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世界四十年

杜永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三十回:修心援疆支教,愿度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怀圆月光,处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若做传舍想,家乡亦流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丘山喜欢徒步去学校,虽然远,但能流连一路的静妙。早上八点从青湖铭城步行,走一个小时,准时到五家渠三中上班。青湖铭城只有南门,出了南门,过了马路,是个尚未竣工的公园。公园里的甬道四通八达,甬道把树木隔成一个又一个的方阵。方阵里,有的种杨树,有的种柳树,有的种苹果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下班归来,丘山看到好多人架着梯子,摘苹果。苹果熟了,地上落了好多,透着红,这是边疆阳光晕染出的红。丘山捡起一个,擦了擦,咬了进去……“这红里全是甜!”丘山被甜到了,从嘴唇到嗓子,甜过胃,甜在心……那种甜,你不亲尝一口,永远不知道啥叫阳光熬出糖心的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苹果能随便摘?”丘山问摘苹果的人。“能!这是大家的,随便摘!”摘苹果的人纷纷说。丘山不敢相信!摘苹果的人送给丘山好多这树上的糖心苹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到新疆就品尝不到边疆阳光调制出的瓜果有多甜!丘山每天路过这片苹果树,都要抬头看看。阳光抚过枝条,亲吻着枝头的苹果,那么地热烈,那么地持久。丘山走在阳光里,走进静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就是滨河公园。夹路杨树直向青天伸去,像是看上了天空里游走的白云。丘山一定要走过那座铁索桥。走铁索桥,有点绕路,但丘山就想走在那晃晃悠悠的桥木板上。丘山想:“等到了降霜的时候,我要专门来走一次。”他要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不缓不急,一路走去,从宁静走到寂静,从寂静走到僻静,五家渠三中就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学校集体教研,主要是听评课。主持教研工作的也是来自煤城的援疆教师。他叫温意。他看不惯丘山,丘山其貌不扬,而他又向来以貌取人。列夫·托尔斯泰长相平平。列夫·托尔斯泰那张脸既可能出现在田间地头,也可能出现在议会中。丘山的相貌即便出现在田间地头都是不忍直视的。煤城历来是个以貌取人的世界。丘山不以为意,他很自信,他为自己有如此独特的相貌而倍感荣幸!这是上天的恩赐,上天给予了丘山特别的皮囊来包裹他那独特的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温意早想找个机会羞辱一番丘山,迫切地想让丑丘山显出“陋”来。他事先没有告知丘山上午要评昨天听过的课。丘山毫无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集体教研开始了,温意上来就让丘山评昨天听过的课。丘山还沉静在一路的静妙里,根本没听到温意在说什么。温意以为丘山没有准备,紧张发怵了。于是,架秧子起哄,鼓动大家以热烈的鼓掌欢迎丘山评课。热烈的掌声打破了丘山的宁静。他这才回过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谦逊地说:“昨天下午三位老师讲得非常好,这充分体现出五家渠三中的教学实力。我也深感自己的教学与各位老师的差距很大,我要不断地向各位老师学习,努力缩小差距,争取早日跟大家齐头并进。”温意听了,暗自高兴,以为丘山正中他的下怀。与会老师听了,都有点不好意思,纷纷插话:“丘老师,你太谦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向大家拱了拱手,开始慢条斯理地评课:“昨天下午听了三节课。一节是初一刘老师讲的《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节是初二王老师讲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节是初二李老师讲的《昆明的雨》。三位老师课型完整,环环相扣,师生互动充分,课堂有突破,有挖掘,有拓展。重难点是据学情明确的。学习目标之重难点更是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点拨、引导,渐次深入探究,逐步化解、突破的!没有突破,课堂教学就在低阶徘徊;没有挖掘,文本阅读就在浅层停滞;没有延伸拓展,语文就会在故步自封中高耗低效;不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只知满堂灌,课堂教学就永远不会有效生成。”温意听着听着,感到不对劲儿,他开始后悔,心里嘀咕:“我怎么就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其他老师听着听着,直身而坐,认真起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具体点评道:“刘老师的课,最出彩的就是朗读。他设计的很好,很有实效!他领着学生反复读原文与译文,在反复朗读中对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找到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差异,为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文打下了基础。但又两点值得商榷:一是直接呈现译文,是否存在越俎代庖的弊端?长此以往,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会不会受到限制?二是设置‘元方做法是否得当?’这个问题进行导学,却没有抓住‘信’与‘礼’进行引导。一旦脱离了文本,也就与主旨失之交臂了。”刘老师信服地点点头,讲课的老师最清楚自己哪个环节没有处理好。说课就是让讲课老师阐明自己教学设计的意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接着评:“王老师的课最大的亮点就是人物分析。我在思考:讲小说能不能从次要人物入手设计教学方案?我认为能,我也多次尝试过,真有意外收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探究,很重要!只有激发学生兴趣,发人深思,探究才能真正发生。《我的叔叔于勒》完全可以从若瑟夫的角度入手设计教学。这样更能挖掘出文本的深度、厚度!若瑟夫长大会怎样?会变成父母那样的人,还是会跌落为下一个于勒?这是值得师生去深思的!这也涉及到学生的生涯规划!教学再深远一点,再深厚一些,它就能完成教育的意义。我们何乐而不为呢?”王老师不服气,也不认可,说:“现在,语文教学全乱套了!谁也能来指指点点,懂吗?不懂装懂!”丘山不予回应,他一向对浅薄无知者的言行选择漠视!说白了,不就是习惯了别人捧臭脚,听惯了好听的话,听不得半点不同的意见!温意这下称心了,抿着嘴,憋着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更平和地说:“李老师的课很成功,成功在读写结合上。语文教学主要是培育阅读素养、语用能力、写作能力!读赏品鉴是为仿写、写作铺垫。读赏品鉴到位了,仿写、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昆明的雨》主要是侧面描写,这点很特别。汪曾祺没有把笔墨全都泼洒在雨上,而是让喝了雨的菌子和槐花替雨说话,最后落笔到雨中的小酒馆,让人留恋不舍。汪曾祺的语言平淡有味,像古体诗。汪曾祺的笔调自由闲适,看似无意、随意,却总让人在不经意之间会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深有同感,她说:“做一个好老师必须像丘老师一样,不停地读书、学习、思考、体悟……只有塑造好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们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如果讲课是发自内心、源自灵魂深处的,那么,老师的一字一句都会具有唤醒的作用。静以修身!咱们应该学习丘老师这种静心于学,静心教育教学的心态。教育是场静静地革命。静水才能流深!”大家又鼓起掌来,由一人而几人而全体,由慢而重而热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喜欢听这样的掌声,因为这掌声发自内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温意给五家渠三中校长出了个主意。校长采纳了,让教研室主任组织听课,考评援疆教师。别的学校开展援疆教师示范课活动。虽然都要援疆教师上公开课,但是不同的叫法体现的是对援疆教师的不同态度。请援疆教师上示范课就是对援疆教师的尊重,而考评援疆教师教学水平就是对援疆教师的不尊重。当然,能否受人尊重最终取决于援疆教师的教学实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轮到考评丘山了,温意组织了豪华的听课队伍,上到校长,中到主任,下到老师,还有后勤人员,阵容非常齐整。似乎丘山讲砸了,连去食堂吃饭的脸都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不怕听课,他烦听课,因为听课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最好的课堂教学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能刻意,不能做作。一刻意都会掉进功利教育的陷阱,一做作就会陷入沽名钓誉的泥淖!丘山喜欢顺其自然,让教学自然而然地推进,让学习目标在潜移默化中生成,让教育在不经意间发生。刻意与故意一样,总是目的不纯!做作与刻板相同,做作是表演掩饰下的刻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丘山讲的是《背影》。这篇文章已有三次深深地打动了丘山。第一次,丘山被朱自清对父亲的愧疚之情所打动;第二次,《背影》勾起了丘山对母亲的回忆,丘山泪崩了;第三次,《背影》又勾起了丘山对父亲的回忆,丘山眼泪决堤了。这一次,正好又讲到了这一篇、这一课,丘山觉得这是天意。天意难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上课不习惯定在讲台上,一动不动,滔滔不绝,一言堂。他喜欢在行间溜达,喜欢跟学生同一个方向看向黑板。要是非让他站在三尺讲台,面对面,一板一眼地给学生讲课。他感觉自己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难受得要命,浑身不自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下了讲台,游走在靠门的行间,一会儿走到这个学生面前,对对话,一会儿又到那个学生面前,碰撞碰撞……他不刻意挑选,完全是自然而然的,走到谁旁边,就和谁交流、讨论……好的课堂不就是师生间平等交流吗?最好的课堂不就是师生共情、思想碰撞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学着朱自清父亲跳下站台的样子,跳到中间一排四位同学面前。学生被丘山的举动逗笑了。丘山问:“‘父亲’的背影是什么颜色?”学生从未在意这点,赶快翻书去找。浏览课文那几分钟,只有翻书页的声音,很静。丘山很喜欢这种静,他就立在那里,不声不响,静静地等……丘山最怕,一提问,学生齐刷刷地举起手来,既不翻书去寻找依据,也不思考,举手就来,张口就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生找到了,带着点小兴奋。热黑木弹起来,抢先答道:“黑色的!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虽然热黑木的普通话不标准,但他努力地、认真地发着每一个音。丘山今天也穿一件黑色外套。他转过身,把那黑色的背给学生们看。他哈腰驼背,倾斜着肩膀,还时不时地抖着手……学生忍不住,笑出声来……丘山背对着学生,又问:“‘父亲’为什么要穿这么一身黑色马褂、青布棉袍?是太随意呢,还是有缘故?”丘山转身,正好看到汉族学生刘文强,就请他回答。刘文强是援三代,他像一名士兵一样挺立,回答道:“他的母亲去世了,按照习俗,他必须穿这样颜色的衣服守孝。”“哦!”其他同学惊讶之余,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又转过去,将那黑色背影对着学生,问:“他心情怎样?”哈吾勒像一张弓绷在课桌上,答道:“他肯定悲伤,而且他的差使也交卸了!”丘山的黑背似在抽动……等他转过来,学生分明看到他眼里有泪在打转。学生们都没笑,一下子沉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伤心地说:“没有失去亲人的经历,是体会不到‘这位父亲’的心情的!我很不幸地体会到了!我的母亲是在我怀里去世的。她舍不下自己的六个子女,与死神抗争到了最后一秒,还是撒手去了……做为曾经的儿子,我最清楚失去母亲是一种怎样的痛!我的父亲也去了!我没能看他最后一眼!我错过了他生命最后的时刻。这种遗憾,凭你得到什么都无法弥补!好在《背影》里的父亲还有儿子!”学生听着,也流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的眼睑像一道闸门,死死地封住泪水,硬是没让一滴掉下!他的喉头是紧的,过了好一会儿,才稍稍松懈!丘山变了声调,说:“流泪好啊!流吧!别像我这样故作坚强,憋着……一个人一旦不流泪了,是很可怜的!大家发现没有,朱自清是流着泪回忆这段往事的!大家找一找,他流泪的地方。”这回,学们翻书声音轻了,教室里更静了,静的令人难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拉勒找到一处:“朱自清回来奔丧,看到满院狼藉,眼泪簌簌!”帕孜勒也找到了一处:“朱自清看到父亲攀站台时的背影,不禁流泪……”凯赛尔找到一处:“父亲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朱自清的眼泪又来了……”迪雅尔又找到一处:“朱自清读家书,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了父亲的背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生每找到一处,丘山就会让他们再看一次这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丘山噙着泪,笑着说:“人很少无缘无故流泪,除非他是‘风泪眼’!”学生破涕而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像在施魔法,学生忍不住笑,也忍不住哭。丘山告诉孩子们:“这就叫人生,忍不笑,也忍不住哭!忍住了,惨了!别忍着,‘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这话说得好!这歌唱得好!”学生正准备哭,又被逗笑了。丘山深沉地说:“大家再咀嚼咀嚼每一处流泪的文字,思考思考朱自清流泪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阿依汗就在丘山身旁,她指着“车门道别流泪”那处,说:“这是因不舍而落泪!我每次跟我阿达、阿妈道别来学校的时候,我总要流泪。我知道那种感受!”丘山摸了摸阿依汗那一头卷发,为她竖起大拇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天山拍了拍丘山的黑背,指着“读家书”那一处,说:“这是思念的泪水,也是愧疚的泪水!我爸爸给我讲过他读书时的类似经历:每次,家里来信,他边读边哭,哭得稀里哗啦的……”丘山握了握刘天山的手,问他:“你爸爸是援二代吗?”刘天山说:“对!是的!”“那你爸一定住过地窝子!”刘天山说:“住过!我爸还带我回去看过,一半在地里,一半在地上,矮得很,猫着腰才能进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库尔班叫丘山,他要解答“月台买橘”那处。丘山点头示意。库尔班说:“这是感动的泪水,也是后悔的泪水。朱自清自以为是的聪明在浓浓的父爱面前显得那样无知!我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总是忽视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爱!比如,阿妈每天定点给我打电话,我有时候就烦,冲阿妈发脾气,还挂断电话!我现在才明白。我住校想家,他们在家也想我。”库尔班说着说着,就哭了……丘山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想家了吧!一会儿放学,给你父母打个电话。他们也想你!你们一年也只在肉孜节放一次假,这么长时间离家住校,肯定想家,想爸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艾山说:“朱自清第一次流泪是因为伤心。他的祖母去世了,家道也中落,父亲也颓唐了,所以,他伤心落泪。我的祖母也刚去世不久,我很想她……”泪水又来了,艾山赶忙去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走上讲台,随即写下一个大大的泪字。他让学生在右边“目”字的空白里写下流泪的原因。等学生总结好。丘山又问:“泪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学生异口同声,答:“贯穿全文的线索!”丘山追问:“每见一次背影,就流一次泪,那背影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也是线索!”学生肯定地说。“既然都是线索,所起作用一样吗?”学生不敢轻易回答,自觉开展小组讨论。这回,讨论此起彼伏,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丘山也喜欢这种热闹,因为这种热闹里有每一个孩子的独特见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结论出来了,艾沙组的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两条线索都贯穿全文,起到组织材料、一线串珠的作用;二是“背影”这条线索串起了叙事,“泪”这条线索指向情感。丘山适时点拨:“‘背影’是人物线索,起串联内容的作用;‘泪’是物线,起引发感情的作用。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大家写到‘目’字里的感情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环节,丘山让学生们在纸上写下至亲的名字,然后依次划掉。丘山强调:“划掉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这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你们会先划掉谁?”学生犹豫再三,下不了手。他们都哭了……是呀!生离死别,人生最无可奈何的事情!丘山留了作业:“把心里话写给至亲至爱。字数不限!但要写出真情实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考评结束了!丘山还有晚自习要上。上完晚自习,已经是二十四点了,丘山走出校门,又走在那条静谧的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池塘里蛙声一片,草丛里虫鸣时隐时现,树上的黑鸟偏偏在夜里对着明月啭喉……丘山在池塘边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又蹲下来,拨开野草,寻找那幽隐的歌者。丘山每每走到五家渠三小校门旁边那棵杨树跟前,总要抬头跟对着路灯筑巢的黑鸟打个招呼……当然是用鸟语,丘山嘬起嘴,吹着不熟练的鸟话……路灯下,鸟巢里的黑鸟回应着……似乎已是黎明时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风又在狂狷,像是在提醒丘山,黎明还早着呢。黎明因时差还得往后推两三个小时。煤城的太阳六点就出来察看这个世界。五家渠的太阳九点才探出头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家渠三中的援疆教师大多倒不过来时差,晚上十点想睡,却还在看晚自习。等坐上通勤车回到宿舍,已经二十四点半了,睡意全无了!丘山不坐通勤车,他安步当车,静享这夜的宁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亮了!丘山忽然来了兴致,决定去听听温意的课。他没有和温意打招呼,拿了个凳子,早早进温意要讲课的班,坐在学生中间,静候温意到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温意没有注意,他还和往常一样,开讲了……大约讲了十多分钟,温意才注意到学生中间有个大人。他一看,好家伙,是丘山那张丑的出奇的脸。他吓了一跳,稍作镇静后,他捋了捋思绪,决定重新讲,也许是想挽回颜面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加上导语,又穿插了几道例题,还和学生互动起来……他真的尽力了!毕竟他没有备课,没拿教案,只是匆匆忙忙地带了一本数学练习册,连答案都没拿。他想镇定自若,可是实力不允许,他只能靠着厚脸皮挨完这三十多分钟的折磨。温意平生头一次觉得,一分钟竟然那么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却很平静,他平静地听,认真地记,也做好了温意随时让他评课的准备。温意没给丘山评课的机会。丘山却把总结详尽的那张A4听课评价单硬塞给温意。温意气得脸色煞白,因为他自己清楚自己讲错了几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温意以为丘山只听这一次。不料,丘山整整听了他一个多月的课,把他讲课出现的错误逐条总结在评课单上。温意受不了,他服了,不敢了!他主动跟丘山套近乎,近乎谄媚,丘山像一座山一样,岿然不动!温意无法可想,只得苦苦哀求……丘山虽然没答应什么,但从此,丘山再没去听温意的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党说:“有剥削阶级,就有阶级斗争!”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丘山说:“有煤城人的地方就有斗争!”煤城人的细胞里渗进了黑煤面儿,煤城人的毛孔里腻进了煤灰,煤城人心也荡满了黑尘,他们到了那儿,都想着整治人、压制人、压榨人、欺侮人……丘山不会这样,但他也会斗争,他只是不愿斗争!他懂得以牙还牙,但他更喜欢淡泊宁静!为了守住这份宁静,丘山不得不去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丘山写下“静”字,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这个字右边那个“争”的意义了!“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跟谁都不争,跟谁争我都不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凡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叶落风波里,花随逝水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斗坠银河底,扪参向帝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泰岳起累土,江河聚细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隔岸一声笑,葛衣返璞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