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0年的九九重阳,对于我们兄弟来说那是一个至暗的重阳,我永远忘不了。母亲就是在重阳病了,病的还不轻,而且很严重。清早起来,好端端的母亲还在高兴地逗着近两岁的小重孙玩,没想到却因突发脑梗中风,头部竖不起,上呕下泻,全身无力,更令人担忧的是从此进不得食了,连一点流食都会呕吐得厉害,痛苦的很,让人心痛!</p><p class="ql-block">接到小弟电话后,我立即赶往老家,一看情形就预感母亲这次凶多吉少,内心非常的沉重。送往医院后,医生也没能改变母亲不能进食的状况。</p><p class="ql-block">然而坚强的母亲竟然在病榻上与病魔顽强挣扎了整整70天,但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于2021年元月2日(即农历2020年十一月十九日)离开人世,走完了人生89个春秋。</p><p class="ql-block">为缅怀母亲,纪念母亲劳苦一生,我们兄弟决定要给母亲树一块墓碑。</p><p class="ql-block">在老家,立碑有立“血碑”和“旱碑”说法。由于当时母亲走的时候,我们兄弟一直忙于母亲后事,对树碑的事没有来得及准备,以至在母亲下葬时,“血碑”没立成。按照风规,只有等母亲逝世满三年后再立“旱碑”。</p><p class="ql-block">春节过完后,又到了一年的正月十八,迎来母亲92岁诞辰,我们兄弟回到老家相聚在一起,大家举起酒杯围坐在桌子边。这时,年已七十的大哥对我和四弟、小弟发话了:“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关于给母亲树碑的事该提到议事日程了,我想争取在清明节把碑树好。我和二哥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母亲树碑的事就交给你们兄弟去办。”</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从学门出来,一直在外,对于老家一些风俗不是怎么了解,于是就对大哥说:“给母亲树碑,这是大事,不能含糊,对老家的风规我不懂,恐难胜任。我看,这事怕要辛苦四弟和小弟了。”四弟和小弟听了乐意接受了,母亲树碑的事就这样定下来。</p>  <p class="ql-block">四弟和小弟接受任务后,一直把树碑的事挂在心上。不久之后,兄弟俩去了附近一个碑刻石场,联系了刻碑师傅,选好一块汉白玉大理石材。</p><p class="ql-block">回来后,四弟认真仔细收录好母亲所有后人名单,撰写好碑文,排好格式,交给碑刻师傅,并请求碑刻师傅按自己的格式要求刻好。</p><p class="ql-block">毕竟树碑是一件大事,牵涉到一个家族后人的兴旺。因而四弟在这件事上非常慎重。</p><p class="ql-block">碑文刻好后,四弟特选一个吉日,租车将石碑运回来,雇人小心抬到山上,放在母亲墓地旁,待择吉日把碑立好。</p><p class="ql-block">树碑的日子就定在4月2日即清明节前两天,是一个黄道吉日,四弟要小弟在家人群里发一个公告,在这样一个大事里,要求后人都参加,介于树碑是一个体力活,达千多斤重的石碑,考虑长辈们年龄和身体因素,建议就近工作的孙辈男们必须回来参加。</p><p class="ql-block">在我们那里,立碑必须选择当天上午,不能超过午时,而且越早越好。也就是在正阳的时候完成,意味着子孙后代兴旺发达。</p><p class="ql-block">家人群里的公告发出来之后,却引出了一段小小插曲。晚辈们见到群里的公告,一个个在群里回信,都说上班来不了,只有清明节有假。于是四弟就与大哥商量,大哥说:“那就改清明节吧!”结果一看清明节那天的日子不好,是一个岁破日,与太岁相冲,大事不宜。</p><p class="ql-block">正当兄弟们犹豫时,老天帮了一个忙。清明那天,从早到晚,一直下着中雨,淅淅沥沥不断,上山立碑根本无法入手。已快11点了,孙辈们也因下雨没有到齐,已超过时辰,这天立碑是不可能了。日期只好推迟到4月5日即清明节后一天,推算是个黄道吉日,大家一致同意决定改4月5日为母亲立碑日。</p>  <p class="ql-block">立碑那天清早六点钟,雨停下来了,二哥和四弟就背着锄头,挑着箢箕等工具上山了,小弟骑着摩托车去集市买菜办生活去了。</p><p class="ql-block">我与女婿也在早上7点半赶到了。一下车,我们就立即换上雨衣雨靴准备向山上赶去。</p><p class="ql-block">南方的四月,雨水就是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不,天空又开始飘着毛毛细雨,一片烟雨濛濛。南方的四月,也是春天最美的时候,春光旖旎,春意盎然,万物更新,生机勃勃!真可谓“人间四月春,风起正清明!”</p><p class="ql-block">我们行走在泥泞的山坡上,看那满山的树木,郁郁葱葱,经历一场场春雨的洗涤,浅绿、嫩绿与翠绿相间,层次分明,是那么的明净,到处山花烂漫。那一滴滴小水珠,落在花草树叶上,晶莹剔透。林中的山鸟燕雀也来赶春了,呼朋引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鸟语花香,充满着浓浓的春意味道。难怪人们选择清明时节祭祖扫墓,寄托哀思,其实是有其寓意的。</p><p class="ql-block">我来到了父母墓前,二哥和四弟已经将立碑的槽子挖了,固定石碑的水泥也掺和好了,还准备了一堆卡碑的粹砖石,就等着立碑了。</p><p class="ql-block">父母葬于苍松翠柏丛中,周围映山红开的正红。母亲于父亲小边,与父亲同守一个山头,望着远处一座座案山。</p><p class="ql-block">三年多了,看到母亲的墓地明显比父亲的墓地矮平了许多,望着长眠在里面的母亲,阴阳两隔,不禁一股酸楚直往上涌,我们失去了父亲!也没有母亲了!从此想见父母,只有在梦里!母亲的点滴不断在脑海中浮现。</p><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共养育我们兄弟六人。母亲一生,勤俭持家,辛劳一生。在那个缺衣少食,物质匮乏的艰苦年代,父亲任大队支部书记,心里装着村民,很少顾及家里。一家全靠母亲瘦小柔弱的身躯,起早摸黑,把我们拉扯大,撑起这个家。</p><p class="ql-block">那时粮食产量低,我们家人多劳力少,每年分粮总要低于队里平均水平很多,全靠母亲精打细算,把粮食和红薯等杂粮变花样,搭配好,使我们兄弟没有挨过饿。</p><p class="ql-block">母亲会一手好针线活,母亲的新鞋做的最好看,队里女人都羡慕。为了省钱,母亲总是在深夜亲自为我们兄弟缝缝补补,赶做衣服鞋子,让我们过年都有新衣新鞋穿。</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们经常看到母亲一天到晚总有忙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从没有见过母亲吃过一次清白饭,每顿饭母亲总是要等我们兄弟吃完了才吃,常常吃一点剩饭剩菜,有时就只吃一块锅巴就够了。母亲一生把全部心血和母爱都倾注在自己孩子身上,我切身体会了什么是儿多母苦的滋味。</p><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好强,逢强不怕,逢弱不欺,但从没有与人红过脸。母亲没读过书,从小深受外婆影响,《增广贤文》、《三字经》、《四字女经》等倒背如流。在农村,经常见到有村妇对骂场面,队里总有个别女人自恃泼辣总想在身材瘦小的母亲身上找茬子,却从没有在母亲身上占过上风。母亲不与人争,不与人吵,笑脸相迎,但从不怯弱,总能将所学的旧学知识运用自如地去应对,让对方无言以对,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母亲。母亲就是以这样一种处世为人的方式赢得了地方人的尊敬,也正因为母亲好强的个性,从而使我们兄弟能在当地赢得一席生存之地!</p><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信佛,心存佛念,初一十五都要敬观音,有一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在队里,母亲总喜欢乐善好施,帮助困难者。记得队里五保户罗二爹二老和唐大奶奶,母亲总是把他们记在心上,尽管家里忙不过来,也要经常去帮他们洗洗刷刷。每次家里有什么喜事,杀猪或逢年过节,母亲都会拿一个大头碗,给老人送去一些好吃的,三位老人一直念着母亲的好!……</p><p class="ql-block">“寸草春晖慈母心”。母亲的事,母亲的爱,母亲的好,母亲的苦,母亲的痛,母亲的恩情,为儿三天三夜诉不完。</p>  <p class="ql-block">突然,山脚路边一声气笛喇叭声打断了我对母亲的回忆。是小弟领着侄辈们赶来了,时间已是早晨八点多一点。</p><p class="ql-block">几分钟后,大家穿着雨衣雨鞋迎着毛毛细雨来到了山上。</p><p class="ql-block">立碑开始了,小弟首先在母亲的坟前摆好肉鱼鸡三牲和水果供品,四弟点燃蜡烛线香和钱纸并作揖,叫声山神土地,撒些盐茶米谷,敬上白酒。我负责烧钱子,二哥开始拿着铁钎斜扛在槽子里,几个孙辈们一起齐心协力把碑移放到铁钎上扶住,然后二哥把铁钎慢慢撬着松出来,让碑落进槽子里之后扶正,四弟拿出罗盘和线尺与二哥一起测量方向,直到碑与母亲的坟墓在一条直线为止。接着大家就往槽子里填粹砖石,二哥开始倒入水泥,然后用抹子抹平之后,小弟放了一挂鞭炮,以示树碑顺利完工。</p><p class="ql-block">碑树好之后,孙辈们又开始给奶奶的坟上培土,在爷爷奶奶的坟上插满了鲜花,一直忙到中午11点才下山。</p><p class="ql-block">回到家里,大家脱下雨衣雨鞋,聚集在一起,品茶喝酒,说着母亲的事!</p><p class="ql-block">“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现在每逢父母诞辰,清明节和中元节,除了远在外地工作的五弟一家不能赶回之外,必是我们兄弟率家人回家相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品着茶,喝着酒,聊着母亲那些事,将茶文化和酒文化融合在家庭文化氛围中!</p><p class="ql-block">我们给母亲树碑,不仅仅是一份怀念,更重要的是要将母亲生前树立的良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母亲一生的经历,母亲的品德,母亲的精神风貌,就像那“人间四月天”,那是春天中的最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