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袭后的泾县临时县政会议

茂林吴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空袭后的泾县临时县政会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叶彩霞 吴小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39年7月13日,五架日机在泾县县城上空沿北门口至荷花塘一带投弹近10枚,泾川小学、大安寺佛殿、左甲祠等建筑被炸,总计炸毁房屋121间,炸死居民20人,炸伤10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日机飞离后,城区所炸之地满目疮痍,泾县国民政府立即派员分途详查伤亡损失。三天后的7月16日下午7时,泾县县长张艺林在县政府会议厅主持召开县政府第二次临时会议,也称为空袭善后联席会议,内容主要讨论伤亡人员家属的抚恤及筹募捐款办法等事宜。出席人员有:县政府一科科长曹仲弼,县动员委员会总干事长陈国关,第一区署区员郑光陶、秦其典,县商会主席郑日卿,县农会干事王味莼,难民救济会委员赵梅元,县税务局长王福苍,县党部胡尊三、董鸿章、赵济川、赵宗抃、王凯臣、张逊之等相关人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郑光陶叙述空袭经过之后,会议通过了七项议程,由于在伤亡的人员中有一人是区署警士赵云龙,属于因公受伤而亡,所以在会上作为重点提出,与会人员商定择期举行追悼会,以慰亡魂,推王凯臣、陈国关、赵济川、郑光陶前往致祭并吊唁其家属;推王味莼、赵梅元、郑日卿、汪尧民、张徽评、董鸿章负责筹募抚恤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筹募抚恤数目上,规定共募集的数额为300元,其中以260元为赵警士衣衿粮米抚恤等费,其余40元分给其他各死难同胞安葬善后费。募捐对象有三种:三隅公所、商店、殷实富户。在募款标准及负责人的分配上,由三隅公所认募150元,其余半数分向城内商店劝募100元,殷实户劝募50元;推赵梅元、王味莼、郑日卿、王慕彭、董鸿章、赵济川、赵楚平、张逊之等为三隅方面收款人,限五日内收齐缴交赵济川手收;推郑日卿、程熙庭、王希浩、翟其顺、赵济川、王昭谦、赵富亚等为药店劝募人,并由郑日卿负责召集,限五日(七月廿一前)募齐;推赵梅元、赵楚平、王味莼、汪尧民为殷户劝募人,并由汪尧民负责召集限五日前。其余的死难同胞应推陈国关、董鸿章、赵济川等三人负责调查,以便抚恤。对于县城内被炸房屋的清理问题,由第一区署会同镇公所负责办理。荷花塘及苗圃侧尚有未炸炸弹,推选阮护团、王例团、范凯臣三人即日筹工围好,加强防卫以免意外爆炸发生危险。会后的7月21日县长张艺林即将敌机轰炸的办理结果报请安徽省政府主席廖磊、皖南行署主任戴戟及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邓昊明。省政府指示:呈件均悉,准予备查,仍仰将办理情形具报查核。皖南行署回复:呈暨附件均悉,查该县临时县政会议录讨论事项第一案至第五案均准备查,惟捐款应以劝募为主,并将捐款数目捐款人姓名及支配用途造册报核为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抗战初期,日机对泾县县城的轰炸表明泾县已由抗战的后方转为前方。泾县国民政府在空袭当天即开展伤亡损失调查,随即时召开临时县政会议,积极筹措募集资金安抚遇难家属,在当时形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对于稳定人心、激励军民共同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