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洛河在等你

沙鸥

一夜好雨,黎明时分竟然停了。运气不错,事先约好的几位摄友欣然集结,一路向东朝着平利方向进山!老太太一向思路蒙太奇,突然想到在这个很不太平的世界里,几位志趣相投的退休老头儿老太,仗着兜里还有几枚剩余的铜板儿,居然还可以游山玩水,一大清早心里幸福感就满满的了。<div> 头天晚上大家还纠结天气会不美,没想到车一进平利境内灰蒙蒙的山头竟然微微泛出粉红,接着头顶的灰色幕布像被巨手撕去,眼前一下子展开了一幅连天接地的立体风景画轴:一碧如洗的蓝天,云雾缠绕的群山,水汽迷蒙的村庄,一条喧闹的小河,大路边,菜花儿樱桃早已从容谢幕,远处蓄水的农田里星星点点的农家正在忙碌······</div><div> 几天前,群里老妹接山里“线人”报道,这几天洛河一带农家已开始插秧了,于是就有了老妹的热情呼唤,也有了我们的洛河之行。</div> 一路走走停停,只为这样的风景。 对岸有人在忙些啥?去看看! 旱地育秧苗,长得这么好,第一次见识 今天,大家合作,为他家插秧。说定中午有一顿“插秧酒”,虽然,东家诚心地 挽留我们,也没留住大家前行的脚步。 洛河插秧也是几家合作模式。 犁田也是半机械化 没记住人家名字,聊天中得知,我们是老庚儿,都奔七了。人家种田都用化肥,这位坚持使鸡粪,说是给儿孙一个健康保障。 我们秦巴山区的地理特点,山多平地少,不规则的地形地貌不适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然而,而这些原始的生产方式,却为我们保留了目前为数不多珍贵的美好图景。 这样的劳作,农家的体力付出是可以想象的。可谓“粒粒皆辛苦”呀! 一路上,所遇劳动者大都是老者,红衣兄弟说,今天,这里插秧的年龄都在60往上,年轻人已经是五谷不分了。 致敬!辛苦的稻田守望者!<div><br></div><div>图文 摄影爱好者 沙鸥</div><div>2024年4月29日作于安康高新碧桂园金州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