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承待后人 米汤崖村起模范

建设沈阳

米汤崖村的建村史可以追溯到汉末之前,到如今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了。据井陉县志载;有关米汤崖村名的来历,相传汉光武帝刘秀走国时,曾路过此地,在山崖下,饮山泉水解渴,觉得泉水有异味,对人说此泉水有米汤味,既能解渴,又能充饥,后来,人们就把此处山崖称为“米汤崖”,后来村庄就亦改称“米汤崖村”。<br> 米汤崖村位于井陉西北部山区,坐落在一条贯穿南北、东西走向的山谷里,S334穿村而过,北邻平山县,南距井陉矿区约三四十华里。拥有米汤崖、孤山和臭水3个自然村,63户人家、246口人的小山村。<br> 村委会。 村委会书记冯治国在电脑桌前工作。<div> 自从2009年当选辛庄乡米汤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他坚持党建引领,传承光大红色文化,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发展核桃产业、做强水利配套、中药材强村富民”思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30盏,硬化通户街巷六条2500米,新修农田道路23000米,整治河堤180米。并完成了米汤崖通苏家嘴道路硬化,乡村振兴,将大山深处的米汤崖村打造成为全县“一环两点线”党建示范村,乡村旅游文化知名村。</div> 在冯治国上任期间他还干了许多划时代意义的工作,保护完善红色基地,修订整理出版了《石家庄市革命老区重点村——米汤崖》宣传画册。新建了米汤崖烈士纪念碑亭,并经逐级申报将井陉县路北抗日民族政府遗址申报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年逢清明节和旧历十月初一,村党支部都组织党员到烈士碑亭献花祭典,还聘请曾亲历路北县政府时期老革命担任义务讲解员,重温革命历史。为此,省会石家庄多家院校将米汤崖村选定为红色之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为做大做强井陉红色文化,新建无名烈士陵园奠定了扎实基础。<br> 书报栏。 法律工作站。 纠纷调解室。 宝幼室。 村卫生室。 退役军人服务站。 光荣榜;在村委会门口西侧墙上嵌有;捐资助教无尚光荣光荣榜石碑两块、外高1.53米,宽1.27米。内高0.90米,宽0.66米。<br> 剧场。在村委会院内,二零零二年重建剧场,拆了古戏楼,在原址上建新剧场。剧场台高0.90米。 优秀学子光荣榜。 米汤崖村三务公开栏。 篮球框。 健身器材。 1937年10月14日,日本侵略者占领井陉后,井陉以铁路为界被分为南北两块,,从此,在历史上一度形成两个县治。1940年3月“井获抗日政府”被分为“井陉路北抗日县政府”和“获鹿抗日县政府”井陉路北抗日县政府入驻米汤崖,下设;民政、司法、教育、实业等科。在百团大战期间,路北与路南两县政府曾于10月13日合并,统称“井陉抗日县政府”。县政府路北驻米汤崖。1948年2月路北路南两县正式合并,县政府迁往井陉城,从此结束了历史上井陉分两县所治的局面。<br> 米汤崖村北无名烈士陵园简介碑;碑高0.71米,宽1.20米,厚0.10米。下碑座长1.74米,宽0.60米,高0.10米。上碑座长1.60米,宽0.40米,高0.27米。<br><br> 陵园内无名烈士碑刻。 米汤崖村北无名烈士纪念碑亭【纪念碑安放在六柱翘檐花岗岩石凉亭内、黑色石碑正面镌刻;井陉县人民政府二零二一年十月立“无名烈士纪念碑”。背面为:“为国捐躯永垂不朽”。碑高1.74米,宽0.60米,厚0.10米。碑座长0.80米,宽0.30米,高0.17米。<br> 米汤崖村南纪念碑;位于村南河滩边,2000年建纪念碑亭一座,碑体阳面的碑文是当年井陉路北县议会副议长程让先生撰写。碑体的阴面,镌刻着35位烈士的姓名,及其牺牲(病故)时的年龄、时间和所在的部门与担任的职务。有时任县委书记、区委书记,县政府科长,区游击队长、指导员和县委交通员、通讯干事与区助理员、情报员,以及武工队员、警卫员等。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1岁。2016年7月16日井陉县发生了特大洪水将老纪念碑冲得无影无踪,现在只能依照原照片将原碑碑文复制,重新立碑。碑建在方形石砌台基上,基台南北2米,东西1.80米,纪念碑安放在六柱翘檐彩色石凉亭、亭内碑高2.20米,宽1.12米,厚0.19米。碑座长1.32米,宽0.52米,高0.60米。碑刻两面刻字一面额书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七<br>日立“光荣牺牲有口皆碑”,另一面额书“公元一九九八年秋复制名垂青史”石碑一通、<br> 米汤崖村庄不大,几十年来依然完好保存了抗战时期八路军、路北县政府居住过的房舍。 聂荣臻元帅曾经居住旧址。 路北县政府旧址。 院落、土炕、厨房、方桌、依然保存完好。 路北县公安局旧址。 粮站旧址。 路北县大队旧址。 路北县政府时期报社机关大院旧址。 米汤崖路北战备医院旧址。 米汤崖村依山而建,依山而兴。 观音堂:在村西500米处,又称西沟口,建在南侧山崖之下,背靠山崖,面向河谷,西侧为“老虎水”之南水发源处。观音堂当地人俗称“老母庙”,坐南朝北,南北4.50米,东西4.50米,高3.50米,面积20.25平方米。殿为石券窑洞一间,中留石拱券门,前墙用长方形料石垒砌而成,上为单檐布瓦硬山顶,无垂脊,瓦顶长草。殿内有石供桌一张,已残缺,只存石桌前端石雕雕饰,上宽1.50米,下宽1.30米,桌面已换新。殿东西两侧各存石碑一通,庙门东侧立:碑一:大清同治八年十一月初一日重修碑记石碑一通、碑高1.02米,宽0.54米,厚0.18米,四周线刻花纹。碑座长0.70米,宽0.41米,高1.90米。碑二;公元二零一零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立重修观音庙碑记石碑一通、碑高1.90米,宽0.89米,厚0.17米。庙门西侧立:碑三;明萬歷二十年十月初九日建立重修碑记石碑一通、碑高0.98米,宽0,54米,厚0.12米。 2008年村民自发组织捐款,对庙宇进行修缮,庙前建石柱围栏,石雕香炉一个,观音堂是一处明清寺庙建筑。<br> 龙王庙:在村前300米处,龙王庙深3米,宽2.7米,高2.8米,石拱券结构。1966年因修公路元庙被拆除,后续建一半成品庙,庙内奉供东海龙王之神位。但至今香火不绝。<br> 米汤崖村狐仙庙有多处,以冯氏狐仙庙最为出名,在村南100米处。 南园古井:位于冯氏祖院南50米处,有一较大的水井,过去为冯氏所有。深8米,直径2米,是当地较大的一眼水井,水源充足,有两个辘轳打水,过去专门用于浇灌菜园。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此井弃用。 北庄古井。<br> 北岸古井。<div>还有河西古井。</div> 石桥。 石碾。 石水槽。 石磙。 石磨。 石屋。<div>尽管米汤崖村是个小山村,可她的历史名望却不容小觑。<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