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花开,众行致远

宽甸镇西门外小学

<p class="ql-block">  “万象更新始于春,不负春光开好局。”在这个阳春四月,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为了进一步明确如何依托现行教材实施教学任务群;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助推教师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宽甸镇西门外小学在4月24日、25日开展了语文学科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课例引领,结合新课程标准,共同探讨大单元教学中任务群的落实,教学评价机制的运用,激发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参加本次教研活动领导有西门外小学校长汪北南,教学副校长郭征难,教导处主任王饶华、张晓敏。张晓敏主任主持本活动。</p> <p class="ql-block">  刘畅老师执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课文通过对画上人物、场景等细节的介绍,诠释了《清明上河图》能够名扬中外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执教本课时,以单元主题“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清楚的”设计总任务群为:“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言”,以本课重点目标设计两个子任务分别为1.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2.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设计了星级评价表,从“讲清楚 、讲具体、 讲生动”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争做新课标理念下的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高蕾老师执教的古文《铁杵成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情景导入活动。例如,通过文化传承传承人评选活动,角色扮演老妇人和小李白对话、讲述古文故事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古文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评价量表是语文教研工作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蕾老师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围绕(读古文,讲古文,感悟人物品质)三个方面一共设计了三个评价标准:一是正确流利有节奏3颗星;二是借注释想画面讲大意3颗星;三是借资料抓词句悟品质3颗星。整节课都让学生围绕这三个环节进行评价。</p><p class="ql-block"> 总之,教学评一体化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情景导入与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度融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集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乘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此次教学研讨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教学实践,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经历悟法、学法、用法的过程。让我们体验了拥有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宽甸镇西门外小学全体教师将继续带着今天的学习成果和思考,不断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改进。</p>

教学

古文

教研

清明上河图

课文

评价

名扬中外

颗星

一体化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