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通道县——,万佛山中“仙人洞”

笔端的爱情

<p class="ql-block">  传说通道万佛山是东南西北大小诸 众佛的汇集地。这里有仙人洞、风神洞、诸葛布阵、点将岩,还有麒麟山、姜公乘钓潭、森林秘宫等胜景,是一处别有洞天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神仙洞,万佛山的景点之一。仙人洞在悬崖峭壁上,从右侧后山有一小径盘旋而上。洞口高约五尺,宽约三尺,距山脚和山顶分别有二百多尺。洞内宽约三百尺见方,高十余尺。洞内坪台作为佛堂,石壁四边摆放众多佛像菩萨。坪台外伸到悬崖边,原有七间三十余尺进深的吊脚楼房,楼房雕梁2栋,很有民族特色,与洞内佛堂形成一个整体,部分间房是香客住房。吊脚楼的过见走廊上下三层相连,第三层走廊搭一木梯通向洞外悬壁上的一块小菜地。这块菜地待弄得好,足够三五人得蔬菜供给。洞内左侧有一小石缝仅容一人,往上攀爬可达峰顶。站在峰顶放眼了望,万佛山全貌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传说第一位主持长老是位得道僧人,从五台山游化到此。他入住此洞前,洞内没有水,都要攀岩吊索到洞外小溪去取水,从外化缘回来也要攀岩吊索才能入洞,但他没有灰心,孜孜不倦地从后山开出一条小径来。他还在洞口正上方錾一头水牛神像,牛头仰天长嘘好似期盼雨露,朝着浩“哞!哞!哞!”叫,当地人称为“犀牛望月”。他每天錾水牛神像时都祈祷上苍能多多施给人间的雨露,也不知他錾多少时间,每天收工进洞就把锤子、钢錾往角落一丢,他就靠在石壁边睡觉了。日子久了,他放锤子、钢錾的地方便形成一个槽印来,当他錾完这头牛神像,高兴地回到洞内,神奇地发现这个落槽印冒出了清冽的泉水。从此洞内有了泉水,这位主持和后来人都不用到山下去取水了。这槽印不大也不深,比洗脸盆稍小。更神奇的是,旱季泉水不干涸,涝季泉水从不外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泉水足够洞内人员饮用。人们把这井叫 “神牛井”。井中 泉水成了仙露,能治百病。仙人洞也因这“神牛井”出了名。有沙眼的人用井中的水洗目,一洗就好,非常灵验。这位得道高僧也忙碌了起来,来这儿的香客和求医问病的人渐曾多,有的奉上一吊钱一筒米,他都收下,并把收到的米谷都放在石臼里。有一天神奇出现了,这位得道高僧倒一筒米在石臼内,过后去取竟能取出一升米出来,他反复验证,都是这样。“我仅倒进一筒米,怎么变成一升米了呢?”这位高僧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香客们都各自把米倒到石臼里,有一升的,有一斗的,但总不见满。高僧说:“你们虔诚的奉神,这里的万佛诸神收去了,留下一升是我们师徒的口粮,不可多求。 ”那么这些虔诚的男信女送奉到仙人洞石臼中的米谷到哪里去了呢?大概是与济公的宝葫芦一样装不满吧。某年大旱,山民闹饥荒,高僧与徒弟们,打开石门放粮赈粥,解决了一方灾民,从此仙人洞香火更旺而盛名。</p> <p class="ql-block">  高僧就这样在洞中修身拜佛一辈子,他 圆寂后横卧在洞门口下,变作一道石坎。后来山民们到仙人洞拜佛求神进香, 都首先跪在石门坎上祈祷一番,然后才进洞拜佛观光。通道临口镇石门村(岩门冲)也就叫下来了。这里青山翠竹、松涛波涌,山花绚烂,真是山涧潺潺水流长,空气清新暗自香,原是万佛山乐居处,今是人间“美的仙境”。 </p> <p class="ql-block">  大家不信的话可以到现场核实,体验证实一下是不是传说中的“美境”!</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笔名是笔端的爱情,是一位少数族文学爱好者,毕业于师范学校。本人热爱各种文学艺术,尤其是写作创作、舞蹈、绘画、钢琴等。特别喜欢用笔端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心,让文字传递乡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