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色基地 重温红色记忆

漫步者

<u></u> ——蚌埠市离退休教师去五河县历史展览馆、五河县弥陀寺中学考察学习 人间芳菲四月天,桃红柳绿醉春烟。4月29日,为丰富退休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落实局领导对退休老干部们的关爱,铭记历史,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特组织蚌埠市离退休教师到五河县历史展览馆、五河县弥陀寺中学考察学习。 中共五河历史展览馆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各个时期在五河扎根、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展现出五河人民英勇反抗、追求进步、敬业奉献的精神面貌。 中国共产党界沟村党支部成立于1927年8月,是五河县第一个党支部,也是蚌埠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在美丽的五河县大巩山风景区,长眠着皖东北早期马列主义传播者、天井湖畔红色播火人王亚箴烈士。他用年轻的生命和满腔的热血染红了洪泽碧波,他的浩然正气和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五河县弥陀寺中学是一所公办局属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地处武桥镇,这里曾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素有"红色学校"的美誉(原名为泗五灵凤县立中学)。 <p class="ql-block">  武桥镇地处安徽省东北部,与江苏交界,境内一湖一山连三县(五河县、泗县、泗洪县,天井湖,龙冈山),这里矿产、遗迹、传说三美并存,融湖光山色,青山绿水,古寺灵岛、人文历史为一体,具有天然、清幽、秀丽、静美、纯朴等特色。</p> 1941年,侵华日军对淮北根据地实行军事上扫荡、政治上“怀柔”、经济上封锁、文化上奴役等多种政策,妄图一举消灭这一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争取敌占区青年,培养革命干部和壮大抗日力量而创建的。 这所学校是皖东北地区的革命摇篮,是我党在五河县境内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国家领导人钱正英、黄辛白、张冰柯等当时都曾在这所学校任教。 泗五灵凤中学的创立和发展,在革命战争的艰苦的岁月里,为革命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立事业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泗五灵凤中学虽已过去八十余载,但她的革命影响和革命精神将继续教育鼓舞着后代,她的历史功绩是不朽的,也是值得人们怀念的! 如今的弥陀寺中学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设施齐全,环境幽雅。学校坚持以“整合红色资源,开发红色课程,实施红色德育,建设一个红色的弥中”为目标,立德树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先后获得五河县人民政府颁发的五河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进位先进单位、学校内涵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p class="ql-block">  “姐在南园摘石榴,哪一个讨债鬼隔墙砸砖头,刚刚巧巧砸在小奴家的头哟”这首优美动听、侩炙人口的民歌是五河民歌,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国际民歌艺术节获金奖,在2010年,还被著名歌手祖海带进维也纳金色大厅。</p> <p class="ql-block">  五河因境内有淮河、浍河、漴河、潼河、沱河等五水汇聚而得名,历史悠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个,省级 5个,市级 9个。境内曾出土全国最完整淮河古菱齿象化石,其年代为距今约6、7万年前的晚更新世;</p> 五河人文资源及其丰富,有中国最大的明朝采矿洞;有明太祖朱元璋原配未婚一品夫人“严小姐墓”、2013年,晋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顺河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街; 还有多处石器时代遗址,霸王城、皇墩庙、汉王台、巩山佛教寺遗址、明朝何天官祖坟、张果老驴蹄印遗迹和古墓群等。<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巩山.樵子涧风景区2006年7月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是皖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沱湖是皖北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沱湖螃蟹个大味鲜,远销港澳地区, 2004年荣登“中国十大名蟹”榜;天井湖银鱼曾为历史贡品。 红色精神火种,需要代代传承。通过近距离和沉浸式的感受历史展览馆,及认真聆听泗五灵凤中学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颠沛流离的办学历程,大家都被一块块历史展板、一件件珍贵文物所表达出的光辉岁月深深震撼,决心做到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五河县

红色

五河

中学

历史

弥陀

展览馆

革命

巩山

泗五灵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