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苍蒿汉儒墓,蓬茅子云亭,</font></b></div><font color="#ed2308"><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辞赋称扬马,太玄拟易经。</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反骚悼屈子,法言追大成。</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淡泊两千载,兀自逐贫穷。</b></div></b></font></h1> 杨雄故里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扬雄墓位于成都市郫县友爱镇子云村南一公里处,又名子云坟。圆形封土堆高出地面约6米。<br> 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扬雄是汉代京城的文化巨擘,被后来的学者誉为“汉代的孔子”。我们认识扬雄,一般是从刘禹锡的《陋室铭》“西蜀子云亭。”和《三字经》“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这两段话开始的。子云亭是扬雄的简陋的居室;五子中的“扬”说的就是扬雄。<br> 扬雄小时候好学,不只是研究章句,通晓字词解释而已,博览群书无所不读。为人平易宽和,静默爱沉思,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不故意修炼品性来在世上求取声名。家境一向贫寒,家产不超过十金,穷得没有一石余粮,却很安然。自身胸怀博大,不是圣哲的书不喜欢;不合己意,即使能富贵也不干。却很喜欢辞赋。经蜀人杨庄推荐,汉成帝命他随侍左右,授给事黄门侍郎。曾因病免职,又召为大夫。<br> 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故后世有“扬马”之称。<br> 还仿效屈原楚辞,写有《反离骚》等作品。《反离骚》为凭吊屈原而作,对诗人遭遇充满同情,但又用老、庄思想指责屈原,反映了作者明哲保身的思想。<br> 模拟《易经》作《太玄》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对后世意义可谓重大。<br> 模拟《论语》作《法言》。全书内容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中心。扬雄在《法言》中所表现的捍卫正统儒学的精神,对后世儒家所谓道统的建立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扬雄死后四十多年,他的《法言》大行于世。<br> 《逐贫赋》是别具一格的小赋,写他惆怅失志,“呼贫与语”,质问贫何以老是跟着他。这篇赋发泄了他在贫困生活中的牢骚,多用四字句,构思新颖,笔调诙谐,却蕴含着一股深沉不平之气。(根据网文编辑)<br> (2016年6月摄于四川成都) <br>(2016年6月摄于四川成都郫县博物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