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

ning寧

<p class="ql-block">中国新诗从“五四”到现在,在每个历史时期起了它的战斗的作用,作出来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对它作了“成绩不能低估”的评价。陈毅也高度赞扬了新诗在参加斗争、反映生活方面的成就。这种批评是科学的公允,对诗歌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强大的鼓励。可是,在给陈毅信中,毛泽东又说:“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p> <p class="ql-block">我们学习体会这几句教言和其他对诗歌问题的指示,觉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新诗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它应该走的光明大道。毛泽东对诗歌创作一直大力培植,对存在的问题十分关注,不断地思考研究,一再作出明确的方向性指示: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他在给陈毅的信中又着重指出:“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取营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这些教导内容是多方面的,都是要害问题。这些涉及诗歌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诗歌的群众性问题——其中形式问题显然占有着重要地位而这些方面又相互关联着.——追溯新诗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解放以来创作的情况可以看到的:诗人们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个人的特殊风格,反映了社会的革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来了时代声音,这是应该大加肯定的。但在诗歌创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p> <p class="ql-block">我想,主席特别强调向民歌学习,是有着深意存焉的。其中包括诗人必须参加火热的生活改变思想使自己和群众打成一片;学习群众语言学习民歌清新自然的生动活泼风格——毛主席十分重视民歌,说:“民歌中到是有一些好的。”当代民歌象灿烂的群星,有许多杰作广泛地传阅歌唱。李有源的《东方红》,《红旗歌谣》中的《主席走遍全国》和《我来了》《社是山中一枝梅》《一头挑着一座山》《月下挖河泥》等等,都是凭形象思维写的</p> <p class="ql-block">民歌以短而精炼和某些作品的长而空洞对照鲜明,古代民歌中也有不少的珍珠。在表现手法上使人感觉到巧妙新颖,读起来韵味无穷。</p><p class="ql-block">“约郎约到月上时,</p><p class="ql-block">等郎等到月偏西;</p><p class="ql-block">.不知是侬处山低月上早,</p><p class="ql-block">还是郎处在山高月上迟?”</p> <p class="ql-block">这是情景动人的。</p><p class="ql-block">“叫一声,哭一声,</p><p class="ql-block">儿的声音娘惯听,</p><p class="ql-block">如何娘不应?”</p><p class="ql-block">仅仅几句分量却是沉重的。毛主席对古典诗歌是极为重视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对历代诗歌了如指掌自己也创作出前无古人的诗词瑰宝,更着意给新诗创作找一条发展的路。</p> <p class="ql-block">树有根,水有源。我们古典诗歌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优秀传统,成千上万诗人优秀作品成为时代的回声,永远地响在我们的耳边,透过历史的尘埃至今光辉夺目。民歌、古典诗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是很多——新诗创作中那种以长为胜的、以赋为体的作品,正应学习那种以少许胜多许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p> <p class="ql-block">现在有不少抒情诗,直抒胸臆,大气磅礴如群峰高插云霄,如大河般一泄干里,千行百行而不觉其长,及时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美。但也颇有这样作品,缺乏真挚的情感,又无生活经验作底子,只是罗列现象,滥用陈言,空洞散漫,如水上漂油。名之曰诗,实则不及还不及富有诗意的散文。</p> <p class="ql-block">古典诗歌不乏抒情的作品.但并没有什么长度。白居易、陆游、辛弃疾都写过许多慷慨激昂震撼人心诗歌但篇幅都颇短小。宁要少的字句装下多的东西,不能让很少一点东西膨胀成庞大的东西。毛主席看到了新诗太散漫的毛病,提出了三点:“精炼、大体整齐、押韵。”</p> <p class="ql-block">具体实验起来才能达到毛主席指示——在民歌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不论长短,精炼是关键的。现在许多的作品,对这一点要求还差得很远。一篇诗歌的好坏,首先决定于它的内容,但内容再好写得拖泥带水,也不会令人喜欢。写诗必须下苦功夫去锤炼字句。诗要有警句。如果把每一个字比作砖石,那么,警句就是梁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