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旧船票

<p class="ql-block">今天,我漫步在颐和路,一边拍摄繁花似锦的玫瑰花,一边步步浏览探寻历史的痕迹。</p><p class="ql-block">忽然之间想起一篇我非常欣赏的文章。</p><p class="ql-block">现摘录如下,以飨各位。</p><p class="ql-block"> 南京人常言“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此言非虚</p><p class="ql-block">颐和公馆区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首都计划」,这些欧式、法式、中式等等风格迥异的建筑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轴线的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内</p><p class="ql-block">在这条约两丈宽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那充斥着纸醉金迷、勾心斗角的民国画卷就打开一分</p><p class="ql-block">你看,夜幕降临之时,络绎不绝的小汽车纷至,名媛们挽着达官显贵的胳膊缓缓走来,互相颔首致意。精致的西洋别墅里在举办着一场盛大的酒会,悠扬的音乐声中掺杂着高脚杯碰撞的清响,和男男女女们的欢声笑语一起,在这条路的上方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颐和公馆里的林荫小径</p><p class="ql-block">环岛里的先锋书店</p><p class="ql-block">须知,在半个多世纪以前,这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的道路周围是南京最繁华的地带之一,这些欧式别墅的主人都是民国时期煊赫一时、叱咤风云的人物</p><p class="ql-block">那个年轻时胸怀大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四大美男子,那个大汉奸、卖国贼,从刺客到被刺的男人,他的公馆静静矗立在这里</p><p class="ql-block">那个土木系首脑、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被称为“小委员长”的陈诚,曾在这里的私宅花天酒地、指点江山</p><p class="ql-block">那个发动皖南事变,同室相煎的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在这里的家中莺歌燕舞、夜夜笙箫</p><p class="ql-block">那个出台了著名的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的同名军事家,美国的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作为美国特使期间也居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蒋介石养子蒋纬国、抗日名将薛岳、第一文胆陈布雷、大军阀阎锡山、黄埔骨干汤恩伯等等上层人士云集</p><p class="ql-block">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葡萄牙、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各国使(领)馆齐聚</p><p class="ql-block">军国大事就在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里被悄然决定,民国的历史在这里被一笔一笔地书写</p><p class="ql-block">上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张守仁在这一带居住过,并盛赞这里是“中国最美的街道”</p><p class="ql-block">这条路的周围,凝聚了说不清道不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物欲横流也好,尔虞我诈也罢</p><p class="ql-block">民国往事,翻云覆雨</p><p class="ql-block">颐和一路,谁可争锋</p><p class="ql-block">阿尔贝蒂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不错的,颐和路一带的公馆建筑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它们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p><p class="ql-block">如今春风又绿江南岸,几十年过去了,南京的夜晚依然月色微凉,从巴黎郊野远渡重洋的梧桐依然在静静地生长,而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人们和依附着的政权,早已不见了踪影</p><p class="ql-block">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这里,还有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小孩,偶尔看到有年轻人拿着手机拍照</p><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似乎都不再与他们有关</p><p class="ql-block">如果可以</p><p class="ql-block">来一次南京吧,来看看颐和路。斗转星移,它,一直在这里。</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