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白羊泉/山泉(二)

黄建中

<p class="ql-block">苇庄村大人多地广,地界到了苇东庄门坡下,苇东人出了村,不小心绊一跤滚下坡,就已在苇庄地界里。也没法,这是先人留下的遗产,历史悠久。苇庄的地在苇东人的眼皮底下,苇东人早上睁开眼,看到的不是朝阳,而是漫峪的芦苇,却不是自己的,心里那个不平衡哟,那个难受啊。眼红眼热眼气,就会不理智。苇子收割季节,苇东的生产队长秘密召集队委会,提议偷苇东村边苇庄的苇子,大家热烈响应、一致同意、形成决议、作出决定,组织人员伺机盗窃,反正是集体化生产时代,集体民主决策,集体偷集体,法不治众嘛。趁苇庄人在苇东村坡下收割苇子时,白天收割的苇子来不及拉回去,准备第二天拉。割倒的苇子一捆一捆地滚了一地,就滚在苇东人的村门口眼皮下。时机成熟,近水楼台先得月,当天夜里,苇东生产队就组织人马,偷转了许多捆芦苇。第二天,苇庄人驾骡子马车来拉苇子时,一下子愣怔了,这还了得?!从被偷的数量看,这绝不是个家小户的小偷小摸,而是有预谋有组织的集团偷盗。苇庄生产队立即商议,也不报案,自己解决。当即派出情报组深入苇东庄刺探情报,很快摸清案情。苇东是小村,苇庄是大村,苇庄人向来眼里不放苇东,今天竟然还敢实施集体大规模偷盗。苇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断然采取行动,抽调身强力壮心发狠手出活的年轻人组成特别行动队,夜袭苇东村,擒贼先擒王,捉拿其生产队长,以杀一儆百,震慑教育。战前动员,同仇共愤,到了后半夜,行动队摸黑直奔苇东队长家。队长正睡得酣,突然被猛烈粗暴的捶门叫喊声惊醒。他脑子飞快思考分析,就心里明白了咋回事,任凭门外叫喊踢门捶门,就是不应声不亮灯不开门:“集体之间的行为,且是深更半夜的,我不开门你还能咋地?”叫门的人更没那耐心,不是那么想 ,来就是抓你的,不是来谦谦君子彬彬有礼地与你讲道理的,再是深更半夜不是在自己村,夜长梦多,要速战速决。这时有人已翻墙进院,开了院门,众人哗地涌进屋里。不用分说,就掀被子拽队长,架着扭着出了门,拖着拉着出了村,进了峪。这时已是秋末,北山窜下来朔风在峪里呼呼地猛刮,赤身裸体的队长被夜风打得瑟瑟发抖,恼羞成怒,便更加不屈不挠地反抗起来。被扭着的胳膊动不了,就胡踢乱咬。特别行动队二愣子多,哪能容得你个俘虏操蛋,风高夜黑伸手不见五指,心馋手痒得正要施展拳脚里,黑暗里顿时有沉闷的皮肉撞击响,谁打的、打在哪里、打得轻重也不清楚,反正队长一下子就老实了,光棍不吃眼前亏,乖乖地顺从着去了苇庄大队,被关在了一个小屋。当天夜里,队长家里心疼自己人,随后便送来了衣服。</p> <p class="ql-block">村里庙院子(大队场所)是信息中心,是众人聚集的热闹场所。村民听说大队圈了一个贼娃子,男女老少闲得没事都到庙院子里看热闹,把贼娃子当动物园里的动物观,当马戏团的猴娃子看。可贼娃子毕竟是人,恼羞却不能发作,还要努力装作悔罪的表情,拿出坦白的态度,就不由自主地杂糅出阴郁的脸。既然是队长,当然不是窝囊人,也许是足智多谋、杀伐果断,甚至呼风唤雨独裁霸道,如今却如龙搁浅滩虎落平阳,任由苇庄村男女老少围观指点,以各种表情各种腔调渲染复述演义那天深夜,奇袭苇东,翻墙进院,掀被子抓人,赤条条押回,故事经过添油加醋的想象,情节更加丰满生动,给单调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些兴奋和乐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没有不谢幕的戏。苇庄人让苇东生产队长交代问题,承认错误,深挖思想,剖析根源,退回赃物,写出检查,作出保证,永不再犯,才得以了事。偷苇的苇东人是法盲,绑架他人的苇庄人何尝不是法盲?</p><p class="ql-block">苇庄村与苇东村一峪之隔,两村之间炊烟袅袅可见,鸡犬之声相闻,交往频繁,关系复杂,男婚女嫁,血脉融合,生活互相间一升米一瓢面,一瓶酱醋一壶油,锄镰锨镢钉耙子,茄子北瓜洋柿子,甚至母鸡落窝暖蛋,猪羊配种撵圈,也都是今天你来,明天我往。这个关系源远流长,密切走动。这次“苇子事件”后,白羊泉水依然不舍昼夜汩汩出冒哗哗南流,来年芦苇定然还会发芽长叶放芦花,别说民间,两村官方之间也好像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一样,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外交往来和礼仪。春节元宵节,苇东村差人给苇庄送来大红请柬,邀请苇庄届时给苇东社火热闹派车鼓花鼓助兴,邀请苇庄篮球队参加苇东的篮球邀请赛,活跃节日气氛,丰富文化生活。苇庄也把“苇子事件”忘得一干二净。春节前,精心准备操练,届时欢天喜地助演,七套骡子车鼓哐哐锵锵敲得威风凛凛,传统花鼓嚓斗嘁斗打得节奏有力,苇庄的倾情表演,游走在苇东大街,引得苇东看热闹的人群评头品足,哪个小伙子虎气精神,哪个妮子模样俊俏。车鼓敲得欢,花鼓玩得嗨,跳舞跑场的“包头”碎步走得又快又稳像游水儿,街两边的人群眼睛都看直了,说不定有心的父母悄悄为自己的儿子相媳妇儿,为女儿找女婿。那篮球队员更不用说,一个个精神饱满,跃跃欲试,嗯,队员中就有“苇子事件”的参与者,早把那晚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到了篮球场上,闪转腾挪,活蹦乱跳,一个比一个欢势,快活得像脱缰的野叫驴儿。篮球周围的标语花花大大,红红绿绿,催人兴奋, 加速心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打好革命篮球,促进农业生产。”“切磋球艺,增进感情。”“向兄弟村学习,向兄弟村致敬!”这文艺体育何尝不是一种信仰,纯粹得让忘记了一切利益冲突爱恨情仇。(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