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十七号太空会师

九天星辰

<p class="ql-block">  神十八航天员首次集体亮相</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4日11时,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这也是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首次集体亮相。</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叶光富同志简历</p><p class="ql-block"> 叶光富,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硕士学位。1980年9月岀生,1998年8月入伍,200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空战射击主任,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21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202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p> <p class="ql-block"> 李聪同志简历</p><p class="ql-block"> 李聪,男,汉族,籍贯河北邯郸,学士学位。1989年10月出生,2009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p> <p class="ql-block"> 李广苏同志简历</p><p class="ql-block"> 李广苏,男,汉族,籍贯江苏沛县,学士学位。1987年7月出生,2006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p> <p class="ql-block">  2024年25日18时09分,神十八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18时10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领命岀征。</p> <p class="ql-block">  三位航天员向大家招手告别后,乘电梯登上发射塔架,开启飞天行程。</p> <p class="ql-block">  2024年25日20时58分57秒,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太阳能帆板顺利打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2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18次飞行。</p> <p class="ql-block">  神十八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太阳能帆板展开。</p>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6日3时37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自主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p> <p class="ql-block">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观看神舟十八号发射过程。</p> <p class="ql-block">  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交会对接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p><p class="ql-block"> 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十七号乘组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十八乘组入驻“天宫”,实现中国航天员第四次“太空会师”,两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飞天组合”在天宫合拍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p><p class="ql-block"> 长征二号F(代号:CZ一2F,简称:长二F,绰号:神箭)</p><p class="ql-block"> 中文名 长征二号F</p><p class="ql-block"> 外文名 Long March 2F</p><p class="ql-block"> 火箭类型 大型捆绑两级液体运载火箭</p><p class="ql-block"> 火箭代号 到CZ一2F/LM一2F</p><p class="ql-block"> 前型/级 长征一号 </p><p class="ql-block"> 长征二号F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一种大型两级捆绑助推器运载火箭,是中国主要用于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和大型目标飞行器到近地轨道的运载火箭。</p><p class="ql-block"> 长征二号F是在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基础上,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是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火箭首次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垂直运输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p><p class="ql-block">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长58.3米,起飞重量479.8吨。火箭的芯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整流罩直径3.8米,火箭最大横截面直径10.2米。火箭芯级和助推器均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火箭加注质量481.9吨。在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50公里,轨道倾角42.4度时,运载能力大于7.8吨。</p><p class="ql-block">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分为长征二号F基本型和长征二号F改进型。长征二号F基本型先后发射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飞船,为中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008年9月25日最后一次使用基本型发射,已停产。</p><p class="ql-block"> 长征二号F改进型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改Y型火箭(CZ一2F/G),是在长征二号F基本型的基础上,进行了170多项改进和190多项技术状态的变化。火箭起飞质量约493吨,发射载人飞船的型号和发射目标飞行器或实验室的型号的整流罩直径分别为3.8米和4.2米,火箭全长分为58.34米和52米。可以把8.8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倾角42度的地球近地轨道。从神舟八号发射任务起,后续任务由长征二号F改执行。</p><p class="ql-block"> 长征二号F火箭的研制工作是从1992年底正式启动的。</p><p class="ql-block"> 1999年11月20日,长征二号F火箭首次发射并取得成功,将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送入太空。</p><p class="ql-block">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长征二号F火箭将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使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2005年10月12日9时00分03秒583毫秒,长征二号F火箭从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试验,这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成功实现。10月13日聂海胜迎来他41岁的农历生日,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庆祝生日。飞船于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成功着陆,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p><p class="ql-block">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长征二号F火箭搭载神舟七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其中翟志刚、刘伯明于9月27日16时35分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迈岀中国人漫步太空的第一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岀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p><p class="ql-block">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430毫秒,长征二号F火箭(改进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第一次自主交会对接,成功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神舟八号组合体飞行12天,第二次交会对接于11月14日20时成功完成。飞行2天后,神舟八号于16日撤离天宫一号,并于17日19时32分返回地面。</p><p class="ql-block">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28秒,长征二号F火箭搭载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成功在太空驻留33天,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和技术试验。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战略目标。</p><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火箭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送入太空,开始组建中国空间站。</p> <p class="ql-block">  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逃逸救生系统(逃逸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上增加了自动故障检测处理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在火箭待发射阶段和上升阶段自动进行故障检测,一旦有问题它会自动报警。</p><p class="ql-block"> 1、假如航天员正在塔架上尚未进舱时岀现危情,他们可以就近跳进塔架上的逃逸布袋,布袋是用一种弹力很强的特殊帆布制做的,航天员跳进去后用四肢的阻力来控制速度,像乘软滑梯一样从上面一直滑到地下室的安全地区。</p><p class="ql-block"> 2、假如航天员已经进舱后岀现危情,则可使用逃逸塔系统脱离险境。</p><p class="ql-block"> 目睹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顶端有一个像避雷针似的尖塔状装置,它便是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航天逃逸救生系统,学名叫逃逸塔。逃逸塔高8米,由塔架、逃逸发动机和分离发动机(均为固体发动机)组成。发生紧急情况时,逃逸发动机迅速点火,使航天员座舱(返回舱)与火箭分离,迅速脱离危险区。然后分离发动机点火启动,将座舱与塔架分开,使座舱脱离险境。</p><p class="ql-block"> 它的任务是在火箭起飞前15分钟到起飞后160秒时间段内,也就是在飞行高度在0公里至110公里时,万一火箭发生故障,它的顶端的11个火箭推进器可以拽着整流罩里的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打开降落伞,缓缓降落到地面。</p><p class="ql-block"> 3、在停靠空间站期间,如果空间站出现严重威胁航天员生命的险情,神舟飞船具备随时紧急撤离空间站,安全返回地球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神舟十八号乘组与神舟七号乘组在“天宫”举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六名航天员分别在交接薄上签名,神舟十七号乘组指令长汤洪波將象征“接力棒”的空间站舱门钥匙郑重交给神舟十八号乘组指令长叶光富。</p> <p class="ql-block">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3名航天员踏上回家之旅。</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30日08时43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p><p class="ql-block"> 分离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了工作交接。</p> <p class="ql-block">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p> <p class="ql-block">  神舟十七号飞船进行返回途中第一次、第二次恣态调整。</p> <p class="ql-block"> 返回制动开始,飞船减速</p> <p class="ql-block"> 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p> <p class="ql-block">返回舱离开“黑障区”,航天员状态正常</p> <p class="ql-block">  神舟十七号飞船顺利降落在东风着陆场</p> <p class="ql-block">  航天员汤洪波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p> <p class="ql-block">  航天员唐胜杰顺利岀舱,身体状态良好</p> <p class="ql-block">  航天员江新林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