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视频后的大评论

海阔天空

<p class="ql-block">那天傍晚,偶遇彩虹,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发了个简单的小视频。</p><p class="ql-block">意外的是,得到了一位85岁高龄老校长的一番褒奖。</p><p class="ql-block">顿时,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我跟老校长素昧平生,之前并不认识。只是两年前,我发在美篇上的一个随笔《由落叶想到的……》,因为我的一个老领导转发,而使他看到。他写了一篇特别高水平的观后感,我的老领导转给了我。读后,让我特别感动。</p><p class="ql-block">当今社会,快节奏似乎已经让人变得日益浮躁。别说是我等无名之辈的随笔,就是大报大台,为了迎合大众的快餐式视觉需求,也都在转型,向几秒钟短平快、甚至无厘头纯吸睛模式倾斜。大块文章、深度报道的关注度越来越少了。</p><p class="ql-block">这种情况下,我知道超过一百字的东西,已经没人有心情、有兴趣、有时间看了。</p><p class="ql-block">而我的随感,又臭又长,有时一感,就感出千余字,肯定是无人问津。虽然每次挂到圈里,也会有不少人点赞,但是,我很清楚,真正打开从前到后看完的不会超过百分之一。能打开阅读完并能读懂能理解的,一定不会超过千分之一。</p><p class="ql-block">但是,我的随感,都是有感而发,只是真实记录我当时的所感,并不在乎有没有人阅读或是欣赏,更不是为了炫耀或是哗众取宠。所以,心里有感且又有时间或是夜里失眠的时候,我会实录下,没有任何目的地如实记录。</p><p class="ql-block">尽管是这个心态,但是,当我看到老校长阅读我的《由落叶想到的…》的读后感时,我的心深深地被震撼到了。因为,我遇到了第一个认真读我的文字,并且能够从我的文字中读出我的心境、我的思想的人。</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茫茫人海、大千世界里,我多了一个能够读懂我的文字、并能够通过文字欣赏我、关注我的智者、长者。尽管我们,并不认识,至今也未曾见过一面,未曾聊过一句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雨后黄昏、邂逅彩虹》小视频挂出后,老校长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欣喜的看到海芬女士前几天拍摄的丰南即景视频,我忽然想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古诗句,但这是古代旷野的苍凉美,古人眼中的自然美。</p><p class="ql-block">时光穿越,映入眼帘的摄影作品巜雨后黄昏,邂逅彩虹》则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是现实美与时代美的融溶与展示。作者以热情,讴歌,关爱,责任,担当饱满的家国情怀,以敏锐智慧的灵感,及时捕捉雨后黄昏晚霞,色彩艳丽,亦真亦幻,稍纵即逝的绝美关键节点,从多侧面不同视角,即时定格了丰南小城西部色彩纷呈的水彩画一一黄昏时刻,雨霁风轻,橘黄色的晚霞,柔美舒展,天宇下的小城笼罩在微软温馨的霞光里,远处,维景大酒店十层高楼屹然耸立在惠丰湖畔,熠熠生辉。湖水波光潋滟,被誉为"唐山之眼"的摩天轮在湖心矗立,沐浴着属于它的曼妙霞蔚,脚下绿草茵茵。轻移视线,湖畔,林木扶疏,杨柳依依,树荫照水,夕阳一抹余辉渲染,灵动异彩,难得的雨后清新,宁静,尽显诗情画意,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出惠丰湖,东西通衢景观大道,连接着区行政中心,华灯初上,璀璨辉煌。活力满满。</p><p class="ql-block">近处,抬眼望去,高楼林立,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旧貌换新颜,小城春秋,雨后彩虹,人与自然,天人合一,共同绘就了美好宁馨的丰南绚丽画卷。</p><p class="ql-block">欣赏读懂了短而精的视频作品,相信每位都会以自已作为丰南人而自豪,都会为"热爱丰南,建设丰南"自覚发光发热,贡献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老校长阅读我的《由落叶想到的…》后,写出了如下评语:</p><p class="ql-block">孙海芬女士写了一篇很好的散文。文章以初冬夜晚北风凛冽树叶凋零的瞬间过程为中心,尽情泼洒芼墨,透析人生,很有新意。</p><p class="ql-block">印象中,古人对风的歌咏,都是礼赞它的自然功能,唐人李峤说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当然我们也会想到刘邦高祖的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以风喻已,豪情满怀,慷慨激昂,威震环宇。他又把自已抬到了无以复加的位置。</p><p class="ql-block">然而海芬女士对风则另有认知。</p><p class="ql-block">散文大致有以下特点:</p><p class="ql-block">笫一,立意新颖。作者把风和凋谢树叶两个没有关联的自然现象,一个是季候,一个是物候有机结合在一起,连缀成文,阐明一个人生哲理:风,社会潮流,时代潮流与树叶,芸芸众生,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客观辩证关系。标新立异,不落前人窠臼。</p><p class="ql-block">第二运用比喻,拟人辞格,运用恰当的形容,贴切的比喻诠释立意的内涵,明白易懂而又不失雅致,用词清新隽秀而又稳妥不事炫耀,绝无造作。文中每一句话前边都有修饰附加成份,使散文文学色彩浓重,感情色彩浓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此其一。其=,运用古诗格言,在关键节点抒发感情阐述道理。其三,夹叙夹议,说明事物,或自问自答,使文字跳动,跌宕有致,同样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笫三,散文层次分明,思维缜密,有序递进。讲清了风与落叶的因果关系。风,时势是落叶,芸芸众生的主宰,即人要顺应时代,适应潮流,在风浪中求得生存,奋斗前行。顺其自然,才能得到快乐人生。</p><p class="ql-block">人生在世,只有风雨兼程,才能摆脱宿命的羁绊。</p><p class="ql-block">恭敬宋局和海芬女士指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通过文字,不难看出老校长的学识、人品、修养,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我在想,当过老校长学生的人,是多么幸福啊!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师,应该是每一个学生极致的幸运。</p><p class="ql-block">虽然,我没有在上学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校长、这样的老师。但是,我还是庆幸此时这种方式的“遇见”。看到老校长给我的文字的点评,我如同一个学生得到老师表扬那般,既开心又忐忑,还有些诚惶诚恐。因为文字也好,视频也罢,都是随意、随手而发,并没有用心。却得到老校长认真的对待,他得多仔细地阅读,又得多认真地思考,才感悟到我内心的思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此,我想到,当今,我们的教育,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校长、这样的老师啊!</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当今的语文老师都找不出几个会写作文的了。教学生写作文就是找几篇范文让学生背诵,然后告诉学生考试是怎么摘抄。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我们不是应该从小学就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写作吗?当语文老师都不会写作文,却堂而皇之让学生背作文抄袭,大家却都觉得正常时,这不是很悲哀、很可怕的事吗?</p><p class="ql-block">作文可以抄袭,可以走捷径,那人生呢?学生们会不会由此可以觉得人生也可以抄袭可以走捷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