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的花生

沐音石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四月的最后一天,一整天武汉的雨从暴雨到中雨到小雨又到大雨……中间就没有停歇,这或许是四月的独特告别方式。</p> <p class="ql-block">闲在家里整理到墙角有一包红色塑料袋,鼓鼓的、看上去像是回老家带来的特产,一般都长这个样子。我拎出来打开,一层红色的塑料袋子里面又一层白色的塑料袋,可以看得到是花生。花生是我老家的土特产,公公婆婆在世时,每次回老家生的熟的花生都要给我们装上几塑料袋。自从公公婆婆去世后,再回去就是隔壁左右的邻居、亲戚也会送我们花生、鸡蛋。我打开第二层白色的塑料袋子,里面有一张壳子纸卡片,写着“红花生 4斤 大权”。大权是先生的小名,看到这张卡片我眼前浮现出二舅的身影,因为只有二舅会做这样的标记……</p> <p class="ql-block">二舅是婆婆的弟弟,比婆婆小一岁多,也是跟婆婆长得最像的人。自从婆婆去世后,每次见到二舅,我的内心总有一股浓浓的伤感,眼眶总是湿润润的望着二舅,就好像看到婆婆一样的亲切和依赖。这或许就是睹人思人吧!</p> <p class="ql-block">二舅养有二子一女,年近八旬的他还是坚持自己一个人在土坯的老房子生活。他是当地有名的木匠,一辈子为邻居乡亲打家具,姑娘的嫁妆、小伙的新农具、老了人的棺材、桌椅板凳都不在话下,最难得的是他还会给家具雕花,洗脸架子、床眉子、桌的横档子、椅的靠背,二舅都会雕刻上吉祥如意、喜气盈门、富贵牡丹 、吉庆有余、合和二仙等图案。自从复合板家具诞生后,他们这些民间手艺人的生活就没那么好过了,事也少了。雕花的手艺也没有往下传,儿孙都外出打工,分家后做的新房家具也都是从城里买回来的。</p><p class="ql-block"> 二舅是个做事严谨、干净利落的人。今年春节正月初二去给二舅拜年,他住的老土坯瓦房门前虽然没铺水泥,显得跟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但是门前的土地平平整整、干干净净。两扇木门像是推开了时间的闸门,一下子把我带回了八十年代那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年代。二舅家的堂屋内也是硬黄土,表面平平整整的。堂屋内摆放他自己打的八仙桌、靠背椅,还有春台上的热水瓶,茶盘、茶壶、茶杯……还有供着菩萨的红鸡蛋排在一个瓷盘子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亲切,又那么的遥远……</p> <p class="ql-block">二舅妈去世后,二舅一个人生活在这老屋里,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电饭煲煮着粥冒着气,款式却是二十年前的。电饭煲上原有的花纹都被岁月掸去了颜色,只有那个金属的Logo三角牌还在,也是干干净净,没有留下岁月的油渍与灰尘。二舅灶房的劈柴码得整整齐齐,像一面木头墙那么平整,甚至是挽的柴火把子也是码得整整齐齐如同一刀切,这也太让我惊叹了。灶台面铺的白色瓷砖,只见多年擦拭的痕迹,可台面仍然是干干净净,没有沾染油腻的尘渍。灶旁边依旧是放着一个水缸,水缸里面装满了水。自来水的水龙头倚墙架在水缸上,水缸上面有一个木头的锅盖,锅盖上面还有一个葫芦水瓢。灶房后面有个小院,二舅在小院里种了几垄菜地,菜地也是整理得方方正正,一块一块的。二舅说自己吃的菜都是这小菜园子的,四季时令菜都有,有时吃不完还喊下面的儿媳妇来拿去吃。一个八十岁的鳏夫居然能把家里收拾得如此的井井有条、纤尘不染,而且长年累月天天如是,不管是平常日子还是过年过节亦是如此,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可二舅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我看到依靠在墙边的新鲜木料,也是摆放得整整齐齐。问二舅,二舅说:“虽不再出工干活,可时不时总有人上门定制板凳呀什么的。我就做做,一条板凳一百元,还能挣个零花钱。”二舅送给我们的花生也是他自己种的,挑拣得好干净,没有那个花生脚,更不用说瘪的坏的。离开二舅家时我给二舅一个拥抱,对他说“好好活着,为您自己,也为我们,看着您就像看到婆婆一样!”二舅浑浊的眼睛流着泪,劝慰我说,你婆婆享了你们的福,你也要释怀,莫老记挂在心上。我们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二舅家。</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吃着一个八十岁老人种的花生,总有一种难以下咽的感觉。二舅他们这一代人才是真正的劳动者,在那资源匮乏的年代,他们赡养老人、抚养小孩、披星戴月、熬夜双抢、还要交公粮。现在物资充沛的年代,他们又不让子女赡养,自食其力、不给晚辈后添负担,活得明白、活得通透,活得人间清醒!四零后是我们最敬佩一代人,熬过自然灾害、适应了改革开放、也融合在这快节奏的科技时代!他们就像红安的花生,个个外貌普通却内心饱满实在,颗颗都在用力生长,粒粒都能做种子发芽。</p> <p class="ql-block">明天是2024年的五一劳动节,谨以此文致敬我的父辈们,四零后活着的健康长寿、颐养天年!故去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 <p class="ql-block">妈妈去世23年、爸爸去世5年、公公婆婆去世6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