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背后的故事(16)

超级姥爷

<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至80年代中期,日照公路部门的办公环境显得相当简朴。他们身处四间平房的办公室内,肩负起整个部门的运营与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包括了书记、站长、会计、文书、司务长、保管员以及养路干事,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部门的核心力量。办公室、仓库、油库、修理车间、食堂和职工宿舍都紧密地排列在一个院子内,形成了一个紧凑而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这个院子的地理位置正是现今日照路与海曲路交汇处的东北角,也就是现在的新郎服装商场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参加工作了,那时我才19岁。两年后,单位委派我去位于济南的交通部交通学校(如今更名为山东省交通学院)参加会计培训。经过百日的学习,我掌握了财务管理的核心技能,并开始承担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这也标志着我正式成为了“坐办公室”的机关管理人员。我们单位的正式名称是临沂地区公路管理段日照县公路站,而我们的办公地点正是现今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路和海曲路交汇处的东北角,即现在的新郎服装商场,东港区非常繁华的商业地段。</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办公室布局清晰明了。东面的房间约15平方米,那里聚集了四位关键角色:一位主管会计、一位出纳会计(即我本人)、一位生活会计以及一位养路费征收人员。西面的房间同样大小,是文书的工作场所,同时也是我们的打字室。而中间的两间房,面积大约30平方米,则是单位领导的办公区,包括站长(兼任党支部书记)、两位副站长、一位养路干事以及一位仓库保管员。在那个年代,尽管没有空调和暖气,我们依然能够凭借一个火炉度过寒冬。由于机关中“坐办公室”的人数相对较少,我们不分份内份外,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共同承担打扫卫生、烧水、接待客人等任务。尽管工作繁重,但我们都乐在其中,毫无怨言。</p><p class="ql-block"> 除了办公室,机关内还设有一排职工宿舍、一个修理车间、一个仓库、一个油库以及三间伙房(包括厨房和餐厅)。为了应对可能的地震灾害,我们还在院子中央搭建了一排防震棚。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公路管理部门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当原公路站搬迁后,我深感这个房子一旦拆除,就再也无人知晓它曾经的样子。因此,我决定记录下这个历史时刻。虽然那时我还不会摄影,也没有照相机,但我通过朋友借来了一架海鸥120双反相机,并自费购买了120黑白胶卷。通过现学现拍,我用十二张底片记录下了这段珍贵的历史。如今看来,这些照片已经成为了一份无价的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宿舍</p> <p class="ql-block">伙房(食堂)</p> <p class="ql-block">防震棚</p> <p class="ql-block">防震棚</p> <p class="ql-block">油库</p> <p class="ql-block">养路机械修理车间</p> <p class="ql-block">仓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