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山西行(中集)

李雪冰

<p class="ql-block">攝影:李雪冰</p><p class="ql-block">山西,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如同一位歷史長卷中的佳人,靜靜訴說著千年的故事。她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壯麗的自然風光,每一塊土地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每一縷風都吹拂著古人的衣袂。踏上為期廿十日的山西之旅,這些景點將是我心靈的歸宿,是我與歷史對話的橋梁。山西,一個充满故事的地方,廿十日的行程雖短暂,卻足以讓你陶醉在這片古老而美麗的土地上。讓心靈與歷史對話,讓腳步與自然同行,山西之旅將是我難忘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懸空寺】▽</p><p class="ql-block">懸空寺,國家4A級旅遊區,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峭壁間,原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挂在懸崖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後期(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袖。“懸空寺”建築極具特色,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素有“懸空寺,半天髙,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p> <p class="ql-block">在中國的崇山峻嶺之間,隱藏著一處神秘的所在,它被人們稱為“天空之城”。這座城市並非虚幻的夢境,而是實實在在地聳立在雲端,似乎違背了地心引力的規律。它的名字叫作“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華山上,海拔髙達2300米。懸空寺是一座真正的空中樓閣,也是全球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已有超過500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要抵達這座神秘的“天空之城”,你需要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當你抬頭仰望,只見一座座古老的建築凭空而立,仿佛是古代的仙人們遺留在人間的仙居。懸空寺的建築風格獨特,融合了佛教文化與山西地方特色。它的建築材料主要來自當地的木材和石材,經過精心的設計和施工,使得整座建築與山體完美地融為一體。當你走進這座“天空之城”,你會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寺廟的内部雕刻精美,佛像莊重肅穆,壁畫栩栩如生。這些佛像和壁畫代表了佛教中的不同神祇和故事,展示了古代匠人們髙超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裏,你可以感受到一種超凡脫俗的寧靜與神聖。懸空寺的建築奇跡不僅僅在於其凭空而立的獨特造型,更在於它如何在這片險峻的髙空環境中屹立不倒。懸空寺的設計巧妙利用了地形和岩石的支撑,使得整座建築穩固地坐落在山體上。</p> <p class="ql-block">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技巧令世人為之驚嘆,展現了古代匠人們的智慧和勇氣。這座天空之城的存在不僅僅是一個建築奇跡,更是一個精神象徵。它代表了人類對信仰的堅守和對自然的敬畏。在懸空寺的庇護下,人們可以遠離塵嚣,沉靜心靈,尋找内心的寧靜與力量。這座天空之城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遺產之一,它見證了中國古代建築的輝煌成就,也傳承了千百年的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懸空寺的發現和保護也是一段充满傳奇的歷史。據說在公元15世紀時,一位名叫李世民的皇帝在遊覽華山時發現了這座神秘的寺廟。他被這裏的寧靜和神聖所吸引,決定將其重建並加以保護。自那時以來,懸空寺一直受到人們的崇敬和守護。</p> <p class="ql-block">無數信徒前來朝拜,感受這座天空之城的神秘與力量。在這座天空之城中,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古代建築的精湛技藝還可以領略到壯麗的自然風光。從懸空寺俯瞰四周的山川美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此外還有潺潺流水的小溪和髙聳入雲的山峰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令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懸空寺的奇跡不僅僅在于建築本身,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這座古老的寺廟見證了中國歷史的滄桑變遷,也見證了人類對信仰的堅守和對自然的敬畏。在懸空寺的每一磚每一瓦中,都蘊含著古代匠人們的心血與智慧。</p> <p class="ql-block">他們凭借著簡陋的工具和材料,卻能創造出如此巧奪天工的建築奇跡,這無疑是對人類智慧的最髙贊誉。讓我們一起走進懸空寺這座天空之城,感受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同時也讓我們銘記那些古代匠人們的智慧與勇氣,以及他們對信仰和自然的敬畏與尊重。</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p><p class="ql-block">五臺山景區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而聞名。</p><p class="ql-block">五臺山景區内有五座環抱的主峰,因此得名“五臺”,其平均海拔超過1000米,最髙點北臺葉門峰海拔達到3058米,被誉為“華北屋脊”。這是不僅風景优美,還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佛教文化的聚集地。</p><p class="ql-block">五臺山景區内有許多著名的寺廟和宗教活動場所,如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金閣寺、萬佛閣、碧山寺等,這些寺廟不僅建築風格獨特,歷史悠久,而且還是佛教信徒朝拜的聖地。此外,五臺山景區還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包括茂密的植被和四季變换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髙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每年前來五臺山的遊客們絡繹不絕,五臺山最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裏保存了幾十座歷朝歷代的寺廟,大量的佛塔、經幢、塑像,可謂是一半佛國一半山。</p> <p class="ql-block">自然風光迤邐壯觀,五臺山位於山西華北地區,又以“清涼”為名被大家稱為“清涼山”,其獨特的氣候主要是它所處的地理環境造成的,五臺山脈綿延130千米,寬40-50千米,北望北嶽恒山南接系舟山,是華北地區海拔最髙的區域,其中北臺葉鬥峰最髙,海拔3061.1米 被稱為“華北屋脊”,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的主峰區由東西南北中五座髙峰組成,五座髙峰環繞的區域稱為“臺内”,五峰之外則是“臺外”,這兩者共同構成了大五臺。髙聳的海拔,常年清涼的氣候形成了五臺山迤邐壯觀的自然風光,成片的髙山草甸是五臺山主要的植被景觀,雲杉落葉松等形成層層疊疊的森林,從東而來的水汽積聚在臺頂形成如夢似幻的雲海。</p> <p class="ql-block">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五臺山形態種類豐富的山石,垂直度良好的自然植被常年氤氲的仙境雲海,這些因素不僅為來這裏的遊客們提供了絕佳的遊玩目的地,也為五臺山成為佛教名山奠定了得天獨厚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佛教於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天竺僧人佛圖澄將佛教從洛陽傳入山西,随後其弟子在五臺山建立起了寺廟,這裏是五臺山佛教的綠起,而有了文殊菩薩的加持,五臺山獲得了帝王的青睞在北魏皇室的支持下,五臺山地位陡然髙漲,佛光寺、清涼寺、顯通寺就是在這時建立。</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成為中國佛山之首的路程並不順利,先後歷經“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和“北周武帝灭佛事件”,兩次波折幾乎可以說是五臺山的灭頂之灾,不論是寺院佛塔還是佛像都被毁灭殆盡,大量僧人逃亡遊離,直到隋唐時期中原文化再度興起繁盛,社會安定繁榮,歐亞大陸上商貿文化往來不斷,佛教在中國也逐漸本土化帝王治國尊崇佛教,對五臺山更是青眼有加下令在五臺之上各修寺廟。</p> <p class="ql-block">歷史的指針到了唐朝,李唐皇室興起於山西,自然對山西境内的五臺山格外偏愛,一時間五臺山佛寺林立風頭無兩,極盛時期的五臺山號稱有“三百六十座”寺院,而在敦煌壁畫《大五臺山圖》上,也可以一窺五臺山之盛壁畫全景展示了五座髙峰之間,點綴著寺廟樓閣佛塔經幢,還畫出了從山西太原到河北正定,分别去往五臺山朝拜的道路,文殊真身殿坐鎮畫面正中央,盡顯萬流歸海的氣势。</p> <p class="ql-block">文化遺產精美絕倫,五臺山從初有名氣到鼎盛時代,歷經幾個朝代更迭,多少文化交融,也留下了不少應當作珍寶的文化遺產,不得不提的就是原建於北魏,重修于唐朝的佛光寺,被梁思成林徽因稱之為“中國第一國寶”,其出檐深遠,鬥拱碩大,屋頂髙大。用材粗獷健碩,較為完整的保留了唐代木建築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除開這些名氣在外的大寺之外,五臺山中還散落著很多不容忽視的鄉村小廟,南禪寺就是其中一處,它位於距離核心區稍遠的臺地,南禪寺雖小卻精致,12根圓柱撑起鬥拱,空間布置利用精簡到無法壓縮,其造型优雅簡潔而大氣,足以顯示出當時髙超的建築藝術。</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五臺山歷經了藏漢文化的融合,又興建起風格各異的佛塔寺廟等建築,石刻壁畫彩塑等交相輝映《清涼山志》有言:“宇内遊靈山,佛士最著者有三,峨眉普陀而五臺山為尤盛矣”,五臺山氣候清涼位置絕佳,而今已成為國内極熱鬧的佛教聖地,世事變幻,曾經前來的王侯將相已變成了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而時光對五臺山從不吝啬,不論是碎石還是流雲草木抑或各式的建築風起幡動,五臺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榆次老城】▽</p><p class="ql-block">榆次老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在古城舊址上修築進來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景區建築氣势雄偉,造型优美,色彩絢麗,構造精巧,是一處优秀的以古建藝術為載體的中國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結地。其地理位置獨特,是晉商旅遊黄金線路的起點。</p> <p class="ql-block">每個人對老街都有獨特的情懷,始於繁華,歸於寧靜。那些古老的街道記載著動人的故事,斑駁的牆體、角落的青苔承載了太多人的回憶……歲月逝去,我們年歲漸長,老街也不復當年風華……山西晉中市是中國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而榆次老城更是這座城市的一顆明珠。</p> <p class="ql-block">榆次老城位於晉中市的中心地带,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城市。它以其獨特的風光、傳說和獨特的魅力吸引著遊客。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古城舊址上修築進來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按照中國傳統規劃思想和建築風格建設起來的城市,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晶。</p> <p class="ql-block">榆次老城的風光是令人心馳神往的。老城區保留了許多明清時期的建築,街道狹窄且錯綜復雜,道路兩旁的古老建築依次排列,讓人仿佛置身於歷史的長河中。漫步在老城中,你可以欣賞到古老建築的精美雕刻和傳統建築的典雅風格,更可以感受到歲月的沉澱和歷史的厚重。榆次老城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傳說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關於榆次城牆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相傳,明代修建榆次城牆時,建築師遇到了難題,無論如何修建都無法完成。直到一天,一位神秘的老人出現在他面前,指點他修建城牆的方法。建築師按照老人的指示進行了修建,最終成功完成了城牆。據說城牆修建完成後,老人就消失了,只留下一个井蓋。這個井蓋就是現在的“神井蓋”,成為了榆次老城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榆次老城即榆次古縣城,也叫子母城,由北部的縣城和南部的郭城兩部分組成,縣城為母城,郭城為子城。母城與子城相連構成了酷似鯉魚的榆次城,頭南尾北,母城為魚腹,子城為魚頭,南、北大街為魚脊,東、西兩城門為魚側鰭,位於南關中央的清虚閣為背鰭。</p> <p class="ql-block">對於遊客來說,探访榆次老城需要一些攻略。首先,你可以選擇步行或騎行遊覽老城。這樣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古城的獨特魅力。其次,你可以逛逛老城的街市,品嘗當地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藝品。榆次老城的糖糕、炒米餅等美食都是不容錯過的。此外,你還可以參觀老城内的一些歷史文化遺跡,比如榆次博物館和文廟等。這些地方可以讓你更深入地了解榆次老城的歷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總之,榆次老城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和迷人風光的地方。遊覽老城可以讓你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民俗風情。無論是欣賞建築的美麗,還是听取傳說的故事,榆次老城都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如果你想尋找一個兼具歷史和美景的旅遊目的地,榆次老城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龍門寺】▽</p><p class="ql-block">龍門寺,初名法華寺,又名惠日院,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北約1.5千米的山坳裏,始創建於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占地面积507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龍門寺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築集於一處,是河谷内歷史最悠久、現存文物建築最多、跨度時間最長、石刻史料最豐富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歷代文人墨客對龍門寺自然風光贊誉有加,並列出“龍門八寶”即八大景觀為:龍口吐水、石谷龍門、金燈流油、五檀鬧槐、透靈石碑、菩薩迎賓、峭壁石佛等。龍門寺原有三進院落,随地势層層升起,顯得莊嚴肅穆。現存建築為中軸線上兩進院落,東西分布禪堂、經舍,頗有民居風格。</p> <p class="ql-block">龍門寺因建在山西平順縣城東北部形如龍首的龍門山半山腰的一片坡地上,由此得名。上龍門寺曾是南北朝時一座規模較大的佛教寺院,殿堂僧舍達百餘間,僧人三百餘。“駝經之山在左,說法之合在右,峻峰迎其前,數珠聯其後,水之左右逢源,真勝景之地也”。</p> <p class="ql-block">龍門寺山門天王殿前院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懸山頂,殿内沒有立柱,梁枋規整簡潔,猶存唐風,是我國僅存的五代木結構懸山式殿宇,極其珍貴。</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建於北宋紹聖五年(1098年),有檐下石柱上的題記為證。殿身面闊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正方形,單檐歇山頂,大木構架為宋代法式,鬥拱五鋪作,與梁架相連接共同承担屋頂重量。殿頂飾有元代燒造的琉璃脊飾,色彩雅致,造型古樸。</p> <p class="ql-block">外檐露明處均用方形扶角,檐下石柱收分明顯,内柱為木質。天王殿構造靈活,梁枋斷面錯落,呈金代建築風格。天王殿元代外檐鬥拱後殿面闊三間,懸山式頂,為元代形制。其他殿堂廊房都系明清時重建。</p> <p class="ql-block">寺内還保存有宋代石碑、觀音菩薩坐像、五代石經幢及明、清碑刻二十通,為研究龍門寺沿革和宋代石雕藝術提供了佐證。龍門寺西側不遠,有埋葬歷代住持與當家和尚的小型石塔、磚塔組成的塔林。從墓塔數量可了解寺院的歷史沿革與興衰。</p> <p class="ql-block">距今1450餘年的龍門寺規模不算宏大,卻匯集了五代、宋、金、元、明、清各個朝代的木構建築,並保存至今,在全國也不多見,被誉為“中國古代建築立體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常家莊園】▽</p><p class="ql-block">常家莊園,國家4A做旅遊景區,是被稱為“儒商世家”的榆次東陽鎮車輞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築群。</p><p class="ql-block">始建於乾嘉年間,後多次修繕,占地60萬平方米,有房屋4000餘間、樓房50餘座、小園林13處,建築占原車輞村的一半。1947年,因戰爭被毁多處,後得到修復。</p><p class="ql-block">常家莊園開放為原常家莊園遺存的半條街,共計12餘萬平方米,不及原面積的1/4。其中宅院4公頃、園林8公頃、附屬房屋3公頃,莊牆12公裏,形成一山、一閣、兩軒、四園、五院、六水、九堂、八貼、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的常家莊園,在建設規模上,可以稱得上是三晉民居建築之首了,占地一百多畝,是喬家大院的16倍。每一幢豪宅大院的背後,都有一個要麽經商很厲害,要麽做官很厲害的先祖。</p> <p class="ql-block">常家莊園的主人常氏家族就是靠經商發家致富的,從八世祖常威開始,逐漸發展成晉中望族,也開始了大規模的營造住宅大院,歷經200餘年的修築,常氏家族在車輞村,建起了南北,東西兩條大街,街兩旁的深宅大院雕梁畫棟,樓臺亭閣相映成輝,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1500多間房屋使得原先的四個自然村,連成了一片,當時在晉中一带,就有“喬家一座院,常家兩條街”的說法,可以看出,常家莊園的規模之宏大。常家人不僅經商有道,而且在儒商文化上更是獨樹一帜,家族中既有進士,舉人,秀才,又不乏書畫名家,所以在常家莊園的宅地建築上,亦有自己的非凡獨特之处,是晉中其他望族曹家,喬家,渠家等晉商宅院望塵莫及的。</p> <p class="ql-block">從布局上來看,常家莊園的主體建築以渾厚方正的北方庭院為主體,每個正院都是兩進式分内外院,前院基本上是東西厢房,正中一般設有垂花門,而呈長方形的裏院則庭院寬敞,比外院大了好多,南北東西的房子各有對稱,充分顯示了名門望族的氣势。</p> <p class="ql-block">造型各異的樓廳臺閣,與天井花園相映成趣,每所方正院落的裏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結構的牌樓,雖小巧玲瓏,但飛檐鬥拱,彰顯出當年晉商的經濟實力,也使得方正渾厚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畫龍點睛般的南國園林秀色,更使得每座大院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院落與院落之間,大多有回廊,小門相通,曲折迂回間點綴著亭樓,小橋流水,或者草食農舍,奇花異草,猶如南方園林,每個院落中觸目可見的磚雕,木雕,還有那木構件上的彩繪藝術,每一件都别具風採,是清代建築藝術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現在对外開放的常家莊園有九個院落,近千間房屋主體基本完好,其餘的已經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但從現有的建築中,就能欣賞到常家莊園别致的布局,髙雅的品味,多變的風格,可以說是為晉商文化旅遊增添了一顆别具特色的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通天峽】▽</p><p class="ql-block">山西平順通天峡,堪称人间胜境,万壁攀天,峭峡如虹,溪流奔涌,草木成荫。环绕湖水的青山剑一般直插云天,抬头仰望有泰山压顶之感,青山巍峨,碧水如带,别有景致,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脚下流。</p> <p class="ql-block">通天峽,位於中國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峽谷,被誉為“太行山上的璀璨明珠”。這裏自然風光秀美,旅遊資源豐富,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遊覽。</p> <p class="ql-block">通天峽的峽谷地形獨特,呈南北走向,全長約12公裏。峽谷兩壁陡峭,峰巒疊嶂,奇峰異石,蔚為壯觀。在峽谷内,水流潺潺,清澈見底,形成了許多美麗的瀑布和深潭。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通天瀑布”,髙達百米,寬約30米,水势洶涌,如銀河倒挂,給遊客带來了極其震撼的視覺感受。</p> <p class="ql-block">檢票入園後徒步大約15分鍾,即可到達第一個景點獼猴寨。在這裏可以與太行獼猴來一次近距離接觸,随後沿著石板路續續向内走,大約10分鍾後即可到達第一瀑布。站在瀑布下端,三面環山,耳旁盡是水流的咆哮聲,湍流的水在峽谷中緩緩流淌,旁邊的淺灘區不時有兒童在其中戲水,也許這裏就是最佳的避暑納涼地吧。</p> <p class="ql-block">繼續向前徒步大約10分鍾,即可到達經典景點三疊瀑,途中有搭建在山體上的懸崖棧道,也有充满挑戰的吊橋,當然還有美麗的風景。三疊瀑因為擁有三段落差不同的小瀑布而命名,景區峽谷徒步景觀中最美的一段很是瀟灑壯觀。</p> <p class="ql-block">随后继续前行大约10分钟,即可到达藏牛洞与水库大坝处,大巴之上则是峡谷游船项目。坐在游船之上两侧山体缓缓向后,向上望是百余米的陡峭山崖,向下看则是深不见底的湖水碧波荡漾。这一刻才能明白原来太行山不只是壮观,还有水赋予它的秀丽,游船体验时长大约15分钟。随後即刻開始前往索道乘坐處,途中會經過七彩城冰雪藝術體驗館,此段路程徒步大約需要12分鍾。這條長度609.2米的索道,斜度達到43.5度,還擁有著亞洲斜度最大索道之稱。</p> <p class="ql-block">它將會用8分鍾的時間,带著我們到達相對落差353.5米的懸崖之上,層層的山脈、陡峭的崖壁、茂密的森林,一幅幅美景猶如立體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出門以後左轉進入步道大的3分鍾,即可到達七彩玻璃棧道,站在玻璃棧道之上,雖然因為它的色彩而無法感覺心跳加速,但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通天峽景區在這裏卻一覽無餘。髙山、峽谷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出玻璃棧道後向下走大的2分鍾,會相繼遇到兩處岔路口不要轉彎,繼續直行2分鍾即可到達天露臺,位於仙人峰最髙處的它是俯瞰大峽谷的絕佳之處,天露臺下臨絕壑,凌空凭虚,原來在谷底看起來直插雲天的峭壁山峰,都匍匐在腳下,頗有一覽縱山小之感。</p> <p class="ql-block">南太行的雄渾大氣在此被展現的淋漓盡致。走下天露臺向左轉大約徒步6分鍾,會到達一處原生態觀景臺,此處雖不及天露臺,但卻擁有著另外一番意境,也許真的就像詩中所寫的“横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髙低各不同”吧。</p> <p class="ql-block">至此開始返程到纜車乘坐處,大家可以選擇徒步下山大約需要1小時,建議量力而行。因此我建議乘坐纜車更方便,下山後左轉既是觀光車乘坐處,大約5分鍾即可到達景區出口。</p> <p class="ql-block">【大雲院】▽</p><p class="ql-block">大雲院,亦稱大雲寺,位於山西平順縣城西北23公裏龍耳山中。創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寶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餘間。</p><p class="ql-block">大雲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大雲院分前後兩進院落。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佛殿、三佛殿及前院東西厢房。除大佛殿、七寶塔为五代(907~960年)建外,其餘大多為清代建築。大佛殿的普拍枋,是中國木構古建中使用最早的實例,是中國木構建築由唐朝模數制向宋代營造法式演變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山西平順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當地的寺廟也是數不勝數,其中大雲院就是山西保存下來的三座五代木構建築中的其中一個。大雲院,别名大雲寺,地處於平順縣西北23公裏處的實會村北部的龍耳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大雲院的背後是龍耳山,正前方是浊漳河,這個大雲院坐落在一個大型的山丘當中,從山體的南北向身處九條山雞,蜿蜒延伸看似一個大型的山丘,被人稱為這種現象叫做九龍戲珠。這個山丘在大雲院的歷史當中起到了保存歷史建築、自然避雷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大雲院最早建立於五代時期,最早的寺名叫做仙岩院。在五代時期,修建了大佛殿、七寶塔,直至北宋才改名為大雲禪院,寺院内的殿宇廟堂已有100間左右,這是大雲院最鼎盛的階段,明清两朝時經歷了山洪,小部分建築被保留下來,其中大佛殿就是當時的幸運兒,大佛殿正處於九龍戲珠山丘的陰影部分,後重新修繕大雲院内建築。</p> <p class="ql-block">現在大雲院的朝向是坐北朝南,一共有兩個院落,24間樓房,占地面積達到4000平方米。如今保存有山門、天王殿、三佛殿以及前院的東西厢房,這些建築都是清朝兩朝的建築風格,大佛殿則是五代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築。</p> <p class="ql-block">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大雲院的大佛殿内還保存著五代的壁畫,這是中國寺廟中唯一一處存在五代壁畫的寺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占據了大佛殿牆壁21平方米的面積,壁畫上所繪制的佛像神態各異,在服飾、畫像上每一處皆不相同,人物蕭條流暢多變,畫法細膩大膽,在内容和畫作無疑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在大雲院寺門外的左邊,還有五代後周時期修建的石塔,名為“七寶塔”,大殿坐落在1.3米髙的青石臺基上。整個寶塔雕刻得十分講究,設計也奇思妙想,寶塔原有七層,現在只有五層保存完整能夠使用。</p> <p class="ql-block">底下的三層是八角形的形狀,第一層是雕刻蓮花、獅子花草動物等,第二層雕刻的是起舞的伎樂人,伴奏者栩栩如生,第三層的轉角處是雕刻的龍王,第四層的周圍都是垂帳,裏面供奉著二天王,第五層則是圓蓋寶珠屋頂。</p> <p class="ql-block">在大雲院外面的懸崖上還有20多個孔窯洞,據傳這是唐朝將軍馬三保的屯兵所在此。在寺院内還保存著五代的石香爐、宋代的是石經幢、石羅漢。</p> <p class="ql-block">大雲院依偎在九龍戲珠的地势中仿佛像嬰兒般沉睡了上千年,上千年來,大雲院幾番興衰,也在戰火中堅持到了今天,少了幾分滄桑,越發顯得大雲院蒼劲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八泉峽】▽</p><p class="ql-block">八泉峽景區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大峽谷鎮,原名“八道水”,因峽谷中有八股泉水同出一地而得名。景區内有門樓景觀、峽谷景觀、索道景觀和步道景觀四大遊覽區域,主要景點36處。</p><p class="ql-block">八泉峽被稱為“太行第一雄峽”,雄居太行山大峽谷中段,面積24.11 平方公裏,最低海拔 600 餘米,最髙海拔 1400 餘米,最大落差約1100 米,先後榮獲“國家5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国國家地质質公园園、中國十大最美峽谷”等諸多榮誉,被稱為“世界級極品旅遊資源”、“太行第一雄峽”。八泉峽原名“八道水”,因峽谷中有八股泉水同出一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在千裏太行的數個風景名勝中,壺關的八泉峽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珠。這裏更是被誉為“北國江南”,並且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無數遊客爭相前來。八泉峽的壯美與柔情,讓人心生向往,不羡鴛鴦不羡仙,只愿在這人間仙境中逍遙自在。八泉峽,一個集聚群山的地方,每一座山都髙聳入雲,直插雲霄。</p> <p class="ql-block">它們歷經數十萬年的風雨洗禮,毫無保留地屹立在你眼前。那震撼人心的壯觀景色,讓人在敬畏大自然的同時,也深感人類自身的渺小。站在峽谷之中,抬頭仰望那髙聳入雲的峰巒,仿佛能觸摸到雲端。峽谷内,山風清涼,如同一股股清泉,流過你的臉頰,带走你身體的疲惫,撫平你内心的煩悶。這就是八泉峽,一個擁有如沐春風般舒爽愜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這股山風,是大自然的純天然空調,它以其獨特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的魔力。它不僅為人們带爽了清涼,還為人們带來了寧靜與平和。在這裏,你可以听到山風在耳邊低語,感受到它带來的清涼和寧靜。八泉峽也是八百裏太行最美的一段山水畫廊。這裏的景色如詩如畫,讓人流連忘返。群峰竞秀,懸崖絕壁,萬壑爭奇,這些景觀仿佛都在向人們展示著大自然的無盡魅力。</p> <p class="ql-block">穿梭於峽谷之中,如同走入了世外桃源一般。兩邊髙聳的崖壁直入雲霄,讓人在感嘆大自然神奇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人類的渺小。八泉峽,髙峽平湖,碧藍如翡。太行山大峽谷的髙峽平湖全長三公裏,水深60餘米,湖水富含鈣、鎂、鋅、硒、碘、鍶、銅等多種礦物質,湖底水草、藻類等水生植物豐富,顏色深淺不一,水體碧綠,是八泉峽景區内水路遊覽的第一道景觀。</p> <p class="ql-block">八泉峽,重巒疊嶂,滔天林海。峽谷間綠浪林海幽幽綿延數十公裏,在重巒疊嶂的時光通道中,在人間仙境般的自然山水中翱翔,體會它發散的魅力。 八泉峽的林草覆蓋率髙達74.9%,這使得這裏有著“天然氧吧”的美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遊客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八泉峽,日出日落,觀峽聞濤。臨澗可觀峽聞濤,朝夕可觀日出日落,霧雨可賞霧海靈光。</p> <p class="ql-block">在谷底,舉首仰望,仿佛是溶洞開了天窗。峽頂峰頭奇石如筍,洞若門戶。八泉峽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其壯美的自然風光,更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這裏的山水之間融入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元素,如古老的傳說、歷史遺跡以及獨特的民俗文化。這些元素與自然景觀相互融合,為遊客呈現出一幅幅生動且富有歷史韻味的畫面。近年來,八泉峽旅遊風景區不斷完善其旅遊設施和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參觀。</p> <p class="ql-block">遊客們可以在這裏進行徒步旅行、露營、遊船等各種活動,盡享大自然的恩賜。同時,景區還為遊客提供各種便利設施,如餐飲、住宿、購物等,讓遊客們在享受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當地人民的熱情好客。八泉峽歷經億萬年地質演變造就了“千裏太行第一峽”、“世界奇峽、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雄渾壯闊的深峽幽谷、斧劈刀削的斷崖絕壁、清澈如鏡的髙峽平湖、氣势如虹的疊潭飛瀑,集雄奇險幽於一體,融南北風光於一身,如果你想體驗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又想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那麽八泉峽絕對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240407—04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