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兰荆

一尘(谢绝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天,和女儿一家去登白石山,适逢大雾,山顶上能见度不足十米,景区简介中描绘的峰林、怪石、云海,以及“白石晴云、太公钓鱼、八戒娶妻、双雄守山”等等所有美景,都被浓雾捂得严严实实。尽管如此,游人们还是热情高涨地沿着陡峭的攀山石级一步一步往上登。好像来此攀登才是目的,看景并不重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距佛光顶450米(应该是垂直高度,佛光顶海拔2099米)的一段比较平坦的山路上休息的时候,看见旁边的坡上散散落落开着许多粉色小花,格外显眼。忽然想起进山时我就在路旁发现过,只是在车上远远地看了一眼,觉得有点像南方的三角梅,但当时转念一想,觉得在这个季节,干旱寒冷的北方山里根本不可能开出这么鲜艳的花,说不定是为了装饰做的假花呢,就没太在意。真没想到,在这海拔将近两千米的怪石丛中又能见到它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忍不住走上前仔细打量,才发现它们实在是比三角梅好看多了,每朵花都有五个花瓣组成,粉粉的,嫩嫩的,花瓣很薄,薄得有些透明,花蕊很细,但水头很足,晶莹剔透,吹弹的破。整体看像桃花但是比桃花单薄,支撑这些粉色精灵的枝条上还没有叶子,只是在每一朵花的花蒂处,有一个带着绒绒细毛的叶苞。此时,周围的游人大都还穿着冬装,然而它们却赤裸裸地绽放在刚刚有些返青的枝条顶端,绽放在一片灰突突的高山之巅。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种什么花呢?路过的游人都摇摇头,说不上来。这时走过来一位做环卫的大姐,我赶忙上前问:“大姐,这花叫什么名儿啊?”她答道:“叫兰荆。”看我有些不解,又补充了一句:“荆条的荆”。哦,兰荆。好有诗意的名字啊!我自语道:这么娇嫩的花长在这里不怕冷吗?这时边上的一位刚从下边上来的气喘吁吁的女孩子问:“大姐,你工作每天都要爬这么高上来吗?”“对呀,每天都要爬的。”“天啊!”女孩子吐了一下舌头,“我这一趟都受不了。”那位环卫大姐一边细心地扫着石板路上的杂物,一边平淡地说:“习惯了,就像这花一样,我们都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我听得出来,大姐的话一半是回答那个女孩子的,另一半是回答我刚才的问题的:她们都不怕寒冷,不怕山高。听了她的话,我忽然觉得天也没那么冷了,不禁都抖擞起精神,和孩子们继续向顶峰攀登去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注:这幅图是网上找的。</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山的路上,外孙看到地上有一小株被人折下来的兰荆花,赶忙捡起来递给了我,看着它娇嫩的样子实在不舍得再丢弃,我和女儿就一直交替着用手举着它下山,直到坐上归程的车,才把它插在座椅靠背上的缝隙处。经过三、四个小时的颠簸,傍晚到家下车时,那几朵花的花瓣已经像经了霜的叶子耷拉下来,又像被人揉捏过的丝绸褶褶绺绺,只有花蕊还挺着纤细的躯干,女儿开玩笑说:“人家熟悉了高山缺氧的环境,受不了咱们山下的大气压强了。”我带着几分怜惜,进了家门赶紧找了个空瓶,装了清水把它插进去,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心想也只能如此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人没想到的是,今天早上我一来到客厅,目光立刻被它吸引住了,那几朵粉色小花竟然容光焕发,亭亭玉立,昨天还是毛茸茸的叶苞,今天也大了许多。我仿佛有一种失而复得、老友重逢的感觉,赶紧叫来女儿、女婿、外孙观看,女儿又说了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人家在高山上又干旱又寒冷的条件都能习惯,还有什么环境不能适应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啊,女儿的话是对的,只有经过艰苦磨砺才能适应各种环境,在极端条件下绽放的生命才是最顽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