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窟寺,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坐落在黄河南岸、伊洛河北岸、邙岭之下的大力山。石窟寺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一说景明年间(500~503),原名希玄寺,宋代改称“十方净土寺”,清代改名石窟寺,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唐玄奘出家之地。唐太宗李世民等不少皇帝在此礼佛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寺后有120米长的石窟群落,有上万尊佛龛佛像,而第一窟中的“帝后礼佛图”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孤品,堪称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石窟寺是北魏皇帝、皇后举办礼佛的场所,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及北宋皇室曾在此举行佛事活动,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造像、碑刻等式。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像3尊,佛像7743尊,造像题记及其它碑刻186篇。</p> <p class="ql-block">石窟造像雕刻细致,内涵丰富,翩翩飞天,自然生动,超凡脱俗;帝后礼佛图构图完美、保存完整,充分表现了北魏皇室前往石窟寺礼佛的宏大场面,是北魏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堪称国家之珍宝,艺术之绝品,令人叹为观止。此外,石窟寺还保存有唐、宋、金、明、清各代碑刻、经幢百余通,记述了石窟寺的变迁及历代修葺情况。</p> <p class="ql-block">其中的《帝后礼佛图》是我国现存的石刻图雕(另一处位于龙门石窟的已不存在),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窟寺背山面水,环境幽雅,风光秀丽,被称为“溪雾岩云”的圣地,“石窟晚钟”为巩县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石窟寺南临洛水,背依大力山。山的上部为厚4.50米的黄土层,下为岩石层,露出地面的部分厚20米。石窟群就开凿在岩石层上。现有主要洞窟 5个,千佛龛1个,摩崖造像3尊及历代造像龛328个。</p> <p class="ql-block">石窟寺总计大小造像7743尊,造像题记及其他铭刻186则。造像题记包括北魏3则、东西魏10则、北齐29则、北周2则、唐代85则、宋代2则、时代不详的30则。</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石窟寺各窟被盗严重。第 3、4、5窟及千佛龛被泥砂淤埋三分之二以上,1954年清理了各窟内的淤土,新建了石窟寺保护房。1973年以后,国家多次拨款对石窟寺进行了全面化学合剂技术粘接、勾缝、修补。另外还修建了大型排水沟,扩建围墙和其他建筑。1954年起由石窟寺小学负责保护。</p> <p class="ql-block">石窟寺是继洛阳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它把佛教艺术的外来影响同中原汉族艺术相结合,摆脱了北魏早期深目高鼻,秀骨清瘦的特点,代之以面貌方圆,神态安详,多呈静态造像风格。因此,这里的雕刻既保留着北魏浓重的艺术特点,又孕育着北齐、隋代的雕刻艺术萌芽,形成由北朝向唐朝过渡的一种艺术风格,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