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的美篇

陈鸿

<p class="ql-block">垛子沟,一个刻印时代记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陈鸿</p><p class="ql-block">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p><p class="ql-block"> 一一一 题记</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1日(农历三月十三)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上午11时30分,总公司工作调度会结束之后,在莒县美年体检中心院长魏延州的盛邀之下,总经理常新捷率领莒县公司相恒飞、马建佳、徐晓凤和五莲公司于杰、陈鸿、孟庆双、刘霞、张永会等一行九人,前往莒县店子集街道垛子沟膜拜魏院长建在那里的乡村记忆馆。</p><p class="ql-block"> 人间最美四月天,万物复苏春满眼。柳抚湖畔,花开正艳,莒州大地,春意盎然。我们驱车驶过横跨沭河两岸,享有亚州第一美誉的廓桥,沿着崎岖而又旖旎的山间柏油马路,透过车窗,一片片翠绿的田野、树林、山川从眼前掠过,大家无不兴高采烈,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大约用了三十多分钟时间,我们赶到莒县店子集街道垛子沟村,这里是魏院长的家乡,也是魏院长花费十几年心血建造的“乡村记忆馆”所在的地方。垛子沟村座落在半山坡上,错落有致的民房依山而建,村前是一条东西流向的小河,环境优美而幽静。记忆馆位于小河的后面,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与山村地形反差很大的是,记忆馆建造在一片平地上,一排东西走向、白墙红瓦、由十一个房间构成的平房和南北走向的西厢房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房前有一个占地四亩多的院落,东面与南面建有高高的围墙,院子里建有凉亭、水池等景观,栽有各种苗木花卉,大门旁挂有莒县店子集街道乡村记忆馆,从大门到平房的甬道是用钢管焊架起来既高又宽的拱棚,靠近房屋部门,棚顶是用玻璃钢瓦密封的,棚内挂着葫芦、灯笼、根雕等物件,地面摆放着磨盘,水缸,猪、牛食槽子,兑臼子等农村传统生活生产用具。拱棚靠近大门口的部分是露天的, 棚外被绿色藤蔓与烂漫鲜花缠绕着,看到这气派壮观、美仑美奂的拱棚和偌大的院落,让我不禁联想到影视剧中大户人家的庄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魏院长介绍说,这个院子曾经是县内一个水利单位的办公场所,管理着垛子沟村后几座颇具规模的水库,不知何原因单位撤走了,房屋闲置好多年。魏院长了解情况后,多次找有关部门申请租用这里建乡村记忆馆,功夫不负有心人,魏院长终于如愿以偿。于是,他重新修缮房屋,筑建围墙,投资几十万元修建成今天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由石磨垒成的圆形台阶走上宽阔的月台(门前用水泥浇筑的地面),记忆馆屋檐下摆了一长排水缸,水瓮,木制车轮和大小不一、式样各异的陶制坛坛罐罐。白色墙壁上零零散散镶挂着木掀,木叉,竹耙子,铁耙子等农用工具,这些很久不见的东西,同行的八0、九0后旅伴不知何物,像我这个年令段的人却非常熟悉,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感到持别亲切。记忆馆观赏线路由东及西,设计者别具匠心,将第一展厅摆放着毛泽东主席在各历史时期的巨幅画像,塑像,像章,充分表达出设计者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在中国传统理念中“东为上”。其他展厅依次摆放着文革时期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合影,毛主席语录,革命样板戏剧照,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标语囗号与图片资料,还有不同时期的年画,家具、农具、手艺用具、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应有尽有,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更令人称奇的是,第二展厅的留声机竞能清晰播放出文革时期中央领导讲话录音,听着那略带磁性的声音,看见那些久违而又熟悉的物件,我的思绪穿过时空隧道,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到了我的青少年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风清气正的年代,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山是绿的,食物是有机的,爱情是纯真的,婚姻是牢固的,生活是稳定的,人们的精神面貌是昂扬向上的。 </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虽然物质生活贪乏了一些,但是在上学、工作、住房等方面都没有太多压力,精神文化生活却很丰富。那个年代,我们年轻人有理想,讲奉献,不图名利,不图回报。</p><p class="ql-block"> 我刚参加工作时去了一个偏远的乡镇卫生院,医院是新建的,没有树木、没有院落,一排门诊和三排宿舍。房子就像从乱石岗中长出的一样,房前房后布满大大小小高低不平的土丘和岭岗,有的高过房顶,有的贴近门窗。军人出身的院长于福昭,带领全院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挥镐扬锨,硬是把一座土丘和岭岗搬走,还医院处处平坦。</p><p class="ql-block"> 那时乡村还没有供电,县卫生局为医院配备了x光机和一套发电机组。为了节省开支,院长把机组安装、照明线路架设任务就交给了我和同来赵振瑜。我俩边干边学,不辞劳苦,在安装妇产科线路时,因赵振瑜没踩住梯子,我随梯子从三米多高的屋顶滑擦倒在水泥地面上,摔得眼冒金花,休息了一会接着干。待全院线路安装完毕后,每晚发电照明的任务自然而然又落到我俩人的肩上,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从没间断过,每晚10点后才能停机休息。有天晚上,195柴油机因固定螺丝松动,导致油箱漏油和底盘裂缝。跟院长汇报后,他让我俩尽快想办法修好,不能耽误明天晚上发电。于是,我俩一人带底盘,一人带油箱连夜骑自行车赶往县城,第二天上午到拖修厂焊接好,没耽误晚上发电。我们付出的这些,没得到一分钱的报酬和补助。当时尽管也有点心理不平衡,但还是坚持下来了,直至公社通上电(摘自散文:七一,怀念院长于福照和那火红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友好的,人亲人,人助人。社会各阶层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贵贫贱之分。还是在那个乡镇卫生院,有一天中午,同事说有个亲戚从老家来找我,我迎上前一看原来是童年玩伴“八连长”。“八连长”和我三姨家是一个村的,从三姨家按辈分论,他应该喊我表叔。“八连长”比我年长四、五岁,他从小患有支气管炎,身体比较弱,既不能上学,也不能下地干活。在我记忆中,他经常在我三姨家玩。因为身体弱,同令的孩子都不愿跟他玩,在比年令小的孩子中很有威望,所以有个“孩子王”美誉,他时常带领村里的孩子们冲冲杀杀。那些年盛演“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样板戏,村里人与时俱进,给他取了时髦的绰号“八连长”。我家住的村庄和“八连长”所在村一山之隔,他在山西我在山东。少年时我也是个孩子头,跟“八连长”就象约定俗成一样,经常模仿战争影片的场面进行攻防大战,谁早占领山顶谁就是守方,朝攻方骂阵扔石块。我曾料想,凭“八连长”的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待父母百年之后肯定要打光棍,果不其然,他终于走向单身之路。对他这次造访意图我心知肚明,安排妻子炒菜烫酒,热情招待一番。待酒足饭饱之后,“八连长”兴奋地告诉我说:“表叔,那次多亏你们守的紧,不然就被我们攻上去啦”。妻子听的云里雾里,我则哈哈一笑,附和他说:“是呀,是呀”,知道他说那话是为了取悦我。临别时,善良的妻子送给他一些食物和旧衣服。</p> <p class="ql-block">  记忆馆观赏结束后,我们每个随行人员内心都感到非常震撼,记忆馆藏品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内容之丰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心理预期。我们大家一致认为,按正规博物馆的陈列方式,魏院长的乡村记忆馆再扩大一倍也放不下那些无价之宝。我想,魏院长作为一个私人收藏者,他的记忆馆规模之大在县内、市内乃至省内是绝无仅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简单的事重复做,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就是赢家,魏院长为收集这些天外来物不知费了多少心血,他不但是医疗专家,还是收藏赢家。为此,我对魏院长更加敬佩不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乡村记忆馆这个名字朴实无华,它不仅留存了乡村记忆,而且留存了红色记忆,时代记忆,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难忘垛子沟,它是一个令人无限向往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