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江:中国谜语村宜都青林寺的对联故事

艺术与评论

<p class="ql-block">中国谜语村宜都青林寺的对联故事</p><p class="ql-block">何宏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湖北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是中国民协于2003年12月3日授牌确认的“中国谜语村”,这个美丽的村庄位于清江库区,山清水秀,建有谜语博物馆,内藏村民收集编撰的谜语书籍16册,村民个个精于制谜猜谜。这个神秘的谜语村,不但流传着众多的谜语故事,也有一些楹联故事,雅的可溯李白、苏轼,俗的能及村夫烟火、田间地头。</p><p class="ql-block"> 偶读宜都地方志专家赵有贵老师的绝句《青林寺》,居然发现一件楹联故事的“大料”:苏东坡1067年在宜都青林寺留下对联一副!</p><p class="ql-block"> 先看赵老师的《青林寺》:</p><p class="ql-block">丛林钟鼓撞昏晨,嘉木繁花掩古津。</p><p class="ql-block">幸得坡仙遗雅范,谜书两卷镀金身。</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古津:青林寺院临清江条子河,有长阳磨市柳津滩渡口。</p><p class="ql-block">坡仙遗雅韵:相传苏轼1067年造访青林寺时,留下联句:</p><p class="ql-block">风拂旷野,喜观坡镇留游士;</p><p class="ql-block">日映江天,常放船工叫号声。</p><p class="ql-block"> 这个对联故事来源于传说,我与赵老师从史料典籍出处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觉得如果严格按正史,依据苏轼年表,苏轼能够来青林寺村的时间分别是1059年“三苏”同游青林寺附近的三游洞时,还有1081年到黄州的第二年。而1067年苏轼32岁,家中妻亡,朝廷巨变,他是不可能远游的。研究地方志的赵老师说:民间传说,不能太认真,无伤大雅就好。我想也是,青林寺这么迷人浪漫的地方,如果吸引不了苏东坡,倒是不合常理了。试想东坡先生苏轼,一生行踪不定。四川眉山是出生地和父母墓地所在,浙江杭州是苏轼“平生所乐”,湖北黄州是一生诗书最高成就的发生地,江苏常州则是苏轼置业和最终的辞世处……无论苏轼在何地,或许都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说的是苏东坡在青林寺用一副对联为青林寺取名的事情。这座始建于大唐贞观元年的寺庙建成以后,没有皇家显赫人物为其赐名,也没有佛家高僧为其取名,一直到四百多年后的大宋宋仁宗皇帝指派当朝的大文豪苏东坡督学江南时,期间,苏东坡领着叔叔带着小妹来到此地。因寺庙座落在如诗如画的地方,加上时任方丈“了空”法师修仙有道,文纳四海,与苏氏三才子咏诗作对,你来我往,其言其意不谋而合,还加上寺庙周围的农夫也善于谈天说地,待客致诚,硬是把苏东坡玩得乐不思蜀,叔叔见状发话道:“东坡,你皇命在身,各地学府都翘首等望,我看你还是应该完成了皇差后再来玩个气醒吧。”东坡点头称是。于是苏氏三人来到“了空”方丈禅房告辞。此时“了空"方丈正在闭目修真,听小和尚说寺中贵客要告辞而去,连忙敲响木鱼,口中念道:“诵经,诵佛,诵圣人,缘逢东坡才子。”苏东坡在禅门外应声而答:“青山,青水,青林寺,幸会了空大师。”“了空”和尚突然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合十躬身,口念阿弥陀佛。老衲不久将灵升太空,骨入塔底,不想老衲还在有生之年的今时难得苏学士为荒山赐名,了却我佛在此四百余年无山门之尊称心愿,祝学士前途无量,老衲归西之后,定是魂系“青林寺”。说罢叫童子大开山门,声乐齐奏,送苏氏三才子上路。从此,这座寺庙就叫青林寺。</p><p class="ql-block"> 传说苏东坡还与了空法师对句,了空法师的出句是:</p><p class="ql-block">“万瓦千砖,百匠造就十佛寺;”</p><p class="ql-block">苏东坡的对句是:</p><p class="ql-block">“一舟二橹,三人摇到四仙桥。”</p><p class="ql-block"> 青林寺自公元625年建庙后,一直香火不旺,也没有一个寺庙名称。不过大禹治水时,在此庙的上游九百米的白果垴处立有十个巨型石人降水,同时在此庙的门口红旗嘴也立有十个巨型石人降水,不知是何人说此庙就喊“石佛寺"。</p><p class="ql-block"> 公元1067年初秋,苏东坡受仁宗皇帝旨意,督学江南。</p><p class="ql-block">苏东坡和苏小妹及叔叔三人来到宜都境内,经青石板官道向上游考察。当时的所谓石佛寺,大门望清江,后门迎官道,不熟悉的香客均经官道进后门入寺庙。苏东坡一行到此,耳听这庙内钟声阵阵,木鱼声声,便马系柳林,抬脚迈步经后门而进。</p><p class="ql-block"> 此届法师名叫"了空",他佛法宏大、慧眼穿山,虽未曾谋面,但却传言甚广。当今有三大才子将经过宜都,此行逢寺庙必落。而现时已到经堂者必定是才子等人,便叫童子献上香茗,随即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难得天下大墨客到此上香,我佛理当庇护施主们一路平安。"此时的苏东坡心情甚佳,他不知此寺庙何名,便向法师躬身一揖,说道:“弟子等路经仙山,理当拈香朝拜,向佛祖以示诚意。谢法师款待盛情,敢问仙山何名?"了空双手合十道一声:“阿弥陀佛,荒山乃‘万瓦千砖,百匠造就十佛寺’”。了空故意把石头的石说成数量十的十。苏东坡三人一听都会意,此乃法师出联求偶,只可惜三人无一人能够对上,空气顿时显得有些尴尬。苏东坡开言道:“法师胸纳学海,弟子不及,今时告别,改日再来拜会尊颜。”了空道:“施主,你我缘份未尽,不久就要相会。” 一声佛旨送客。小和尚送东坡三人出大门,道一声恕不远送。三人从庙门外下得阶梯,穿过田野,站立于清江岸边,见水浸稞子里有一小舟,三人跳上小船,荡漾于清江,水中倒映出三人泛舟的影子。岸上杨柳依依,白鸽飞鸣,仍然听得见寺内钟声阵阵,木鱼声声,苏东坡叹道:“好一个韬光养晦之处啊!”</p><p class="ql-block"> 三人荡漾到观音岩,此岩乍看好似观音娘娘肩披发丝,手捧杨柳净瓶,一派慈祥面孔。就在观音岩相距不远,岩缝断裂有五尺有余,断岩上横一巨石为桥,石桥上面刻着“四仙桥”三个字,桥上岩壁上有原始天尊、洪钧老祖,老子李耳和燃灯道人。三人端详片刻,苏东坡调转船头,喊一声“转去!”小妹问:“转哪里去?”叔叔笑道:“东坡你对上了?”答:“对上了。”小妹问:“怎么个对法?”答曰:“待会便知。”</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此时浑身是劲,猛摇双桨,小船如梭,不一会便到了条子河,只见了空法师率众僧伫立于河岸,摆铜鼓舞金钹,一阵嘹亮的金唢呐,忽地,一阵优扬的笛箫声,这是寺庙最上乘的迎送贵客的阵容。船儿靠岸系绳,了空躬身合十说道:“老纳才将说过,你我缘份未尽,不久就要相会。”苏东坡躬身一揖道:“法师佛法无边,弟子失礼了。"了空道:“不尝其果,难知其味,老纳一时失言,深知学士一时犯难就安排……”苏东坡恍然大悟,原来小船是法师有意安排,就说:“法师自有下联,可考难了弟子。”了空说:“不,你我各进东西净手香房,各自写出下联,看是也不是。”苏东坡说好,二人各自进了净手香房,不一会各自出房,众人将二人的下联打开,都是同样的 11个字:“一舟二橹,三人摇到四仙桥”。</p><p class="ql-block"> 了空法师的上联是万、千、百、十。苏东坡的下联是一、二、三、四。二人哈哈大笑,众人鼓掌大笑。</p><p class="ql-block"> 青林寺以谜语村闻名于世,如今已成四海游客向往的地方,这里有高尔夫球场、谜语博物馆等。青林寺不仅有着丰富的谜语故事,也因苏东坡在此地的对联故事而凸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浪漫色彩。该村赵有贵老师这几年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整理,收集了不少老人流传下来的民间对联,如:“和尚过河,拈朵荷花何处卖?道人盗草,挑担稻草到家烧。”。该联虽为民间撰联,却有上下联分别四个同音字规则重叠对仗,读来有些趣味。谜语传承人赵兴寿先生整理编撰了《楹联故事赏析》。</p><p class="ql-block"> 愿中国谜语村青林寺,谜语与对联如并蒂莲花盛开在那迷人的地方。笔者对此有感而发,撰一联做结尾:</p><p class="ql-block">顿悟梵音,射虎先游青林寺;</p><p class="ql-block">追寻苏轼,析联再访游士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宏江: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宜昌市楹联协会副主席,宜昌市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对联》杂志、《中华楹联报》、《中国楹联报》、《湖北诗词》、《人民武警报》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