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曾国藩故居

horse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座落在湖南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原属湘乡),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整个建筑像北京四合院结构,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和公记、朴记、方记3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 <p class="ql-block">湖湘大地在中国近代史中,出现过许多风云人物,曾国藩是其中重要代表。2024年4月17日,来到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富厚堂这一著名的乡间候府一探究竟。虽然下着大雨,但游兴丝毫未减。</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湖南娄底双峰人,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作为首席,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半月塘弧顶凝视侯府。</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绝对的重量级人物,他官至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封为一品毅勇侯,有“晚清第一名臣”之称,毛主席对他有着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富厚堂前飘扬着巨大的“帅”字旗,曾是曾国藩统帅三军的标志旗。186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p> <p class="ql-block">由于曾国藩被清王朝封为毅勇侯,因而故居是按侯府标准建的,占地40000平米,主体建筑10000平米。富厚堂用地是曾国藩亲自选定,由他的两个弟弟负责建造。房屋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坐南朝北,视野开阔,好像坐在一张太师椅上。</p> 令人奇怪的是占地40000平米的大宅,正门却非常不起眼,当年可能只能容纳一顶官轿的进出,不知有什么说法。 只有这烫金的“毅用侯第”,才彰显这家人不凡的地位。这四个字由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书写。按照清代礼制,汉人生不封公,死不封王,所以曾国藩只封了侯,这已是汉人达到的最高级别了。 进入正门是一个超大庭院,正对着的是主楼住宅,两边有对称的三层阁楼,中间的空地有两个篮球场大,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 曾国藩故居,中国传统对称美学和顶级风水的集合体。<br><br> 沿着超大的四合院回廊行走一圈,从各个角度拍下院子四周。 作为侯府,富厚堂的建造并没有采用当时常见华丽的宫殿型风格,而是采用了亲切朴实的民居型风格,建筑材料都是常见的普通砖瓦木料,整个建筑群看起来并不奢华,但厚重大气。 瓢泼大雨 停放官轿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停车位。 这两顶官轿,蓝色的为四人抬轿,橄榄色为八人抬轿。 求阙斋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后人称之为“公记”书楼,曾经收藏曾国藩的藏书十万多卷,主要是经、史、子、集和各省、县方志。地方志的收藏是曾国藩藏书的一个重要特色。 归朴斋,又称“朴记”书楼,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曾收藏曾纪泽的藏书10万卷。曾纪泽是曾国藩次子,清代外交家,与郭嵩焘并称“郭曾”,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位驻外公使。 艺芳馆,又称“芳记”书楼,建筑面积也是400余平方米,曾收藏有曾纪鸿夫妇的藏书10万卷,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医、卜、星、相以及书法作品与各种名帖。曾纪鸿是曾国藩三子,近代数学家。 正宅入口,是曾国藩亲笔手书“富厚堂”。 两边有幅对联“精芬世守,盛德日新”,是曾纪泽为纪念父亲曾国藩而写,意思就是父亲清廉品格世代遵守,崇高美德发扬光大。良好的家风,曾家后代人才辈出。 进去是正堂前厅八本堂,厅内挂有曾国藩手书“八本堂”的匾额,下面是曾纪泽用隶书书写的曾国藩“八本家训”,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是曾国藩著名的家训,也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再往里走就是曾家堂屋,空间建的很高,空气非常流通,最醒目的是两块匾额,前挂“太子太保”匾,后悬“勋高柱石”金字匾额,乃清同治九年,曾国藩六十岁生日时同治皇帝御书钦赐。勋高柱石的意思是指功勋卓著,如同支撑国家大厦的柱石一般重要。 曾国藩亲笔手书“肃雍和鸣”匾额。这四个字出自《诗经》,也就是用恭敬而又温和的声音去面对先祖,祖先才愿意听的意思。一个家族的兴盛能绵延几百年,必然少不了好的家风传承。 同治皇帝赏赐的御书“福”、“寿”二字直匾 此刻的雨越来越大 主楼10多个天井是建筑的主要光源来源之一,所以主楼采光通风都很不错,天井中央有下水道直通房屋前的半月塘,解决了房屋的排水问题。下雨天水从屋檐上流下,四水归堂,静下来坐着听雨也是一种特别享受的事情。 “无慢室”原是曾国藩在京城时的书斋名,曾国藩辞世后,其子曾纪泽将其父故居藏书楼的会客厅改名为“无慢室”(其意是不要怠慢客人),以寄托对其父的怀念之情。 “无慢室”正中墙上挂有曾府“三杰图”,中间为曾国藩,左边拿扇子者是其九弟曾国荃,右边是其子曾纪泽。“三杰图”两旁为曾国藩手书对联:欹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联语大意为:斜靠枕头,以前的师友都浮现在眼前;合上书本,书中的余味久留在心中。曾国藩一生最喜欢干得事情就是读书,而且把读书当作重要的修身手段。 “无慢室”另一面墙挂有曾国藩的治家八字决:“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即敬奉祖先,周旋亲邻,起早,扫屋,读书,种菜,养鱼,养猪。 进入建筑之后,里面随处可见对称之美。 即使这么大的雨,也未见室内地坪被淹。 曾国藩非常厉害,担任过南方的两江总督和北方的直隶总督,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创造过许多“第一”:“第一家军事工业企业,第一部蒸汽内燃机和第一艘轮船,第一个现代化的学校,培养了第一批科技人才,第一次把外国机器引进到国内,聘请了第一批外国专家和工匠,办起了第一个翻译馆”等等。 <p class="ql-block">沿着荷花池走进富厚堂背后的思云馆</p> 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他从江西军次奔丧返家。此时,他已父母双亡,为了纪念双亲,他取古代“望云思亲”之意,在家亲筑思云馆。曾国藩在江西战场,每每失意,处境十分困难,在守孝期间,通过反思,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日后复出,屡立奇功,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思云馆门前的一副对联写着“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此对联表达的意思是:遇事不怨天尤人,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忘记根本,不揠苗助长,要默默努力,然后力求直上云霄。此对联体现了曾国藩“持平常心,做本分事”的处世理念。 曾国藩除了给后人树立良好的家风外,还留下了三座藏书楼以及几十万本书籍。他的后代群星闪耀,人才辈出。 曾国藩16字箴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曾国藩故居,穿越百年的中国最美乡间侯府,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乡间侯府,也是中国最后一座乡间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