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团氿的故事

西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团氿</b>是宜兴市区的休闲景区,总面积达4.5平方公里,以山、水、石、园林为主题。它与<b>西氿</b>和<b>东氿</b>相邻且相通,三者呈东西串珠状分布。团氿展现了宜兴园林自然风光,并融入当地历史文化元素。每次来宜兴,常常来打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团氿观光主要集中在东岸和南岸,包括四座开放式公园:<b>氿滨广场</b>、<b>氿滨公园</b>、<b>任昉公园</b>和<b>湿地公园</b>以及主体公园<b>宜园</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团氿由来</b>。西氿、团氿、东氿,历史上称为西溪、东溪和潭溪。“氿”、释义为“湖名”,清嘉庆二年(1797)宁楷纂修的《增修宜兴县旧志》记载:“西溪,一名西氿,在县西关外……近西关曰潭氿。”“东溪,一名东氿,在县东关外,西溪之水合注此下太湖,汪洋同西氿,而湍流更深。”西氿、团氿(潭氿)、 东氿首次出现在“嘉庆志”中,那是清代中期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就是说在清代中期开始叫潭氿,然后演变为团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尔雅·释水》中记载:“氿,泉穴出,仄出也”,也就是侧出之泉,谓之氿。从南朝的梁代开始,宜兴人将邑东、邑西之巨浸称为“溪”。宋代,宜兴人将“溪”称作“淹”(渰)。明代开始,宜兴人便将“东溪”和“西溪”称作“东九”和“西九”,后来官方纂修的“王升志”中出现了“东九”和“西九”,并据此奠定了“氿”(jiǔ)的读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今事文类聚》中对泉水的命名较为详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本曰源,源曰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直上出曰槛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上溜下曰下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涌出曰濆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侧出曰氿泉</b>(“氿”音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氿”字的演变,反映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变迁也体现了宜兴人做事认真的性格。记得宜兴有一个镇叫张渚,古称桃花溪,后来演变为鄣溪、张溪,在清朝时,有族老提出张溪三面环水,应为渚。可见当地人的认真劲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宜兴这个名字沿用至今,多少体现了宜兴人对周氏父子的崇敬并深感自豪。周处除三害,而永留芳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氿滨公园</b>位于团氿东岸,主题充分展现宜兴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是市民休闲、娱乐、度假、文体活动的绝佳场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园有座标志性石桥,名为“蛟桥”。根据桥下的《重建蛟桥碑记》所述,此桥原在市内荆溪之上,历来是阳羡的古代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汉献帝时(公元159年)。碑的正面有《苏轼蛟桥题书碑记》,其上重刻了苏轼的题辞《晋征西将军周孝公斩蛟之桥》,说的就是周处斩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周处除三害</b>。据说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行事强悍,被乡人与河中的蛟龙、山上的猛虎并称“三害”,后来有人设计让周处去杀虎斩蛟,实则希望他们三个能去掉两个,没成想周处勇猛异常,不仅杀死了猛虎,更入水斩杀了蛟龙,而乡邻听闻猛虎和蛟龙都被杀后,还以为周处也被杀三害已除,就进行庆祝,消息被周处知道后,周处这才知道为乡人所不喜,后来改邪归正终成一位忠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历史上的周处</b>(约236-297年),字子隐,义兴郡阳羡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西晋时期大臣。吴国鄱阳太守周鲂之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处少时横行乡里,与南山猛虎、长桥下蛟并称“三害”。其后射虎杀蛟,幡然改悔,弃恶从善。励志好学,颇有文思,在吴国任无难都督。吴亡入晋,官至御史中丞。任职期间,凡所举劾,不避宠戚,公正处置。齐万年反叛朝廷,周处率军讨伐,最终战死沙场,谥号为孝,追赠<b>平西将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宜兴的由来</b>,与周家有关。宜兴古称荆邑。秦统一后改为阳羡县,在西晋时期,为了表彰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平定叛乱的功绩,朝廷设置了义兴郡,隶属于扬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了避讳宋太宗赵光义的名字,义兴县被改为宜兴县,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宜兴在历史上还曾有荆溪、鹅州、南兴州等名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阳羡侯国。</b>历史上宜兴曾作为一个国家存在,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阳羡县令尹灵常从征,历七年,立功勋。十二年(前195),封为阳羡侯,置阳羡侯国。阳羡侯国传三世:定侯灵常-共侯灵贺-哀侯灵胜。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侯胜薨,无后,阳羡侯国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氿滨公园有个<b>文昌阁,</b>始建于明朝,清代重修,是科举时代的考场。1998年因旧城改造而移建大殿至城西氿滨公园内,并重建大门一间与东西厢房各三间,现阁内陈列有"荆邑千秋、人杰文昌--科举和宜兴状元宰相史料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吴仕楠木厅</b>系明正德年间进士吴仕故居。原坐落在宜城西庙巷与白果巷间。有前宅、中宅、后宅三进,均为楠木结构。后历经战乱,仅存后进四间。1993年,将吴仕楠木厅移建于九滨公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氿滨公园里有“<b>任公钓台</b>”,是为纪念曾任宜兴太守的任昉而建的。他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在宜兴时为官清正,百姓曾为之建生祠纪念。因他常来氿滨散步垂钓,湖滨原曾有任公钓台,列全国十大钓台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任昉</b>(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梁著名文学家、小说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梁天监二年(503年),任昉出任义兴太守。在任期间清正廉洁,妻室儿女只吃粗米饭。任昉从义兴离任时,只有七匹绢、五石米的家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城市湿地公园</b>位于团氿北岸,是一座具有湿地生态功能的,融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一体的城市公园。从东到西分为“蝶、渔、菱”三洲,即张师桥广场至东庭桥地块为蝶洲,东庭桥至西庭桥地块为渔洲,西庭桥至团氿西路地块为菱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苏亭</b>,位于阳羡古城庆源门外西氿之滨。相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买田阳羡,寓居宜兴,畅游团氿,艤舟于此,曾为求书者题云:“早发宜兴,饮酒一杯,醺然竟醉。置拳几上,垂头而寝,不知舟之出门外,泊于庆源,究观风味,使人千载想像。”今于湿地公园复建“苏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白螺姑娘</b>”的传说,是宜兴民间久为流传的神话故事。说的是一位家境贫困的衙役吴堪,因为人忠厚、老实,感动了一位美丽的仙女,下凡化为“白螺姑娘”,与他结为伉俪,并设计惩治了贪官,拯救了百姓,后人为纪念他们,曾在西氿之滨建有“西津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史贞女</b>救伍子胥的故事广为流传,但说实话,与宜兴没有什么关系的。公元前522年,伍子胥逃往吴国,经过濑水(现江苏溧阳濑阳,一说高淳),遇见在水边浣纱的史贞女,向她讨食。她把浆纱的半桶面糊给他吃了。伍子胥临走时再三叮嘱史贞女不要讲出他到过这里,以免追兵知道他的处向。史贞女为表心志,投水身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李白游溧阳,应县令郑晏等的请求,撰写《溧阳濑水贞女碑铭 并序》,由李白的族叔、著名书法家、当涂县令李阳冰书写。历史变迁现如今此碑落在宜兴,这是史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宜园</b>位于团氿西南岸,以小桥流水为基调、古典形式的现代江南园林,是团氿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园分东、中、西三大区,建有各式古典亭、台、楼、榭和古桥,三大区分别采用地产湖石、黄石、卵石造景,共建成柳堤春晓、荆溪揽胜、碧叶红英、玉崖飞瀑、云溪楼、竹林茶吧、涌泉石矶、知渔榭、渔乐广场、八卦生肖广场、滨湖景廊、松山劝学廊、五龙戏珠、翠湖泛舟等32个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季荷花盛开,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溪楼,为团氿的标志性建筑,楼内的陈设充满书香气息,有清代宜兴县令胡觉撰写的长联以及本市农民画家曹济民的作品《宜园全景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