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二四年五一国际劳动节 晨游京西古道模式口

北路

<p class="ql-block">模式口位于石景山区中部。东与琅山村为邻,西至模式口隘口,南至金顶北路,北靠蟠龙山。此地原名磨石口,因盛产磨石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此村磨石,宋代即行开采,质优良,闻名远近,现已停止开采。民国时取其谐音将磨石口改为模式口,意取:为诸村之模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另据《光绪顺天府志》载:“(蓟县)西四十里,山底村亦曰旁村、北辛安、已上村在永定河东,旧有宁台、元英、磨室宫后此。”磨室宫,为燕国宫殿(见《括地志》)。奉宽在其《妙峰山锁记》中认为“磨石口应即古磨室宫地。”如果奉宽之说可靠,磨石口亦可能因“磨石”与“磨室”谐音而村西又有山口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地古为京西重镇,西山的煤炭、木石,均由此处入京。《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云:“(蓟县)西北三十五里,磨石口镇,千总镇焉。”由此可证,明清之时,此村就是镇级行政聚落,且派千总加以镇守。村子原有围墙环绕,沿街并有三个门洞,门上为谯楼,有军士把守。现门洞均已圮毁,惟留部分墙基。</p> <p class="ql-block">模式口村古迹甚多,较重要的有法海寺、龙泉寺、承恩寺、慈祥庵、田义墓、海藏寺和第四纪冰川擦痕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模式口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模式口路边有龙生九子,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龙生九子</p> <p class="ql-block">囚牛(qiúniú)。喜欢音乐,常被装饰在琴头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睚眦(yázì)。好斗,常被装饰在刀环、剑柄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嘲风(cháofēng)。喜欢冒险,常被装饰在宫殿的角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蒲牢(púláo)。喜欢吼叫,常被装饰在大钟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狻猊(suānní)。喜欢安静和烟火,常被装饰在香炉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霸下又名赑屃、鳌、龟趺(fū)、天下、龙龟等。 他拥有龙和乌龟的特性,它喜欢驮重物,多被用于驮负碑础等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讼,常被装饰在监狱的门上或官衙的正堂两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负屃(fùxì)。形似龙,雅好斯文,常被装饰在石碑的顶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螭吻(chīwěn)。喜欢吞东西,常被装饰在殿脊的两端。</p> <p class="ql-block">模式口</p><p class="ql-block">模式口古街——地处北京市石景山区,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街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景山模式口居民区是石景山区主要住宅区之一,人口相对密集,也是首都钢铁公司(首钢)的职工居民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模式口名称来历</p><p class="ql-block">模式口原来不叫这个名字,是叫“磨石口”,一九二三年宛平县长汤小秋给改成了“模式口”,可是在人的嘴里还念磨石口。磨石口专出产做磨刀用的石头,还继续生产外销,当地人对于能够解决他们生活问题的磨刀石,是顶看得重要的,故事就打这里传下来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传说,说故事的老头儿说:磨石口当初是个苦地方啊,打北京这片地方,还是苦海幽州的时候,磨石口就没有人住过,可荒凉啦。后来,磨石口山上盖了法海寺、承恩寺、慈祥庵三座庙,庙里有了和尚,磨石口才算有了人,可是还没有住户人家。打有了三座庙,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磨石口有人家啦,有了姓段的、姓章的、姓殷的、姓乔的四家住户,磨石口才算有了人家。这四家子人,成天的土里刨粮食,山上拾柴火,日子过的好苦,不知想个什么方法,能让日子好过了才好,大伙儿都为这个发了愁。</p> <p class="ql-block">磨石口的不平凡还在于有一条约1500米长的龙形古道穿村而过,这是几百年来贯通京城与塞外的京西古道的磨石口村段。京西古道俗称驼铃古道,明清之际,骆驼是这条道上的主要运输工具。清朝诗人查慎行形容这条路:“乱石山有崎岖路,时听征车撼石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京西古道明清时还是京西煤炭等矿产、口外皮货的转运站。旧时,磨石口村民建起了方便客商的茶楼酒肆,村中商贾云集,驼队迤逦,叫买叫卖此起彼伏,驼铃声声不绝于耳。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中,祥子牵着三匹骆驼就是由磨石口逃回北平的。所以模式口人还说:祥子是打我们这儿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磨石口古道上设有独具匠心的四明两暗地下排水管道,不怕暴雨山洪的侵扰。从东到西还有森严壁垒的四座过街楼,上有谯楼。村中大小庙宇二十多座,佛道杂陈,法海寺、承恩寺、龙泉寺等都有很多传奇。此外,太监墓、旧坟圈儿、老石墙等分布在村里村外及村后的山上,斑驳的土墙、风化的石构件、倒塌的残垣断壁、字迹模糊的碑刻、弃置墙角的旧磨盘,都向人们昭示着古镇曾经有过不凡的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俱往矣,明清时的磨石口镇在民国时被模式口村取代。1919年至1921年,龙烟铁矿公司在石景山创办炼铁厂和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埋栽电线杆时,由于占地与磨石口村民发生纠葛,当时担任河北省议员的本村人李堪出面调解,磨石口因此最早用上了电和办起了小学,而且一部分村民当上了炼铁工人。1923年春天,磨石口正式易名为模式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昔日热闹的驼铃古道磨石口地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数次维修。最早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当是道光十年(1830年),摩崖刻石在古隘口上。此后1919年、1947年、1993年又有三次整修。从1947年京门公路开通后,模式口村才冷落下来,但古隘口还是要经过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修缮了法海寺、承恩寺、田义墓等。前些年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模式口被列为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昔日的古隘口、古道、古镇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