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艺术摄影前期相机控制普通摄影与概念摄影关系

含洋原创艺术摄影

<p class="ql-block">昨日有朋友在北京见了一位,二十年前玩概念摄影的摄影师,他很想知道概念摄影是什么。今天含洋找了很多资料按20世纪八十年代的自己玩概念摄影的一些手法聊聊概念摄影,其实在今天摄影中还在沿用的概念摄影的一些手法,归纳了几条凑在一起,算是一点解释吧!</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概念摄影:</p><p class="ql-block">概念摄影是一种具有创意和独特理念的摄影形式,通过摄影手段传达特定概念、情感、思想或主题,超越传统摄影对真实场景的记录。摄影师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法,如构图、光线、色彩、后期处理等,营造特定氛围和视觉效果,引起观众共鸣和思考,它可以是抽象的、象征性的,也可以是具有故事性的,为摄影艺术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探索空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概念摄影经历:</p><p class="ql-block">概念摄影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是将摄影作为自我表达方式的艺术形式。它源于概念艺术运动,强调通过照片传达观念和思想,而不仅仅是记录现实。概念艺术是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 它强调艺术的观念和思想表达,超越了传统艺术对于形式和技巧的关注。概念艺术家通常通过非传统的材料、手法或方式来传达特定的概念或理念,作品可能更注重观念的阐述而非视觉的呈现。概念艺术挑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既定认知,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p><p class="ql-block">概念摄影的发展可追溯到摄影术的早期,19 世纪时摄影师开始尝试用摄影表达情感和思想,但当时技术限制了表达方式。随着摄影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 20 世纪后期数字技术的出现,为概念摄影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一些摄影师将概念艺术理念应用于摄影中,试图通过照片传达更深刻思想和观念。这些摄影师的作品具有抽象、隐喻和象征特点,不仅是对现实的记录,更是对现实的重新诠释和表达。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概念摄影逐渐成为重要艺术形式,许多摄影师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观念和思想。一些摄影师使用拼贴、叠印、刮擦等手法处理照片,创造独特视觉效果;一些摄影师将照片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装置等)相结合,创造更具表现力的作品。在 20 世纪 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概念摄影继续发展,一些摄影师关注社会、政治和环境等问题,通过照片表达观点和态度。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概念摄影也开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一些摄影师错误认识也开始产生,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作品,还用平面设计软件进行平面设计,把摄影的造型艺术变成了平面艺术的平面设计。大家不要忘了摄影的初衷是用相机和镜头的瞬间记录艺术,过去摄影师过多地使用特殊拍摄方法和蒙太奇来实现艺术表现形式,并与其他摄影师和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总的来说,概念摄影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照片传达观念和思想,挑战传统摄影观念和审美标准,为摄影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终究她还是摄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概念摄影的创意和理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精心构思主题,确保主题明确且有深度。</p><p class="ql-block">2. 选择合适的场景和道具,营造与概念相契合的环境和氛围。</p><p class="ql-block">3. 运用独特的视角,展现新颖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4. 大胆尝试后期处理,强化概念的表达。</p><p class="ql-block">5. 与模特或被摄对象充分沟通,让他们理解并融入概念,展现更贴合的情感和表现。</p><p class="ql-block">6. 不断创新和实验,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技巧,探索更多可能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概念摄影与其他摄影形式主要区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创作意图:概念摄影更注重表达特定的概念或思想,而其他摄影形式可能更侧重于记录现实或展现美感。</p><p class="ql-block">2. 表现方式:概念摄影会运用更多的创意和艺术手法,突破常规的表现方式,而其他摄影形式相对较为传统。</p><p class="ql-block">3. 解读性:概念摄影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解读性,需要观众去理解和思考其中的内涵,而其他摄影形式的解读相对较为直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概念摄影作品:</p><p class="ql-block">《妈妈怎么了?》:这是克拉丽莎·T.斯莱拍摄的一组照片,展现了黑人童年经历,斯莱将孩子们玩耍的家庭快照与“迪克和珍”的学生读者提供的文字相结合,汇聚成了这个系列作品。</p><p class="ql-block">《漂浮的地球》:这是一幅创意摄影作品,将地球与宇航员相结合,展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想象。作者是摄影师 Ravshaniya。他的作品中,人或物体都违背物理定律在空中悬浮着,使观者感觉仿似进入了某种童话世界。为使主角能够呈现“漂浮”状态,每张照片都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有时会用到起重机和升降机。Ravshaniya 说,拍摄这些照片最难的是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因为他只使用自然光,自然光才会使照片呈现出生动而逼真的效果。</p><p class="ql-block">《镜中镜》:通过镜子反射创造出多个影像,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漂浮的地球》剖析:</p><p class="ql-block">概念摄影,是一种以视觉艺术形式探讨环保理念的创作,使用独特的视觉语言来表达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的问题。设计者通过建构的过程,关注不同切面延伸的参差不齐的块面,遵循原始结构及功能需求的生成视角,塑造出空间内部的骨架。这种自然状态的切割或衔接成就了新的空间秩序,并带有场域线索作为贯穿主题。整个设计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法模拟冰川漂浮在海面的视觉效果,旨在唤起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在材料选择上,设计师特意采用有机、可持续利用的装饰材料进行空间设计,传达出践行环保的生活方式。在视觉语言的表达方面,概念摄影利用多样的视觉元素和技术手段,如运镜、景别、光线、颜色等,来构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风格。这些元素共同作用,使摄影师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观点和故事,从而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摄影作品中脱颖而出。现在很多摄影师认为,摄影语言属于平面视觉语言范畴,这是错误的,既然摄影是艺术那么他就是造型艺术,因为我们记录的任何事物都实在空间内的。它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精确还原被摄对象的细节,达到真实、形象、感性与直觉的视觉语言画面表达效果。摄影不仅是记录可见光波段的物质世界样貌,还能通过光学科技手段记录到红外线与紫外线下的影像。其视角的灵活变化、光圈所造成的景深变化以及快门的特殊视觉效果,都是人眼视觉感知所不能比及的,可以说摄影是人眼视觉的延伸与拓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在《漂浮的地球》概念摄影中,视觉语言的表达不仅仅限于直接呈现图像,还包括了引导观众思考和体验的过程。通过展示成对或成组的照片,摄影者强调了摄影媒介的物质属性和摄影师位置对现实框取的影响。这种方法揭示了摄影作为信息记录的本质,而非仅仅是情感经历或纯艺术作品的展现。</p><p class="ql-block">含洋也拍了几张照片带有概念摄影痕迹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光与影的世界》</p><p class="ql-block">用蒙太奇的手法,用叶是爬墙虎的绿色,杆是道边树的影。给观者组成新的画面元素和透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