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好时光——《承欢记》赏析

青山倚风雨

<p class="ql-block">  “今后不再承欢父母,我要承欢自己。”这一句掷地有声的台词,如一道锐利的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照亮了人们对亲情与自我价值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它出自于电视剧《承欢记》中杨紫饰演的角色之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演绎,引发了观众对于承欢父母与承欢自我之间是否必然存在矛盾的深度探讨。</p><p class="ql-block"> 四月的一个夜晚,当女儿早早入睡,我独自面对着电视屏幕,漫无目的地按动遥控器,画面随着按键的节奏瞬息万变。此时,杨紫那饱含泪水的面庞和坚定的话语跃入视线,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自此,这部剧便成为我闲暇时的关注焦点。待到繁花落尽,杨絮飘散,夏日炎炎,《承欢记》已然落下帷幕,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承欢记》作为一部优秀的都市情感剧,以其贴近生活的家庭主题,成功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营造出一种全家人围坐共赏的温馨氛围。家,这一字眼,承载了无尽的温暖与眷恋;家人,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唤起我们心底最柔软情感的代名词。该剧改编自著名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说,由杨紫、许凯、何赛飞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围绕“家庭”这一普罗大众最为熟悉的社会单元展开叙事,细腻描绘了亲情的纠葛与和解,使得观众与剧中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成年后的个体往往肩负着延续家族血脉、传宗接代的责任,正如小溪终究汇入滋养它的河流,代代相承的亲情成为我们无法割舍的命运纽带,既是人生旅途中的甜蜜负担,也是灵魂深处永恒的牵挂。正因如此,亲情题材在影视创作中历久弥新,深受导演与观众喜爱,如《人世间》、《大江大河》等近年来的爆款剧作,皆以亲情为主线,拨动了万千观众的心弦。</p><p class="ql-block"> 剖析《承欢记》的成功之处,其精准的人物塑造和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导演在选角上匠心独运,使得剧中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演员们凭借对角色深入骨髓的理解,将原著中的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中,由吴彦姝特别出演的“奶奶”一角,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全剧最为耀眼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  “奶奶”身着旗袍,举止端庄,岁月在她身上沉淀出一种优雅的力量,她无疑是众多女性心目中理想晚年的典范。更重要的是,她以其深邃的人生智慧和无私的爱,塑造了杨紫饰演的女主角“麦承欢”独立、坚韧、感恩、不随波逐流的性格特质,同时也启迪了许凯饰演的男主角“姚志明”认识到金钱之外,人生还有更为宝贵的情感值得珍视。“奶奶”犹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并疗愈着一家人心灵的创伤,引领他们穿越风雨,共同成长。无论是《去有风的地方》中的初识,还是在《承欢记》中再次邂逅,这位亲切而熟悉的“奶奶”总能引发观众的深深喜爱,其魅力不仅源于举手投足间的韵味,更在于她历经沧桑后提炼出的人生智慧。</p><p class="ql-block"> “奶奶”的教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承欢的心田。她告诫承欢要坚强独立,因为唯有独立,方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人一生不依赖他人,既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一种艰辛的修行;随着年岁增长,人们会愈发明白,父母兄弟皆是生命中的过客,唯有自我才是始终的陪伴。因此,人应为自己而活,明确内心的渴望,并勇敢追求。面对承欢在婚姻问题上的困扰,“奶奶”语重心长地说:“结婚与否,将来都可能后悔,你有权后悔,关键是你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当承欢固执地拒绝接受帮助时,“奶奶”又教导她:“人生在世,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人与人的亲近并非孤立无援的独立所能替代。诚然,独立很重要,但若把自己逼至疲惫不堪、孤立于人群之外,又有什么益处呢?”在遗言录像中,“奶奶”对姚志明的嘱托,充分展现出她对家庭未来的深思熟虑与良苦用心:“我已将你引入麦家,至少让你有了半个亲人的归属感,别像一只流浪猫般让人担忧。”她对姚志明的接纳并非出于锦上添花的意图,而是为了弥补各自生命的缺憾。面对心怀算计、急功近利的姚志明,“奶奶”以其智谋巧妙设局,通过“考核”的方式,为他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促使他看清自身的不足,进而收获真挚的亲情与爱情。这场智慧的博弈,实现了双方的成长与共赢。</p><p class="ql-block"> “奶奶”的晚年生活无疑是幸福的。她拥有足够的物质保障,过着符合个人意愿的生活,身边有深深挂念她的承欢相伴。临终之际,她沉浸在家人为庆祝团圆而精心筹备的喜悦氛围中,还有她挚爱的舞蹈陪伴左右。可以说,这一家人的幸福,离不开“奶奶”年轻时默默的付出与年老时的悉心筹谋。而另一位牵动观众心弦的角色——刘婉玉,作为承欢的母亲,其形象在剧中的演变尤为引人深思。起初,我将其视为一个怀抱虚妄幻想、试图通过子女实现自身财富理想的农村妇女,几次母女间的冲突似乎佐证了这一印象。然而,当剧情揭示她年轻时曾是《女驸马》舞台上的佼佼者,曾怀揣梦想、勇往直前的女性形象时,我被深深打动,不禁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她曾是一位热爱武术、擅长大提琴的女性,如今却剪去了我最爱的一头卷发,任凭岁月在身体上刻下痕迹,一心扑在家庭与子女身上。这样的对比,使我更加理解并敬佩刘婉玉这一角色所承载的复杂情感与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 在尊崇传统、尽孝于双亲的同时,坚守自我、承欢己身并非水火不容的选择,而是人生舞台上可和谐共舞的两种旋律。亲情的纽带,无论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还是爱人之间,因血缘之亲与爱意之浓,本就具备化解一切隔阂与分歧的强大力量。然而,人性的弱点时常使我们陷入主观偏见的泥淖,固守于错误的认知框架,习惯性地将世界二元对立,为自己筑起一道道无形的壁垒,将原本可以化解的矛盾放大为难以逾越的鸿沟,甚至在想象中创造出无数假想敌,将生活引向重重困境。</p> <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心扉,坦诚交流,以理解与包容代替指责与对立,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便会悄然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温馨和谐的天地。我们会惊喜地察觉,原来身边的美好无处不在,只是被我们的偏执遮蔽了视线。家,这个避风的港湾,因爱而熠熠生辉,无论何时何地,它都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温暖我们的心灵,赋予我们战胜困难、拥抱幸福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承欢记》以深入人心的家庭故事、立体丰满的人物塑造和深入人心的主题探讨,成功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它不仅揭示了承欢父母与承欢自我之间的张力并非不可调和,反而可以相互成就,更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追求个体价值的同时,不应忽视亲情的滋养与维系,因为家人的爱,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永恒的港湾。这部剧如同一首和谐的交响曲,奏响了亲情之重与个体之悦的共鸣,让我们在欣赏之余,更对现实生活中的亲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  在尊重与孝顺父母与坚守自我、活出真我之间,我们无需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亲情的纽带,无论父母与子女之间,还是爱人之间,皆因血缘与深情而具备强大的包容与和解之力。然而,人常困于主观偏见,将世界二元对立,人为制造矛盾与困境。然而,当我们以平和之心进行真诚沟通,便会醒悟:父母之爱恒久如初,子女在感恩回馈的同时,完全可保持独立思考与个性彰显,这是对个体价值的尊重,也是对亲情关系更为成熟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摒弃偏执,坦诚交流,理解与包容将使看似无解的矛盾消融,揭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好。家,因爱而温馨,家人团聚便是世间最美好的时光。此刻,我们应懂得在承欢父母与承欢自我之间寻找平衡,以理解和包容为桥,坦诚沟通为引,共同行进在爱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如此,我们既能在承欢父母中感受温馨与满足,又能在承欢自我中体验独立与自由。在这一场爱的盛宴中,我们领略到人生最美的风景——一家人在一起,便是生命的好时光。在这段好时光里,爱,永不落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