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收藏与鉴定

水之源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所有合法产品销售行业中,敢把“不保真”写进行规而不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恐怕只有古玩行了!</p><p class="ql-block"> 这种看似荒诞的潜规则,其实反映的正是古玩鉴定的“难”言之隐!古玩鉴定“难”,除了专业知识和鉴定手段不足外,最大的“难”点在于古玩造假。</p> <p class="ql-block">  自从有了古玩收藏,古玩造假就如影随形而来。从本质上讲,收藏是一个积累财富、积累知识的过程。历史上,从北宋开始至民国初年的4次古玩收藏热,即为今天保留了大量艺术珍品,也夹带传下来大量赝品。这些经过了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积淀传下来的赝品,无疑为古玩真伪鉴定增加了相当的难度;这几年新的收藏热高烧不退,受利益驱使,造假技术也是花样翻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形中为古玩真伪鉴定增加了更大难度;更何况古人有“好古”、“摹古”之风:青铜器有复制商周、书画有历代临摹、瓷器有前朝寄托款等不一而足。这些藏品如何定性?鉴定起来更是难上加难。这即是古玩行“不保真”行规的由来,也是玩收藏必须懂鉴定的重要所在。</p> <p class="ql-block">  古玩鉴定主要分为“人鉴”和“机检”两种。 </p><p class="ql-block"> “人鉴”又叫“目鉴”、“眼鉴”,是一门复杂且历史悠久的艺术,主要依赖于鉴定者的专业知识、经验和对历史的深入了解,是考眼力的“眼学”;“机检”则是近现代兴起的科学检测方法,比如通过同步辐射X荧光、热释光等技术手段,用于古董材质、年代和真伪的分析。</p> <p class="ql-block">  古玩鉴定中,由于受设备和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机检”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人鉴”才是最常用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1、对比法。这一点,常去博物馆看真品很重要!将待鉴定藏品与已知真伪的的同类文物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正确判断。2、年代特点判断。不同年代的古玩,其器型、纹饰都有其特定的风格,例如商中晚期至周早期青铜器纹饰多以饕餮、夔龙纹为主,战国晚期则以光素无纹为主等。3、工艺和材质。比如早期一般青铜器采用泥范法制造,春秋以后出现了失蜡法;金银铁等金属材质器物,大都比青铜器物出现的晚。4、外观和质地。外观主要看皮壳包浆,真品的包浆受自然氧化、温润细腻、光泽自然;而仿品则生硬、光泽刺眼、做旧处理过的质地不自然。</p><p class="ql-block"> 总之,鉴定能力是知识和经验长期积累的学问,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中国文物学会会员、青铜器鉴定专家李军先生可以做到“盲鉴”变真伪,这种功夫就绝非一日之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