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慧眼

芭蕉夜雨。

<p class="ql-block">多年以前看到一本美国人克莱因写的摄影构图学,如获至宝。其时也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形式美的探索还是一个暂新的课题,西方的平面构成等研究形式美的论著刚刚引进来。人们普遍对现代形式美的理论和实践缺乏了解。摄影构图学一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大量图例。讲解了如何挖掘和表现 客观世界的形式美。让人茅塞顿开。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重复和对比变异的手法。一幅幅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令人不禁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大概由于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在随之发生了变化。如果说过去的手工业时代。人们更倾向于欣赏单体物件的美感。古文"核舟记"对此做了极致的描写:诵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提名并蒃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狹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现代社会早已由手工业时代进入了大工业生产的时代,存在决定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人们已逐渐习惯工业产品的重复。挖掘出其中所孕育的美感。美国现代画家劳申伯格的作品。用马丽莲梦露和可乐瓶子的重复。大胆宣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到来。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风景画更以美轮美奂的画面。完美诠释了现代作品审美的表现,这些都让人眼界大开。当然如果是简单的一味重复,也容易产生审美的疲劳。所以劳申伯的作品和东山魁的作品都运用了色彩变异的手法。使画面既单纯概括又丰富。更有艺术家在重复的基础上又发现和寻找某种对比。从而形成了画面的多样性,更富趣味性。其实古人早就对此早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和表现。比如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诗句都极富对比和形式感:"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古乐府。更将重复推向了极致。产生了某种十分生动的意境。</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这些形式美的规律,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现各种形式美的题材,组成极富张力的画面。这比单纯的写实,被动的记录生活要有趣的多。事实上某种形式美的大量运用,往往也会形成艺术家的审美个性,形成其独有的特点。比如书画大家郑板桥的书法,勇于打破传统的佈局,追求一种错落美。被人们称为"乱石铺街",令人观之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下面笔者不揣冒昧发表一些最近拍摄的作品。反映的正是自己对形式美的探索和表现。由于摄影只是自己的副业。而且对相机的那些种种参数往往 视为畏途。只是用手机拍摄了事。因此谈不上什么 技术的高度和难度。只是兴之所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所以还望诸位雅涵!</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笔者是抛砖引玉,希望有助于大家了解和欣赏女摄影家何嵘老师的杰作。她是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生导师。从事摄影30余年。堪称专业摄影师和业内翘楚。她的作品无论是画面的分割 ,形式感的把握,以及光影的处理都十分到位。尤其是画面那种现代感的拿捏和表现,充分显示了一位年轻摄影家的锐气和敏感。作品大都拍于北影新校区,平凡的校区建筑竟显出了某种神秘感和幽幽的深邃意境。何嵘,何嵘,何其崢嵘也!由于专业所限。笔者自惭形秽,没有能力和资格从学术上深入阐述她的作品。只希望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共鸣。如果能获得更多 读者的喜爱和欣赏则幸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