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寸草

刘安成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春 晖 寸 草</span></p><p class="ql-block"> ——写给母亲的歌</p><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而最纯真、最无私、最不求回报、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p><p class="ql-block"> 打开记忆的闸门,掸去蒙在记忆里的灰尘,一桩桩来自于家母的往事渐渐明朗。待一页页翻过后,一如醍醐灌顶,心中顿有一片清凉的菩提。</p> <p class="ql-block">  我是在偏远的贫困农村伴随着苦难长大的。物质上的极度匮乏,因家庭出身地主带来的屈辱感,给我年幼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留下的阴影几十年来挥之不去,但这种遭遇也升华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大半生走马南北,阅历过无数的山高水长,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只要想到我可亲可敬而又可怜的母亲,我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思念与眷恋。年过花甲的我,时常在夜里与母亲梦中相聚,有时温馨满满,有时穷困潦倒,有时走投无路,还经常在梦中嚎啕大哭。梦醒后内心一片空白,擦干顺腮留下的泪水,呆呆傻傻地坐上一阵子,被一种怅然若失空空落落的情绪死死地撕咬着……</p> <p class="ql-block">  当年,风华正茂的的父亲,随抗日部队驻扎在外祖父母那个村子里。看到父亲一表人才,精明干练,好心人就撮合着和我母亲联姻的事。一来二去,这门婚事还真成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风风光光地嫁到刘家,夫妻俩感情也很不错,本想能夫唱妇随,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哪成想后来“地主份子”的头衔,压的父亲喘不来气,家境贫寒的母亲也顷刻间变成了“地主婆”。</p> <p class="ql-block">  眼睁睁地看着家里的牛马驴骡、犁耧锄耙、高桌子矮板凳,统统被分了个精光,一夜之间,由殷实富足变得一贫如洗。而日常生活中的忍辱负重,更是让人不堪承载。</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党的政策是英明正确的。</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也是精干要强的女人。老人家最常说的两句话就是:“宁愿自己干活累死、受罪受死,也不能让外人说咱一个不字”。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平日里待人和善,乐善好施,爱心满满。无论农活还是家务活,从不怕苦怕累,更不会挑肥拣瘦,拈轻怕重,总比别人更干净利落。由此也赢得了乡亲们的广泛认同和尊重。</p> <p class="ql-block">  人一旦倒了霉,是人不是人的人都会拿你不当人。除了“地主份子地主婆”受窝囊气之外,子女们也被虐称为“地主羔子”“可教子女”,自然是遭人冷眼、低人一等了。</p><p class="ql-block"> 性格刚烈的大哥偏偏不信这一套,只要谁无缘无故欺负他,他定然会怒目圆睁,据理力争,分个你高我低。遇见蛮不讲理的主,动手干仗也在所不惜。</p><p class="ql-block"> 可悲的是,往往是大哥在外面跟人闹了气,最后都得由父母收拾烂摊子。自然是给人赔礼道歉,说尽好话,有时候还会因此挨批斗,做检讨。为了孩子,再大的委屈也得承担啊。哥就是这德性,受了委屈从不流泪,从不愿多说一句话。却让大哥泪流满面,彻底臣服:“孩子,人在人檐下,哪能不低头?往后千万要记住,再不要让娘担心害怕了”。这几句话,成了老娘教育孩子们的“座右铭”,也深深地感动了倔强的大哥。</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黑五类”子女们的婚姻成了最让父母头疼的大事。尤其是男孩子,说个老婆费死了劲。成分好的女子是绝不愿意下嫁到地主家庭来的,但反过来,成分不好的人家,别说娶不上媳妇,即便能取上,也不情愿找成分好的家庭。门不当户不对,还害怕人家瞧不起。怎么办?兄弟几个总不能都打光棍吧?后来在热心人的撮合下,想到了三四家迂回“转亲”的办法,还真的都成了家,生了子女。不过有一条,这些参与“转亲”的,清一色都是地富家庭。我经常在想,“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江心自然直”,老天爷保佑,总要给这些人下人一条延续烟火之路吧。</p> <p class="ql-block">  母亲善良的品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儿女媳妇们。我的大嫂尊重和敬爱我的母亲,把婆婆当自己的母亲来孝顺,从来都是吃苦耐劳,实实在在听说听道的。而我的母亲平时对媳妇疼爱有加,彼此尊重。既像母女又不像母女——不像母女那样去要求对方,却像母女那样来要求自已。儿媳妇当的好,婆婆当的更好。正可谓“两好搁一好”。在我的印象中,婆媳之间很少闹气,更不要说有吵爹骂娘的现象了。这是彼此的抬举,更是家庭的福份!</p> <p class="ql-block">  恢复高考制度后,我上了大学,老爹娘激动万分,兴奋得老泪纵横。父亲更是悔恨交加,十分自责当初不支持我上学。父母舐犊深情,让我感动万分,也越发深爱着他们!</p><p class="ql-block"> 记得送我赶赴学校的火车上,母亲看到有的旅客手里提着网兜剥着煮鸡蛋吃,那种羡慕的表情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母亲喃喃地说:“孩子,看着人家吃鸡蛋,娘心疼你啊,等你下次回来,娘说啥也得给你煮几个鸡蛋带着路上吃”。那一刻,我深深地懂得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含意。</p> <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假期回到家,老娘高兴地忙里忙外准备着给我做点好吃的。可是,家里缺煤少柴,只能靠在铁路上扫的煤沫托成煤沫饼勉强维持烧火。说是煤沫,其实就是煤灰和土的混合物,可燃度和耐久性可以而知。越是着急,它越是烧不起来火,即使有点火苗,也是半死不活。急得老母亲一边用蒲扇使劲地煽风,一边眼睛红红的,眼泪顺着腮帮往下流:“这人穷了有啥好处?儿子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连顿应时饭都吃不到嘴里。”看到母亲焦急的神情和话语,我眼不流泪心流泪,母亲拳拳之心疼我爱我,这如天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因人微事杂,很少有时间回老家看望父母。即便是请假回来,也是匆匆来匆匆回。见到老母亲,总是说不完的话,亲也亲不过来。一说要返回岗位,老娘对儿子的那份不舍,看着让人心疼。尽管如此,老人家还是很不情愿地说:“我知道你当差不自由,还是公家的事要紧,咱娘儿俩见个面就很好了,该回去赶紧回去,别耽误了公家的事。只是有一条,咱们有今天不容易,一定一要好好工作。再穷的日子咱们都经历过,不贪不占不犯错误,不该咱得的好处咱不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娘就放心了。”</p> <p class="ql-block">  我感动于母亲一个瞎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能有这样朴素的思想境界和如此平凡而高尚的品质。我也牢牢记住了母亲的嘱托,心里暗暗发誓,务必珍惜来之不易的政治生命。损害党的形象的话坚决不说,损害国家集体的事坚决不做。几十年来兢兢业业,秋毫无犯,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内心是踏实的、坦荡磊落的。</p> <p class="ql-block">  我清楚的记得,因为家里贫穷,在我即将结婚的时候,母亲从老家赶来郑州,给了我800元作为费用。这点钱对别的家庭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我的家境,已经是倾其所有了。要不是建设310国道占用基本农田的赔偿款,这800元去哪儿凑呢?</p><p class="ql-block"> 我还能说什么呢?家庭经济状况我再清楚不过了,娘对我一贯的疼爱我也更是心知肚明。要不是担心母亲过意不去,这800元钱我说啥也不会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  生我儿子的那一段时间,老母亲赶到我这里。手脚不停的忙这忙那。我清楚,母亲非常高兴看到了久盼的孙子到来了,同时又担心一个农村老太太来到城市,很想尽到做长辈的责任,帮助多做些事情,但又唯恐有做得不到不够的地方。最终的结果是力没少出,心没少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唯有的只是遭人白眼和冷遇。为了自己的孩子,老母亲一直忍气吞声,打碎门牙往肚里咽。实在难过了,一个人躲到屋子里悄悄落泪。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知道怎么安慰老人家才好。在郑州伺候了二十来天月子,还是含着泪水回了老家。</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乡亲们中间是出了名的大好人,没想到来到儿子这里受这样的窝囊气。人心都是肉长的。千不怨万不怨,怨只怨儿子没本事、没骨气,没勇气给亲娘讨回一个应有的尊严。遇上一个打不起,骂不起的人,我还得要脸呢!我的心口在剧烈的疼痛,脸皮也在灼烧,有个地缝都能钻进去!为了前途,为了儿子,我能说点什么?又能做点什么?又敢说敢做点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亲倾其所有伺候老老少少,她没有任何错。我为有这样勤劳善良的母亲而骄傲。没成想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错手错脚,就让我和母亲阴阳两隔了。</p><p class="ql-block"> 家里养了一头猪,突然得病死亡。家里人心疼至极。父亲决定煮了肉拿到集市上换钱补贴家用。猪肉煮熟后,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围着锅台转了又转,馋的口水溜溜淌,父母只是让啃点骨头。这时候一个邻居大娘闻到了肉香,来到家里要吃肉。母亲背着家人偷偷掠了一块肉给了大娘吃。父亲发现后很不高兴,但也没多说什么。谁知大娘吃完了又第二次返回来,还要肉吃。母亲还是给了大娘掠了一块肉。父亲看到后大发雷霆,和母亲两个人闹了整个夜晚。第二天早上老爹㧟着篮子赶集去了,母亲也是心有不安,后悔自己有点对不住孩子,一直在哭泣。我看着母亲情绪不对,就没敢远去,老怕她太过想不开,生出点什么枝节。果不其然,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在大门外面看到母亲把自己关在了屋子里,插上了门闩?过了好一会,也没见母亲打开房门。我心里立马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赶紧跑到门外,叫了几声娘,不见回音,我用肩膀使劲扛开了门,看到母亲已经把系在房梁上的麻绳套在了自己的脖颈上。我顿时吓得大声惊叫起来,赶紧找个板凳把母亲搀扶了下来,这才挽回了母亲一条命。十一二岁的我,那能承受得了这种惊吓?母子俩抱头痛哭了一场。隔壁的婶子大娘都过来陪着母亲。我由于惊吓过度,很长时间就像疯了一样,痛哭不止,夜不能寐,即便睡着了也时常被惊醒。我苦命的娘啊,您受的罪已经够多了,我们不能对您行孝,您自己也得爱惜自己的生命啊。没有了您,我们兄弟姊妹怎么活呀!您对人好没什么错,我们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您为这事寻短见,就是您的错了呀!</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内心只装着别人,而唯独没有他自己。在她生病的那几年里,她是能自己努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决不会给孩子们添麻烦。在此期间,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坐轮椅,但她还是争取尽量自己照顾自己,以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她不忍心让大嫂十冬腊月打开坑塘的冰凌为她洗衣服,洗被褥,每每要给她换洗时,她都把被褥和衣服护的紧紧的,尽量不让人碰。一个小房间里铺了两张床,大哥陪着母亲住在一起,无冬历夏半夜三更也得起来照顾娘的起居和入厕问题。一天到晚睡在床上,也是一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实在寂寞了,就让大哥给她讲故事,说书唱戏。大哥也是凭着自己的好记性,不厌其烦地说啊唱啊。每到这时,母亲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痛苦好像立马消除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我为哥嫂的孝心而感动,一种深深地自责感总会纠缠着我!都说养儿为防老,可老娘平时再苦再累也自己扛着。待到您病的卧床不起了,都是兄嫂姐妹们照顾您。我同样作为儿子,也没能陪您一天半天,尽一份孝心,这是儿子一生的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9年的11月24日,母亲寿终正寝,驾鹤西去了。走的悄无声息,没有痛苦,脸上似乎还挂着几丝笑容。跪在母亲床前,我悲伤至极,脑袋轰鸣着,天旋地转。虽然母亲病重多年,心理也早有准备,但突然的离世还是给我带来了太大的打击。骤然间,我觉得生活失去了所有的光彩。母亲生前的音容相貌还在清晰地萦绕在我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没有了母亲,我的家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我亏欠母亲的太多太多,我不想让天堂里的老母亲再听到我的哭声而内心不安,我只是在内心深处为老娘祈祷!跪求菩萨保佑我的母亲在天国一路走好!</p> <p class="ql-block">  火化的那一天,是我从灵车的担架上把母亲的遗体抱下来的。我小心翼翼,唯恐惊扰了我亲爱的老娘。我被允许到了火化锅炉房,双膝跪在锅炉前,眼睁睁地看着通红通红的炉火把生我养我疼我爱我的老母亲燃化为灰烬,然后我亲自把骨灰放在盒子里,用红布包裹好,端端正正地抱在怀里,交给了我的长兄。</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生前,我没能好好尽孝。在今天,母亲去往天国之前,我必须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p> <p class="ql-block">  村外那座草木茂盛、安静祥和的坟茔,安葬着我的母亲。坟茔上的萋萋衰草坚强地在风中摇曳,有如我冰冷、颤抖的心。母亲就在这里静静地守护着她一生也未曾离开过的黄土地。我一步步走近坟茔,深情地告诉母亲,您的儿子现在日子过得很好,我有一个懂事而贴心的老婆。她还经常对我说,如果咱俩早点结合,咱娘能多活些年,我也能尽一个儿媳妇的孝道,老人家也会多几分笑容,少一些委屈,咱们家也会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想写写母亲,但实在是笔触太轻,无法承载母爱的份量,唯有的只能祈祷天堂里的母亲,岁月静好,万事遂愿!</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刘安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兼刻字委员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清华美院、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客座教授。任多个书画院艺术顾问。书法作品曾在韩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展览。著有《刘安成书法散文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书法精品集》、散文集《井天斋心画》、《风轻云淡》。书法专著《米书临习札记》、《历代书家析要》。书法作品集《当代书法名家刘安成》、《书坛撷英刘安成篇》、《中原书风领军人物刘安成》、《见素抱朴刘安成匠心养墨》。电视书法讲座《安成书论》38集、《文化传承访谈》25集并结集出版。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书法理论文章和散文随笔多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