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生命的韧度

今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还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应邀來到李迪家。上下三层的宽敞别墅里,装修尽显奢华。大理石的墙面,室内的电梯,从广东购回的高档家具,车库里停放的豪车,无不彰显着主人高品质的生活。看着正在为我张罗茶水的李迪,环顾室内这精美的装修,那一刻,太多过往的事情涌上心头。关于李迪,关于他的经历,往事如过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在我眼前闪现,每一件都是那样的清晰,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我突然有一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脑子里隐约出现了几个字,生命的韧度。</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李迪的经历像一泓清泉,冲刷着我们对于"成功"的狭隘理解。我与李迪相识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的相识相处中,我目睹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命运的夹缝中开凿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通道。他没有什么壮举,却以平凡之躯演绎了非凡的生命韧度。这种韧度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在一次次磨砺与奋进中锻造出来的品格力量,它让李迪在人生的长跑中,最终跑出了自己的精彩。</p><p class="ql-block">我与李迪的认识要追朔到一九九二年,我们第一次见面我还记得。那天,在我的办公室里,李迪敲门进来,自我介绍他叫李迪,山西大学日语系毕业,当时他说的很多话不记得了,只记得他当时说办事处不太想放他走,他也不能马上来报到。他的话让我略感意外,但也让我感觉到了他的诚恳与实在。</p><p class="ql-block">李迪刚调来后,住在单位小楼里的单身宿舍。宿舍条件差,逼仄狭小,光线灰暗。我去李迪住的宿舍看他,大白天窗帘也没拉开,屋里东西凌乱,印象深刻的是床边堆放了不少的方便面。后来李迪告我,从上大学到工作后的单身,多年饥一顿饱一顿不规律的生活,让他患上了胃病,以致让这个病折磨了他好多年。直到十几年前,一位河南的乡医才治好了他这个病。</p><p class="ql-block">婚后,他和妻子晓颖继续住在单身宿舍。里。成家了,自然与过去不同了。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新婚的日子是甜蜜的,但拮据的生活却令人烦恼。终于时间不长,就这样简陋的单身宿舍也住不成了,李迪只得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另觅他处。让他搬走是我把李迪叫到办公室,亲口通知他的。当时我心里那个难受真的是无法言表,我在内心问自己,今晚,你让李迪身栖何处?因为我知道,这对李迪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不能解决之难。可当时的我虽然身为领导,但除了同情同样也是束手无策爱莫能助。去年一次在和李迪两口子闲聊时,晓颖提起当年住房的艰难,说到那时住在一个狭小且四处透风的小屋里,以致给她落下了至今都未能痊愈的疾病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的难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当年他们住的那个小屋的样子。那个小屋,那段日子,李迪和晓颖怎么忘的了呢?</p><p class="ql-block">福兮祸兮,可喜的是,他们的孩子不久就出生了。可他们还来不及高兴,残酷的现实就接踵而至,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记得在省妇幼医院的走廊上,李迪告诉我孩子的这一情况时,我的心像被针突然刺了一下的疼。我想看一下孩子,李迪告诉我,孩子还在保温箱里。我为襁褓中孩子的安危担心,也为命运多舛的李迪感到非常的难过。</p><p class="ql-block">女儿生病的那些年,是李迪人生中最难熬的几年。那过去的日日夜夜,他对女儿的健康与成长倾注了多少心血,外人很难知晓。我只记得有一年,大概是二零零几年吧,在李迪的家里,已经十几岁的女儿李简依偎在李迪身上撒着骄,李迪表現出的是满脸的宠爱,那种舐犊情深的父女情令我感动和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后来,在女儿稍大以后,李迪带她去北京的大医院请专家做了手术,彻底治愈了孩子从出生就伴随她的病症。那次在去北京手术的前一天,我到李迪家,李迪表现的很有信心,给我讲起这种病的病理,讲起当前医学对这种病的认识,讲起目前对这种病最前沿的治疗方法,李迪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述,我心里蹦出四个字,父爱如山!为了治好女儿的疾病,他都成了这方面的专家了。为了他的宝贝女儿,这个父亲付出了他所能付出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前些年,我去日本,已经有过英国留学经历的李简,正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我计划去看她,不巧的是她课程繁忙,未能谋面。我寄了一些礼物给她,我们通了电话,通话中李筒表现的落落大方,言辞得当,很有礼貌。我为孩子的成长高兴,也为李迪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与有荣焉。</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生活中的李迪是勤奋的,那么,工作上的李迪就是努力的。但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树高于林,风必摧之。人秀于群,言必非之。李迪兢兢业业的工作,在一些人眼里却难以容忍,毁誉诽谤之声四起。为难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甚至当面责难者亦有之。在此情况下,作为单位的领导,我意识到,必须主持正义,采取果决手段刹住此风,否则就辜负了我的领导职责。我当即作出人事调整,在部务会上宣布,因工作成绩突出,将李迪调入主要科室。令我意外的是,决定宣布后,调出调入科室的负责人都找到我的办公室来,吐露他们的不满,可又都经不起我的诘问。我面容平静,心态平和地让他们说说不同意李迪调动的理由,并首先承诺,若他们的意见正确理由充足,可以收回决定。他们吞吞吐吐,根本说不出个正当缘由,我毫不客气地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指出了他们的错误。让我欣慰的是,在后来,李迪用他勤奋的努力,出色的工作,证明了这次调动的正确。他工作表现突出,屡获奖励,我从内心深处为他感到高兴。</p><p class="ql-block">熟悉李迪的人都觉得他是个聪明人,但我认为,他的聪明,首先是表现在他的吃苦耐劳上,表现在他的担当忍让上,表现在他的自信果敢上。在人生的不同时刻,他总能发现和找寻事情的捷径和成功的窍门,冷静观察常人往往容易忽略的东西,找寻方向,把握时机,果断出击。</p><p class="ql-block">学生时期,他的学习成绩平平,本不足以支撑他考上大学。但他却见他人之所未见,独辟蹊径,找到了一条高考的捷近之途,从零开始,学起了日语。当年,甭说李迪所在的小县没有,就是他所在的地区,甚至全省,学日语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就凭这一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高考就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样,李迪成功逆袭,一举考入了大学,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成为了那个时代让多少人羡慕的天之骄子。</p><p class="ql-block">做信贷工作后,我有意让信贷科把最难的几家公司分配给了李迪分管。不管是外贸公司还是三资企业,李迪总能找出不同企业的特点和内在运行规律,工作做的井井有条,张驰有度。一些很难做的业务他做下来了,一些很难回收的贷款他收回来了,一些贷款中的风险他巧妙地规避了,一些复杂的人事关系他捋顺了。不仅于此,一段时间下来,李迪就和企业上到老总,下到业务员处成了朋友。记得一次我听信贷员的业务汇报,李迪讲起所管企业来,谈数字一清二楚,讲业务了如指掌。表现出了很高的业务素质,给我留下很深印象。</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末,李迪凭借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从家乡传来的商业信息,果断做出了投身商海的决定。此时他面临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呵,可以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他敢于在不熟悉的领域从头学起——自己画图设计、指挥施工,这种跨界学习能力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尤为珍贵。此后的数年里,他经历了创业初期资金上的困难,经历了初创时期所交的高昂学费,经历了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上的磨砺,经历了生产安全上的重大考验,经历了差点付出生命的交通事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命运终究给了李迪无情的磨炼,也给了他丰厚的报答。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事业巅峰时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放眼长远,当机立断,全身而退。这种克制与远见,远胜于无数不知收手,盲目扩张,最终倾家荡产,一败涂地的人。李迪用他的经历告诉人们:人的生命有无限的可能性,命运从不设限,除非你自己画地为牢。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李迪躺平了吗?没有。投身商海这些年,李迪不仅企业做的风声水起,而且俨然成了一名法律上的行家里手。这些年来,他奔走于省市县各级法院,办了一个个的法律案件,没有败绩,全部胜诉。我能想象到,在这背后,他钻研法律,研究案例,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流下过多少汗水和泪水。不少他的企业家朋友有鉴于此,羡慕他诉讼上的屡次成功,钦佩他法律上的游刃有余,纷纷找他咨询法律问题,指导诉讼办案。李迪和他们有相同的经历,非常理解这些朋友的难处,他古道热肠,有求必应,耐心相助,从不推托。这些年,在他不遗余力地帮助下,多少官司得到胜诉,保全和追回的资金何止千万?一些朋友,干脆邀请李迪做起了法律顾问。现在的李迪,正在发挥他的专长和经验,为朋友的事业尽职尽责,用法律的武器保驾护航,助力他人事业的发展。写到此处我突然意识到,尽管我也和不少人一样,认为李迪聪明,但我更应该告诉夸赞李迪聪明的人的一句话是,李迪的热心和才干,李迪的成功,绝不单单是聪明二字可以概括的。鱼吞河水,冷暖自知,我相信,在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之后,对待人生,李迪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他难以言说的独特认知。就像王菲在《世界赠予我的》歌中所唱,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凤。借一缕时光,捧一片星空。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赠我一场空,又渐渐添满真感情。</p><p class="ql-block">李迪是外语系本科毕业生,可他似乎对出国并没有多大兴趣。就是国内旅游,除了是组织的参加了一两次外,很少听到他专门出去游山玩水。过去也许是经济条件所限,但现在财务自由了,他也很少出去。就是仅有的几次出国,他关注的也和常人不一样。他去英国回来,给我讲的是,他蹲在英国的大马路上,看人家如何铺设地下管网。他从日本回来,津津乐道的是日本大街小巷的洁静,心里琢磨的是人家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述,我心里不禁在想,李迪呵李迪,怪不得人家聪明呢,凡事总爱琢磨,就是与众不同呵!</p><p class="ql-block">回顾李迪的经历,家庭是他生命中最温柔的坚持。兄长有难时,他不离不弃,背着面粉袋夜晚敲门求人。父亲病危时,他彻夜陪侍守候,追悼会上致上感人至深的思念。对妻女更是他感情深处最柔软的内核。所有这些,都是他对"家人"二字最朴实的诠释。在这个崇尚个人主义的时代,李迪的家庭观念显得如此传统却又如此珍贵。这一点也提醒我们:所有外在的成功,若没有家庭情感的依托,终将是沙上之塔。</p><p class="ql-block">前几年,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医院怀疑李迪得了较为严重的病,妻子晓颖和知道的朋友都为他担心。那次李迪去北京检查,行前我俩见面,他表现出的冷静和坦然出乎我的想象。我在默默为他祝福的同时,也坚定地相信,在李迪这种无所畏惧的心态下,任何病魔都会望而却步的。</p><p class="ql-block">说起来李迪也是个苦孩子,十多岁上母亲就病逝了,母亲走时才四十一岁。父亲对儿女要求甚严,李迪小时和人发生争斗,不论谁对谁错,父亲总是首先责备甚至打骂自己的孩子。在这种家庭芬围下,李迪从小就养成了独立忍让他人的性格。可以说,这种宁可他人负我,我不负他人的性格,李迪保持了一生。</p><p class="ql-block">李迪小我两岁,相识时我们都只有三十岁上下。三十年一晃过去,现在的我们都已年过花甲了。站在人生的黄昏回望,我不知道李迪有没有生出一种人生苦短,岁月如梭的感慨,有没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为自己的一生打分。</p><p class="ql-block">我很难讲述出李迪完整的人生故事,但我认为这些零星的讲述是可感可知可学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与可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拿到多好的牌,而在于如何打好手中的牌;不在于避开多少坎坷,而在于如何从坎坷中汲取力量。</p><p class="ql-block">李迪用三十年时间编织了一张韧性的网,接住了命运投掷的所有幸与不幸。这张网的经线是清醒的选择,纬线是坚韧的承受,而编织的手法则是对生活永不熄灭的热情。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里,或许我们最需要的,正是这种李迪式的生命韧度——它不能保证我们一帆风顺,但能确保我们在任何风浪中都不致沉没。</p><p class="ql-block">李迪在他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吃过太多的苦,遇到过太多的难,但这么多年来,我很少听到他讲自己吃过的苦,遇到的难。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一种韧度。就是凭着这种拉不断,压不弯,摧不垮的韧劲,他才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韧度,是他的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获胜的法宝,是他强于常人最突出的一个特点。</p><p class="ql-block">行笔至此,脑子里酝酿出了几句词,不知能否概括李迪这些年的人生历程:</p><p class="ql-block">走过山水两茫茫,叹沧桑,鬓已霜。春去秋来,有暖有寒凉。人生短,岁月长。征程漫漫回首处,凤和雨,是寻常。</p><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夜已经很深了。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总感觉还有好多想说的,就此打住吧。最后,写几句话为文章收尾,也算是作为老友的我对李迪的一点祝愿吧一一</p><p class="ql-block">健康在就是强者,快乐在就是赢家。</p><p class="ql-block">平安在就是福气,幸福在就是完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三十年前的我和李迪(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