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的“盗版孔雀”---灰孔雀雉

LG

孔雀想必大家都见过,特别是孔雀开屏时,五彩斑斓,惊艳万分,美的令人叹为观止。但要说到孔雀雉,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里我想给鸟友们分享一种今年三月在云南盈江洪崩河拍到的“盗版孔雀”---灰孔雀雉。因为稀有,所以珍贵,希望大家能喜欢。 灰孔雀雉(学名: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别名孔雀雉、孔雀鸡、金线鸡,属鸡形目雉科孔雀雉属。雄鸟体长50-67厘米,体重456-710克;雌鸟体长33-52厘米,体重460-500克。雄鸟头上有蓬松而延长的发状羽冠,上面杂有细小的黑白相间的斑点;在颈后边还披有乌褐色的翎领,具棕白色横斑;通体为乌褐色,各羽上布满了棕白色细点和横斑,上体的棕白色点状斑,由前向后逐渐扩大,两翼内侧各羽的近端部有一个金属蓝紫色眼状斑,外边还围以狭窄的黑褐色圆圈及较宽阔的白圈,极为醒目,下体横斑较多;颏、喉白色;尾羽在靠近末端处有成对的紫绿色眼状斑,有点近似孔雀的尾屏,所以被称为孔雀雉。 雌鸟比雄鸟略小,羽色也较暗淡,尾较短,眼状斑也不明显。<br> 灰孔雀雉栖息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及竹林中,活动于阔叶林下灌丛草地上、森林茂密、林下植被较发达的阴湿地面上。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上午和下午活动较频繁。性机警而胆怯。雄鸟活动时尤为谨慎,一般是悄然无声,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常伫立不动,注意观察。发现危险,立刻惊叫着奔逃,钻入茂密的灌丛或草丛,一般不起飞。当危险临近或紧迫时,则通过飞行逃离。一般飞不多远,通常飞几十米即降落,落地后继续奔跑逃避。一般很少飞到树上,但夜间却在树上栖息。鸣声短促而响亮,且越叫越响亮。 主要以昆虫、蠕虫以及植物茎、叶、果实、种子为食。主要在地上取食,多用嘴啄食,偶尔也用脚刨找。 每年的4-6月,是它们的繁殖期。到了求偶的季节,雄性灰孔雀雉会在雌性面前鞠躬,把头低到地面上,直立起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形成非常美丽的圆弧,完全可以和孔雀开屏媲美。虽然孔雀的羽毛颜色更加艳丽,但灰孔雀雉的羽毛是灰色中带着彩虹般靓丽的斑点,这种强烈的对比感往往更加具有魅力。 常见天敌是青鼬,白昼活动的中型猛禽亦捕杀孔雀雉。人类的捕杀对孔雀雉构成很大威胁。多年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被砍伐,严重地破坏了孔雀雉的栖息生境条件,致使孔雀雉种群数量已相当稀少,已处于相当濒危的境地。 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和越南。 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以及海南省。<b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br><br>《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种。<br><br>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br> 2024年3月摄于云南盈江洪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