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千年古镇-河下

魔都霞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淮安有个著名的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古镇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河下古镇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运河经济时代的中国,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成为都市繁华的典范,并称“淮扬苏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来到村口有一个三门四柱的石牌楼,非常的漂亮,雕梁画栋,彩色的额坊中间书写着"千年古镇河下",是南京著名的书法家尉天池所书。这里就是淮安著名的旅游区河下古镇,也是国家5A级风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过了牌楼就是进入古镇了,漫步在这个古镇的花巷里,所见是一处遍布着老房子的地方。我们眼前就看到了很多破败不堪的房子,他们完完全全的没有改造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现在河下古镇依旧居住着很多很多的原住民,古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商铺,和生活着的原居民,非常符有古朴而又沧桑的时代气息。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当地人而言,这种生活仿佛永恒的停留在记忆的最深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走着老着,仿佛他们都和时间隔绝了。这边随处可见都是各式各样的老建筑,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了上个世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脚下所看到这样的石板路,其实就是大运河商运江淮水路船只造就的。据说当年运盐船空船后,因载重减轻了,不少桥又太矮,船过不去,于是就装些石头压舱。后来压舱的条石运到河下,铺设成了我们眼前所见到的石板路了。这一条石板路也如同一条线,串起了古镇中如珍珠般宝贵的古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的明清建筑以石灰、土、砖、木、石、瓦等为主要材料,它们的特点之一是比较严谨、工整和典雅。都是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街道转角处的竹心斋,门口对联:有心采摘多种蔬,无意变成一桌珍。其实在这古意盎然的小镇中,每一条街巷,每一栋建筑,都有它独特的传说和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河下古镇这个地方绝对可以算是一座"足金"的文化重镇,它的历史已经有了2500多年。据记载,明清两代,这里共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和12名翰林,素有进士之乡之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雕塑中这一位骑大马的人就是淮安市的第一位状元沈坤。状元楼再现了沈坤高中状元时裘马扬扬的模样。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是沈坤状元故居,里面有明朝嘉靖年间状元沈坤的老宅和寓园,是河下古镇重要的人文景观,在明朝的正德年间,沈坤出生在河下镇竹巷的一户厚实的人家,嘉靖20年高中状元,当时任翰林院修撰,在为母亲守丧期间被任命为国子监祭酒,但未及赴任,被诬陷入狱,1560年沈坤冤死狱中,终年54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沿着指示牌走,来到吴承恩的故居。整个景区充满明代人的生活气息和西游记文化氛围,采用传统和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吴承恩的传奇一生和《西游记》的博大精深,园内奇花古木、小桥流水、荷花满池、金鱼戏水、假山亭榭,清静幽雅、四季如春、处处是景。天下名人雅士、文艺大师多来拜谒,留下很多珍贵的缅怀心迹和西游记、吴承恩相关的文物。在这里,您可以享受历史,品味文化,感悟人生,净化心灵,追梦那个年代久远的醒世师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故居前一部分为生活起居区,占地面积9875.55平方米,院墙东西30米,南北100米,内有吴承恩的书房射阳2间,吴承恩自己住房3间,堂屋3间,父母住房即吴承恩诞生地3间,厢房3间,回廊34米,计建筑面积为392.77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结束游览前经过百年老店文楼,少不了品尝一下其中的美食文楼汤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知不觉又来到入口的牌坊,"长淮古渡"四个字映入眼帘,仿佛这额坊斗拱飞檐翘角,也知道慢才是古镇真正的韵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