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h3> <h3>三月十八号上午,我们一行人从厦门机场乘飞机前往昆明,当我们抵达昆明后游览云南最大的淡水湖,它由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水流,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有330平方千米。具有高原明珠之称——滇池。一到这里,湖中的红嘴海鸥吸引我们奔向湖边,无数的海鸥在湖上下飞翔,不少游客情不自禁地与海鸥们亲密接触,我也参与其中</h3> <h3> 19号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元谋土林,,在那里我们感受到“永恒变幻的风景。观西天佛塔,蛤蟆鸣雨,情人谷,土司古堡,沙海蜃楼,悠谷残阳,仙女台,玉笋坡,鬼狼谷”等景点。</h3> <h3>20号,我们在晨曦中出发 拍摄红土的日出,晨炊,农耕,田园,东川红土地,是由天然的土壤和农民按季节耕作的各色庄稼,衬以蓝天,白云和那变幻莫测的光束,织成一幅幅水灵灵的五彩缤纷的水彩画。映入你眼帘的美,令人惊叹 ,疑是鬼斧神工。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人生,不由感叹劳动人民的朴实聪慧。</h3> <h3>“东风韵”艺术小镇,是一个集葡萄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旅游为一体,以文化艺术创意为特色的小镇。被称为滇中的“普罗汪斯”,其万花筒从建筑外部表现是抽象的后现代主义,而内部则是体现了人文主义和实用主义首先它最直观的展示了东风当地盛行的红酒文化,整个建筑外面似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欢乐畅饮后留下的形状各异的酒瓶。青年艺术家创业园。</h3> <h3>哈尼族人民千年来辛勤开垦耕耘出来的万亩梯田,创成大地的五线谱,天地之杰杰作——箐口梯田 ,蓝色梯田和坝达梯田等万亩梯田映着蓝天就在人们的脚下,将哈尼族人1600年的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展现在你的面前,千山万壑,如诗如画,呈现出最自然的艺术。那里有个名叫“阿者科”的村庄,意为“一个吉祥的小地方”,有这160多年的历史,是《无问西东》的取景地,这里海拔18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村子下面依山而下的梯田,游客喜欢把阿者科称为“云上梯田人家”。也是元阳县保存最完好的哈尼族传统建筑群。</h3> <h3>蓝色梯田 1300多年来,依山开田、蓄水种稻,大气磅礴的震撼,俏丽婉转的特写,如今这片精美绝伦的天地风光惊艳了世界。元阳梯田数字藏品的推出不仅是对景色永久留存,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展现梯田美景,赋能实体经济,提供创新性文旅宣传推广的新方式,对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核心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意义。</h3> <h3>云岭梯田(阿者科村庄)</h3> <h3>21号我们参观了建水主要标志小天安门——朝阳门 据说这个建筑比我们首都天安门还早建设。明洪武年间所建的朝阳楼巍然屹立,这历史遗迹仍然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转角处百年老屋的飞檐斗拱影影绰绰,藤蔓攀上屋顶,城门上的风铃叮铃作响,感受“雄镇东南”的磅礴气势。</h3> <h3>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市区南侧,滇池池畔,是昆明旅游的热门去处。村内有1:1建造的傣族,白族,彝族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而且各有不同的民俗,工艺表演等。<br> 民族村中,以傣族和彝族村值得一看。傣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里面种满了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一幢幢精致典雅的傣家竹楼点缀其间,有干栏式的民居楼,风情楼,泼水亭,佛寺,泼水广场等典型的傣式建筑物 最引人注目的是村里的白塔——“波中塔”,它是按比例仿德宏州盈江的允燕塔建造的。40座小塔簇拥着高高的主塔,还有365个风铃声 ,十分悦耳。<br> 彝族村很值得一看的是太阳历广场 ,广场中间竖有一根石柱,古时候的彝族人便是通过石柱的日影来观测时辰 村里的巨“虎”则是古代彝族人的图腾。<br></h3> <h3>云南昆明大观楼位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六前千米 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 凝碧堂 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盈联佳作颇多。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的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h3> <h3><br>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凭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br>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br>上联描写滇池风光,下联写出云南历史,寓情于景,情景交隔,浑然一体,堪称千古佳作。</h3> <h3>全文释义<br>大观楼长联<br>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h3> <h3>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h3> <h3>评价:大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滇池大观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名楼之一。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副长联(原文用繁体字书写,无标点符号)多至一百八十字,对仗工整。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下联联想云南历史。孙髯翁的长联大约写于公元1765年,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诗人有感而发;在写景的同时触景生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60年代陈毅副总理读大观楼长联后赋诗赞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五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可见新中国的领导人对这副长联的评价是很高的,也是很正确。</h3> <h3>云南之旅圆满完成,大家带上美景返回家乡同时也留下美好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