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堰头古村

佩珍(龙珑)

<p class="ql-block">制作:龙珑</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4-30</p><p class="ql-block">手机随拍:龙珑</p><p class="ql-block">地点:浙江丽水莲都区堰头古村</p> <p class="ql-block"> 《七绝-江南春雨》</p><p class="ql-block"> 龙珑</p><p class="ql-block"> 江南四月雨霏霏,</p><p class="ql-block"> 天宇灰蒙云脚飞。</p><p class="ql-block"> 水岸苍茫烟柳舞,</p><p class="ql-block"> 青山凝翠掩柴扉。</p><p class="ql-block"> ——暮春四月,细雨迷濛。我们乘车来到了丽水通济古堰,在雨中,我们参观了堰头古村。</p> <p class="ql-block"> 堰头村位于丽水莲都区碧湖镇西南3.5公里处,距市区25公里,50省道沿村而过,瓯江和松荫溪在此汇合。</p> <p class="ql-block">  堰头村的建筑以徽派为主</p> <p class="ql-block"> 堰头村因位于具有1500年历史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的首部,故得名堰头。该村依山傍水,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丽水“古堰画乡”的核心区块。</p> <p class="ql-block"> 堰头村总面积5.37平方公里,共有207户712人,耕地面积201亩,山林面积7773亩,农副总产值247万元,2005年人均收入3445元。</p><p class="ql-block"> 2005年,该村开展了村庄整治建设,经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被评为市级优秀整治村。</p> <p class="ql-block"> 在村口古道的古樟之下,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堰渠两岸,林立的20多棵高大的千年古樟树,大树苍劲挺拔,遮天盖地,发出阵阵清香,这里就是华东地区最壮观,且树林最长的古樟群。</p><p class="ql-block"> 这些古樟的树龄均在,700-1.000年左右,有的古樟根部,已将渠道的早期大卵石驳坎,包与驳坎成为一体,成为沿渠的取水踏跺和埠头,为村民梳洗饮用提供了方便。有的古樟树冠达50多米,遮阴连绵数百米。这些古樟原本是用于护渠的,无意之中,却成全了小村古老静谧之美。</p> <p class="ql-block"> 詹南司马庙,俗称“龙庙”,位于堰头村西首的大坝北岸。“龙庙”也称“龙王祠”,始建年代不详,最早提及“龙庙”的是北宋,元祐壬申年、即1092年。相传詹南司马庙,是为纪念詹南二司马创建通济堰而建,祠内原保曾存有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碑刻22通,现存18通,记录了通济堰历代修建情况,以及堰规、堰图等。现存厢房、台基、石大门等建筑,为清代和民国时期修建的。庙正,殿面阔三间,硬山顶。两侧,有宽3.5米的厢房。</p> <p class="ql-block"> “节孝流芳"牌坊位于堰头村三洞桥西,为嘉庆三年、即1798年9月建成。牌坊为砖石仿木结构,为四柱三间五楼,门额上阴刻,大清嘉庆三年,(1798年)无射月吉旦为国学生,叶成发妻梁氏建”题记,上额置“族表”二字匾,边饰龙纹。下额砖刻,“节孝流芳"”四字,用缠枝花卉纹饰,四周。四柱均有抱石鼓支撑。当朝皇帝,为表彰英年早逝的叶成,发妻梁氏格守贞节,并挑起培养子女的重担,最终使子孙获得功名而建,“德勤学”民居,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合式二层楼,宅院,前檐为马头墙,中堂悬“德勤学”匾,显示了主人“崇德尚礼,.耕读求学”的文化之风。</p> <p class="ql-block"> “南山映秀"民居位于堰头村55号,清代中期建筑,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是村中唯一一栋,四周墙体均用砖砌的建筑,大门临街,为石质门框架,水磨砖清砌,用青砖引出四柱三间门,楼式,造型为砖纺木结构,中间额枋雕刻出“南山映秀”四个阳字,以及精细生动的花草、动物雕刻。柱顶各置砖攒斗拱,上承房檐等,砖雕工艺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 在堰头村里有个古贤长廊,在长廊里的每一段,与通济堰有关的历史人物雕塑,如历史上著名的汤显祖、范成大等等。小村内还有一座“汀步桥”,这是设在水上的步石,用石块垫起,一个接一个略高出水面的石墩,构起一种简陋的“跳墩子”石梁桥。如今这里已成为摄影者的绝佳拍摄点。这是一座令人震撼的“水上立交桥”,被叫做“石函",俗称“三洞桥”,它的下层是通济堰的渠水,上层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溪水,桥函的上方设计了人畜,通道。石函距大坝进水闸约300米,因有一条山坑横贯渠道,宋以前,每逢大雨,泉坑水发,携带大量泥沙、卵石冲泻而下,淤塞渠道。</p> <p class="ql-block">  汀步桥</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俗称八角亭,位于堰头村东,首石函旁,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起初这里是提供路人歇息的场所,其形制同碧湖上街的通济古道路,亭非常相似,据当地族谱记载,在明清时期,堰头村共有数十族,取得功名,为昌文风,在路亭的基础上重修成文昌阁,该建筑为二层歇山顶重檐结构,东西朝向,三面外墙砌抹灰穷土墙,东面开拱卷门,西面敞开式。西侧雕刻有精美的动物,南北头有水墨画,阁内曾悬有“文昌阁”匾,并在二层塑文昌星帝像,故而得名。至今仍保存有,清代重修文昌阁石碑一方,1994年全面修缮。</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的顶部</p> <p class="ql-block">  参观文昌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