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湘湖景区越王城山东麓宋代古寺,復兴寺,一座地方乡土气息浓厚的地方村庙。

CMU难得糊涂

<p class="ql-block">杭州萧山湘湖景区越王城山东麓宋代古寺:復兴寺。 湘湖景区周围步行范围的寺庙,大大小小都算。 巳经走过的已近三十座了。其中有几座当时正在拆迁,得从挖土机底下钻进庙门,估计现在已经不在了。查一下记录,走过的寺庙名字有:湘湖庙,先照寺,越王城越王祠,陈村庙,张神庙,黄湖庙,关帝庙,下孙土穀神庙,孙氏宗祠,復兴寺,莲华寺,湘云寺,新大陈禅寺,柳塘禅寺,井堂庙,仙姑庙,隆兴寺,延庆寺,溪头黄关帝庙,老越寨关帝庙,梁坞庙,福兴庵,傅家峙村庙等。这座復兴寺来过多次了,是座很典型的原生态地方村庙。释儒道三家和谐共处,寺内供奉各路地方神祗,乡土气息浓厚,地方文化民成俗传承保存的很好。每次来,都很想知道每一尊地方神祗背后的传说或故事,可惜,知道的人很少。 寺内有几位老人应该知道,但给我解释时讲的是本地方言,一句也听不懂!视频中照片分别摄于2021-02-23日,和2022-11-10日。復兴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景区东,在风情大道休博园的对面“苏黎世小镇”旁,始建于南宋年间,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復兴寺原名助胜侯庙,又名复兴庵。据南宋嘉泰《会稽志》、清乾隆《绍兴府志》、《萧山县志》皆载:“助胜侯庙在县西七里”并注疑即至湖岭社庙。相传该助王候庙年久失修,时任明代吏部郎官的大理寺少卿,湘湖孙氏人家孙学思出资重修并扩建。据民国版《萧山湘湖志·外编》记载:“复兴寺,在至坞岭,明嘉靖间孙学思建,同治巳已修,光绪乙亥僧觉亮重修,中楹为土地祠”。 旧时寺山门南向,枕山朝湖,门前一片湖光山色,又有石径伏湖而来,过山门入北为水陆通途,地理位置绝佳。中楹供奉夏孝乡之土地神祇,历代由当地信众护持修缮,山门、戏台、大殿、斋堂、僧舍俱全,乃成远近闻名之十方道场,历千年香火不绝。此土地祠为西兴镇十八个半村的土地庙。相传在南宋初年(公元1127年),康王避金兵,逃至江边的绿沙庙中,跪求神灵保佑,平安复兴,当晚忽梦得神命,把塑像抬往城山至坞岭,为此,使得康王逃脱成功。为了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以及感激神恩,孙学思在修建“助王侯庙”时改称为“复兴庵”。时至光绪乙亥寺僧觉亮主持重修。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中华大地,该寺也遭受日军的烧掠,日寇焚毁了寺的东侧屋宇,寺僧福田等七人被害罹难。解放后信众迎请萧山佛教会永根和尚来寺住持,永根住持率寺僧及善男信女重修寺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殿宇又遭受破坏,台阁砖墙皆被拆毁,木料被移作建长河大会堂之用。时任该寺住持的本照和尚又重建寺宇数间,且供诸佛神像以弘佛门之道得以延续。时至六十年代中期,寺宇佛像再度遭受洗劫,幡幢法器、经箱木刻、古籍卷轴等文物遭劫空,寺址占为他用,本照和尚俗居湘湖村。八十年代随着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在觉道老和尚(俗名王炳铨)和居士陈志成、钱金水等人及广大善男信女的支持下重建各殿宇。自公元2002年后,下湘湖建休博园,寺前王家坞水域、寺后至湖岭划归房产开山填湖,改山门为东向,村人力保后山,建大殿及藏经阁而成今日之格局。如今,随着湘湖4AAAA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开发,游人来寺观光揽胜不断的增多,这座八百多年的古刹,正以崭新的寺宇及较完善的弘法设施,迎接四方来宾及善男信女的朝拜和观光。 以上復兴寺介绍选自网络文章,作者:人文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