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四岛精品游二

老施

<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位于潮州市城东笔架山麓,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是中国现在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韩愈河南河阳人,是唐代中期的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晚年官至吏部侍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作品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p> <p class="ql-block">韩文公著名《进学解》中的二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勤奋是事业精进的前提,深思是行为成功的保证。</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州”的独特风格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p> <p class="ql-block">古人云:“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来一遭“,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连接东西两岸,全长518米,为古代闽粤交通要津。以集桥梁、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享誉中国著名古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奇观,因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撰文指出:“广济桥中有一段,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每天上午10点合并,方便百姓通行,下午5点分开让出水道,让货船通行。</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畔来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泉州,是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于2021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说的就是现存规模最大,珍贵文物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被称为“若是未到开元寺,此去泉州也枉然。”</p> <p class="ql-block">泉州有句俗语: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东西塔就坐落于开元寺,称“镇国塔”和“仁寿塔”,高40多米,远看像是木头的,又像砖做的,也有说是铜做的,近处瞧瞧发现是石头做的。这二座塔用花崗岩石仿木,历经740多年风雨雷电,以至8级大地震的摧憾,至今依然巍然。(可惜我们这次行程中不去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西街是泉州古城内现有保留最为真实,完整的历史街区。</p><p class="ql-block">西街建筑中,除古大厝,近现代骑楼洋房外,还有不少名人宅第,在小巷深处熠熠生辉,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为中心,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蟳埔民俗文化村,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的一个小渔村,是古代阿拉伯人后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蟳埔渔村从历史的长河中走过千百年,与潮汐为伴,以大海为食,这里是海丝文化的重要基地,至今仍保留着延续百年的渔家习俗,是了解和学习海洋文化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蟳埔女是汉族,她们的服饰与头饰独具风采。</p> <p class="ql-block">妈祖庙</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晋江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在许多高楼大厦之间,坐落着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厝建筑,横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洞察着这个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夜色降临,五店市的夜景独具一格,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梧林古村落是闽南地区的著名侨乡,位于泉州晋江市,这里有闽南传统大厝、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番仔楼等等,村落整体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规模集中的华侨建筑群,积淀着浓郁的爱国爱乡文化,有人说,这里是“闽南文化后花园”,也是“华侨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夏日无别事,重温一场南洋旧梦,不用去新加坡,就在泉州晋江梧林古村,来一场娘惹服与芭蕉树的华丽相遇,南洋风里的花样年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