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唐江苏那个公函的一点看法(原创 跟着风行走2024年4月26日)

(卢)Georgelu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近一则公函在网上很火,是大唐江苏公司发给中煤江苏分公司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函内容并不复杂:请求对方社招时,碰到从大唐江苏公司跳出去的人要提前沟通一下。为了不给当事人增加烦恼,本文并不贴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实也不用我多说,你们应该都知道这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网上刚爆出来就有人想让我就这事发表意见。我没意见,行业都知道了,网上说了这么多,我能有什么意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这虽然是个舆情,但是也不是一件多了不起的大事。一直到现在,我都不觉得这是个什么大事。况且体量摆在那里,但凡大唐公司甚至江苏分公司就此事搭理一句,它就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事情大概是这样,最近有些指标不好看,底下给的理由之一是走了不少人,而且有些是专业骨干影响到了生产经营。于是层层反映上去,在各种报告中或者分公司级别的会上就有人提出建议,那就发个函吧——给对方打个招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就有了这份公函。公函带有公章,任何企业涉及到公章的事情,一定是通过OA、协同之类的流程走完审批手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其实现在就跟政府机关一样,程序一旦启动,虽然看上去层层审批,过程严密,但是只要前两个签字落实,后面的流程一般都会很顺利。我估计后面审批的领导也没细细琢磨这件事,不过不代表他不知悉,毕竟盖了公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趁着煤价大涨,以中煤、陕煤为首的煤炭集团一直在买买买。我觉得这是正常的现象,对于这种资源型单位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里是一种比较理智和稳妥的思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物都有周期,有波峰就有波谷,谁也不敢保证煤炭的行情会一直好下去。拥有适当的燃煤电厂就能有效地对冲风险,更何况中煤和陕煤并不完全是发电领域的门外汉,他们早就拥有规模不小的发电厂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煤炭行情如此长期走俏,碰到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煤炭集团自然要大干快上,也就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于是从各大电厂里面挖人是最快也最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不仅仅是中煤江苏分公司,江苏还有其他电力集团的新建机组也在大量招人,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收到类似的公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函本身不需要过多解读,与之相关的事情倒是有些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如中煤集团江苏分公司收到公函之后,会不会回复?我觉得不会,中煤江苏和大唐江苏既不是同系统,也没有隶属关系,对方没义务回复。况且这只是个函告,本身不是法律文书,效力非常有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外,从行文内容来说这个公函没法回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难道说,来函收到,以后贵司若有人跳槽到我司将会被断然拒绝?我知道互联网企业一直在搞竞业限制协议,没听说发电行业内有类似的条款,有闲的人可以翻翻《劳动合同法》看看咋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厂走了那么多人会影响生产和正常运转吗?我手头没掌握具体数据,不知道究竟走了有多少人,不好评价。我的感觉是有影响但是不至于那么大,公函里面提及的人员流失现象可能有些夸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西安一家航天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事情闹得很大。那个研究所出具的材料声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培养一名专家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技术人员,需要研制单位付出多年的时间以及无数次发动机研制实践锻炼,而作为这四型发动机总体室系统及专家,张小平个人的离职对这四型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均造成了极大影响”,“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后来那件事情不了了之,我猜可能事情没有那么严重,尤其是这两年看到马斯克一直在发射火箭之后,我更觉得那个材料多少有些措辞失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归文初公函本身来说,员工跳槽并非只有待遇一个因素,受制于晋升、归属感、家庭、岗位等多种因素。况且江苏是发电大省也是经济发达地区,整体收入水平比较高,待遇颠覆性增长也不大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去过很多电厂,尽管各个电厂情况不相同,但是本质上是一类企业,差距可能真没你想的那么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往小了说大家的工作内容都一样,一样的发电原理,一样的锅炉汽机发电机,面对一样的调度,烧一样的煤,一样早出晚归,一样辛苦耕耘,同样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往大了说大家都是国企,即便是五大集团也都受国资委领导,都是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发展战略,相同的央企使命担当,都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奋进。企业文化有差异很正常,但是个人的适应能力也很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年底,国资委实施《中央企业煤电资源区域整合试点方案》,西北五省煤电进行大整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阵子我去了许多参与整合的电厂,所去之地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技术人员都有格格不入的不适感,总不习惯新集团的企业规章制度和文化。磨合了这几年,阵痛过后也逐渐适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在福建有个电厂领导对我说自己的心得: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个过程,有时候会有一些偏差,但是长远看,发展的规律一定会把它能纠正过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的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事实就这样,比如你们知道的“六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到跳槽,受新一轮煤电大机组基建潮影响,发电行业最近几年跳槽很普遍。我也碰见过很多人跳槽之后当时满意,后来也后悔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体来说,没有绝对好坏之说,只有个人取舍吧。莫泊桑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于大唐,它的体量在那,还属于“五大”集团之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官网显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8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46.24%。在役及在建资产分布在全国32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14次入选世界500强。况且还拥有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此外肩负着首都一半以上电力供应的重任,承担着“三北”地区近9亿平方米供热任务。大家还是要对它有信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清志士谭嗣同写过一首诗,末尾是“去留肝胆两昆仑”,虽然比喻不大恰当,但是情不同理同,无论走了的,还是留下来的,都祝愿他们有个好前程吧。</p><p class="ql-block"><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Pm7Y9xu0oBlFtIrLOQLz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