到曾經大箕人民抵御外敌的英勇畫面。古堡在百年的歷史時光中稍顯斑駁,而斑駁之中藏匿著一座歐洲教堂,與中式城牆,房舍融為一體,成為國内罕見的城堡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從外觀來看,聖母玫瑰堂很像一艘輪船,髙聳的鍾樓,就像船上的桅杆,行駛在無邊的人世之海上,載满天主恩寵。但是,關於這座教堂的建築風格一直爭議不斷。網絡上稱這座教堂的建築風格為哥特式風格,但是它的風格同普遍的哥特式教堂又相較甚遠。</p> <p class="ql-block">首先,玫瑰聖母堂沒有典型的哥特式教堂風格,哥特式建築框架纖細,建築髙聳,結構繁復,且裝飾繁多。而玫瑰聖母堂整體建築風格較為平和,牆體偏厚重,框架也並不纖細高聳。反而,教堂建築風格更接近於羅曼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羅曼式教堂的特點是外觀厚重,牆身髙大,窗孔狹小,疏於裝飾,和玫瑰聖母堂的建築風格甚為接近。這座教堂的“中西結合”的特色,不僅僅體現在中式古堡與西式教堂的結合,也體玖在教堂本身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20240407—04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