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初的旅游高峰过后,4月10日我们错峰出行,自驾游览东南沿海的福建和浙江,行程计划限定在二十天以内,五一节前赶回。</p><p class="ql-block"> 出行前查看了各地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基本上是阴雨天居多,但根据以往的经验,面临真正的大雨天气,也是不多的,所以心怀侥幸,还是按时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沿途城市、景点有:襄阳、泰宁、“云水谣”土楼、泉州、湄洲岛、福州、云和梯田、古堰画乡、缙云仙都、横店影视城、千岛湖和合肥等(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一 湖北襄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西安出发,首先来到湖北襄阳。我们游览了古隆中,参观了襄阳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襄阳古隆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三岁丧母,八岁丧父,与弟诸葛瑾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遂隐居于“隆中”。</span></p><p class="ql-block"> “隆中”位于襄阳城西约二十里,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诸葛亮隐居于此并没留下真跡,只有后世仰慕者留下的一些遗跡,但是隔空遐想诸葛亮的一生,仍令人十分感叹!</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隐居时躬耕田地,清康熙年间郧襄观察使赵宏恩在维修诸葛亮故居时,修建了躬耕亭,以表敬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人重建的“诸葛草庐”</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后人所建三顾茅庐的纪念堂“三顾堂”。以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策的历史。清代赵宏恩在维修时,又在原址基础上重建了“三顾堂”。现在所见“三顾堂”的一些雕塑应是现代人所作。</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张飞的塑像,他对于刘备“三顾茅庐”的那种不屑神态十分生动!</p> <p class="ql-block"> 我们按导航到达古隆中游客中心停车场,免费(70岁以上老者)乘坐景区摆渡车到“古隆中”牌坊,开始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在“三顾堂”门前有刘、关、张所骑骏马的雕塑,导游讲牠们依次分别是“的卢”、“赤兔”和“乌骓”。我“骑”的是张飞坐骑“乌骓”(又名玉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襄阳古城</b></p><p class="ql-block"> 襄阳古城始筑于汉高祖六年,有2800多年建城史。襄阳雄踞于汉水中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我们从临汉门进入,古城只有北街至鼓楼一段为步行街,游人可随意参观。</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襄阳古城”,值得参观的是以临汉门为中心的襄阳城墙和襄王府的绿影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襄阳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 城墙西段有一座东晋时期梁州刺史、中郎将朱序的母亲韓夫人的塑像,韓夫人曾率城中妇女增筑一道内城,成功地抵御了前秦符坚的进攻。为纪念韓夫人筑城抗敌之功,后人将这段城墙称为“夫人城”。</p> <p class="ql-block"> 从临汉门到古城中心鼓楼的街道是北街,也被称为襄阳美食街。</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中心建有“昭明台”(亦称钟鼓楼),是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网上介绍在昭明楼上建有“襄阳博物馆”,但到现场一问,才知已被搬走,令人十分失望!</p> <p class="ql-block"> 襄王府是明朝襄王朱瞻墡的府邸。府内建有气势恢宏、雕镂精美的照壁,照壁用不规则的绿矾石浮雕组装而成,被称为我国影壁四绝之一(北京北海九龙壁、大同九龙壁、大同文庙五龙壁和襄阳绿影壁)。</p><p class="ql-block"> 明末张献忠、李自成先后攻占襄阳,李自成还以襄王府作为登基之所。李自成撤离时将襄王府付之一炬,唯此影壁幸存。</p><p class="ql-block"> 注意到没有?“双龙戏珠”的珠子不见了!听讲解员说,这是李自成火烧襄王府时,同时殃及了绿影壁,绿矾石制作的珠子被烧掉落后,就再也不见踪影了。</p> <p class="ql-block"> 离开襄阳,经停安徽九江,进入福建的第一站就是泰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 福建泰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泰宁古城”是福建省西北的一座古朴典雅、秀丽的小城。这座小城不仅有江南保存至今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更有明代建筑的精品杰作“尚书第”建筑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城对游人开放,“尚书第”须购门票参观(老年人免费)。</span></p> <p class="ql-block"> 泰宁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却有着极为辉煌的历史,在这块福地人才辈出,曾出现过“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宋代泰宁就考出了两名状元、23名进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历代泰宁科举进士榜</p> <p class="ql-block"> 在“尚书第”的展厅中悬挂了“泰宁五魁”的画像(泰宁有六位历代夺得“五魁”的状元郎画像!)。</p><p class="ql-block"> 泰宁考出的首位状元是叶祖洽,北宋熙宁三年由宋神宗钦点为“龙飞状元”。当时泰宁名为“归化”,后来正是叶祖洽认为“归化”其名不正,向朝庭上书建议改名。宋元祐元年,宋哲宗赐“泰宁”二字为县名,至今已近千年。</p> <p class="ql-block"> 我们步入了尚书巷,沿着小巷可以见到许多明清时代的古宅、民居,小巷深处便是“尚书第”了。</p> <p class="ql-block"> “尚书第”大门上高悬红底金字的横匾“大司马”,表明这座府邸的主人正是明末兵部尚书李春烨。</p><p class="ql-block"> 尚书第又称“五福堂”,始建于明代万历末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它是一座明代典型的泰宁传统“三厅九栋”、砖木结构的建筑群,是迄今江南地区最完整、独具风格的建筑群,有“江南第一民居”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李春烨万历三十四年中举,随后三次赴京应试却均未及第,十年后考中进士,由八品的“行人”,逐步擢升至位极人臣的一品大员兵部尚书大司马…。</p><p class="ql-block"> “四世一品”是明熹宗朱由校亲题赐封给李春烨家族的莫大荣耀,福蔭其四代后人都能享有一品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 区区泰宁小城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才脱颖而出?从“归化”的县名就可以品味出,此地原本只是化外之地,到了五代十国时代,为避战乱,小城迎来了大量南迁的中原人,使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到了宋代又崇尚文治,“归化”县一时学风炽盛,弦诵之声相闻,兴办学宫、书院、私塾之风代代相传,南宋大儒朱熹在任漳州知府时,也曾到泰宁讲学…,如此的文化教育氛围,正是成就泰宁成为“学霸之乡”、盛产读书人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 南靖云水谣(土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泰宁,我们驾车往南去参观著名的“福建土楼”。福建的土楼群众多,为何我们唯独选中了南靖的“云水谣”,且听我慢慢道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还没到景区,在高速公路的“和平”服务区,我们就见到了土楼式的建筑,十分美观、大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云水谣”景区实行封闭管理,进入景区须购门票(老年人免费),在景区内住宿,私家车可以开进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 “长教村”是座南靖县很普通的小山村,由于一部“云水谣”电影而走红,在“云水谣”中见到的是秀美的山川、幽长古道、百年老榕树和神奇的土楼…,一时间令这个小山村声名远扬,参观、打卡者络绎不绝。后来当地政府索性把长教村改名为“云水谣”村,更便于游客前来游览。</p> <p class="ql-block"> 电影“云水谣”是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讲述两位有情人被无情的分隔在两岸,开始了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导演选择的这个拍摄地一半溪水、一半土楼,溪上的跳石和石桥、溪边的大水车、千年的古榕树群和鹅卵石铺就的幽长古道…,实在是最符合剧情的天然布景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溪边的鹅卵石古道,可以观赏到福建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p><p class="ql-block"> 但是为了去参观土楼,走过这漫长的鹅卵石路就太艰难了,稍不小心就可能崴了脚。</p> <p class="ql-block"> 在外有倭寇入侵、内有连年内战的情势下,举族迁移的北方汉人(客家人),不远万里,来到异乡安家落户,十分巧妙地创建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形式。“御外凝内”就是建造土楼的核心宗旨。</p><p class="ql-block"> 土楼建筑遍布于江西赣州、福建龙岩、三明,广东梅州、河源、韶关等地。据2018年不完全统计,福建永定区现存的土楼达2300座之多,而南靖县就有千余座土楼。</p> <p class="ql-block"> 在“云水谣”,我们沿长教溪往南行走约1公里就见到了各种园形和方形的土楼了。土楼是多层住宅结构,房间的窗户朝外,房门朝向土楼内,同层的房间都用通廊相连,土楼的中心广场一般都挖有水井…。</p> <p class="ql-block">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六群是由永定县的“初溪”、“洪坑”、“高北”;南靖的“田螺坑”、“河坑”;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四楼是“衍香楼”、“振福楼”、“和贵楼”和“怀远楼”。</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参观的是四大土楼之一的“和贵楼”,这是一座方形土楼,建有五层住宅,是南靖最高的土楼。整座土楼是建造在沼泽地上的,历经200多年仍然坚固稳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 泉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国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海港城市。在2021年,我国申遗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次到泉州旅游,选择了几处网上推荐的景点,以期更好地了解泉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清源山(老君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南靖出发,首先来到了泉州北郊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清源山”。清源山上的景点众多,但由于我们已不是爬山的年纪了,所以只选择在山下瞻仰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老君岩山门”外建有曲尺状的上下两级平台,表示阴阳八卦的变型图案,阴阳两圆处分别立有“老君岩”和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的天然石头…。/</span></p> <p class="ql-block"> 老君造像是道教石刻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它是由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雕刻而成。石像高5.63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故有后人在其侧立有石刻“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p> <p class="ql-block"> 哈哈,蹩脚的摄影师在给我照像取景时,偏偏丢掉了这关键的“一”字!</p> <p class="ql-block"> 离开清源山,我们来到了入住的酒店。为便于参观“泉州博物馆”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我选择的酒店就在这两个博物馆旁边。遗憾的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内部装修不开馆,我们也只能参观泉州博物馆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泉州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要了解泉州的历史,到“泉州博物馆”参观是最便捷的。而这个博物馆的展馆标题是“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应是以泉州为中心扩展到整个闽南(包括台湾)文化历史演变的介绍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泉州地域的先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闽越文化。到了汉晋时代,中原战乱不断,大批士庶南渡,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这些南下的“晋人”沿江而居,“晋江”由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泉州始建于唐代。唐末五代时期,“晋江王”留从效对泉州的城市建设和规划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百姓尊称为“泉州之父”。他在扩建城郭时,在城四周种了许多刺桐树,(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古泉州时从海外引进)这些高大繁茂、花红似火的刺桐妆点了泉州,由此泉州又被称为“刺桐城”。</p> <p class="ql-block"> 泉州作为港口城市,航海业与造船业是相辅相成的。在宋元时代,泉州这个当时全国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所造的海船以载重量大、设备周全、稳固性好、适航性强而著称。泉州的造船业已成为泉州海上贸易的强大依托和保证。</p> <p class="ql-block"> 泉州到宋元时代,逐渐发展为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起点,曾与100多个国家、地区通商贸易。那时的泉州,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成为了世界海洋贸易中高度繁荣的一个商贸中心。</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正是由泉州返回欧洲的。他在泉州到处见的都是盛开的红色刺桐花,于是在他记述旅行经历时,称泉州港为“刺桐港”,这个称谓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整个闽南地区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郑和下西洋等),也是抵御倭寇、收复台湾的海防前沿(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等)。</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也展示了以泉州为主的整个闽南地域璀璨的特色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洛阳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二天一早,我们驾车到泉州东郊参观了一座千年古桥---洛阳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广东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是中国首座跨海梁式大石桥(桥长731.29米宽4.5米)。洛阳桥是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下,历时六年(1054~1059年)修建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洛阳桥是泉州海运码头至陆地转运地的连接枢纽,它的建成对发展泉州的海运业贡献巨大。</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在泉州会出现“洛阳”桥呢?专家分析认为,这与历史上多次大规模中原移民有关。闽南客家人的祖先大多来自河南河洛一带,这些移民说河洛话,穿中原衣,自称河洛郎,用家乡的地名命名新居住地。在当地现在还有洛阳镇、洛阳河呢,有座“洛阳桥”也挺自然的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开元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泉州作为世界海泽贸易的港口,多元文化荟萃,遗存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宗教设施齐全。老君岩是道教圣地,而开元寺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了。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最初叫“莲花寺”,唐玄宗开元26年诏告天下,要求各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此寺遂改名“开元寺”。</span></p> <p class="ql-block"> 参观开元寺,以南门进入,迊面就是“大雄宝殿”。游人络绎不绝,不时可以见到来往的姑娘们身穿汉服、头戴簪花,十分秀丽。一问才知道,“簪花围”起源于宋代,是泉州的非遗民俗。簪花的颜色和材质有着特定的寓意,例如茉莉花代表纯洁和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我在开元寺一个照壁上,看见雕有一个酷似麒麟的动物,实际上牠是“犭贪”(念tan),是一只天界的神兽。仔细一看,牠并不像麒麟,长相丑陋,张着血盆大口,牠呑食了无数的金银财宝,但仍不滿足,见到太阳从东海冉冉升起,还想一口呑掉,却因跑得过急跌进大海被淹死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弘一法师(1880~1942)</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建有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双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始终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 西塔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为木塔,几经重建,易木为砖,到宋代才改为石塔(1228~1237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东塔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也是木塔。后经多次重建,于南床嘉熙二年改建为石塔(1238~1250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东塔于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西街与泉州钟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出开元寺南门,就来到了西街。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代,西街就象征了泉州的繁荣,是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今天的西街就是一条美食步行街,尤其在晚上更是热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西街朝东行至东街的十字路口中央有一座白色的建筑“泉州钟楼”。这可不同于一般的钟楼古建筑,它融合了欧洲风格与闽南特色,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泉州钟楼始建于1934年,是由留英设计师设计,楼高13.8米,钟楼结构简洁、线条明朗,顶部四面都有时钟报时,圆形基台上四柱支撑了整个钟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六胜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驰离泉州,朝东南方向行走30余公里便来到了六胜塔下。在泉州湾中部石湖半岛北端的金钗山上高高地耸立着的这座“六胜塔”,实际上就是一座指引船只航向的“灯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六胜塔始建于宋代政和年间,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石塔。石塔是宗教人士、商贾和平民共同募资建成的,体现了宋元时代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六胜塔是商船经泉州湾驶入晋江、洛阳江沿岸港口的重要地标。在明清时代的海图,甚至在美、日现存的历版海图上都清楚的见有六胜塔的图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崇武古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在泉州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崇武古城”。崇武古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突出部,在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是一座为抵御倭寇而建的滨海石城,始建于明朝洪武20年(1387年),是明初所建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城。古城依山海之势而建,攻守兼备,具有较强的军事防御功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看见在城门旁不远的城墙下部有一处破洞,原来这是1938年日军战舰炮轰崇武时留下的弹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在崇武古城墙外,沿海边的狭长地带现在已被开发成“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要参观古城绑定了参观博览园,必须要购买门票才能进入,当然对老年人还是免费的。</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博览园中,见到有稍加雕刻,利用天然石造成的海龟和鱼,觉得还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 离开“崇武古城”,我们就驶向自驾游的下一个景点--湄洲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五 湄洲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湄洲岛要求生态立岛,推广零排放清洁能源,实施全岛电动化出行,外地旅客的车辆不能登岛,只能留放在渡口的停车场,而旅客则乘轮渡过海登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到“文甲码头”停好车,取出进岛的行李,来到售票窗口后得知7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乘船,对老者还是挺厚道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渡轮定时开船,航行10~15分钟。由于航行班次多,船舱并不拥挤,不一会儿就到了湄洲岛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预订的民宿负责免费到码头接送,电话联系后,接我们的电瓶车很快就来把我们送到旅馆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预订的是“海景房”,窗外应该便是台湾海峡了。店家宣传的亮点是可以躺在床上看日出,只可惜我们住的这两天早晨并不晴好,无缘欣赏这东海的日出了。</p> <p class="ql-block"> 在岛内的交通我们只有靠“滴滴打车”了,好在打车并不需要久等。当地比较时兴包车旅游,由于我们想去的景点并不多,就不打算包车了。 </p><p class="ql-block"> 这次到湄洲岛主要就是想来瞻仰“妈祖庙”、了解妈祖文化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湄洲岛妈祖庙</b></p><p class="ql-block"> 湄洲岛妈祖庙始建于宋代(公元987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历经元、明、清代的多次扩建形成了现今的规模。虽然现在在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妈祖拥有2亿以上的信众,也陆续兴建了数千座“妈祖庙”,但湄洲岛妈祖庙被尊称为“祖庙”,每年仍有众多香客前来朝拜。</p><p class="ql-block"> 今年农历三月廿三是妈祖的诞辰日,我们来的当天是三月初十,朝圣的信众就已经不断地拥入祖庙,虔诚地表答对妈祖的敬仰之情。听一些信众说,不提前来朝拜妈祖,只怕以后都挤不进来了!这种虔诚的信仰,深深地感动了我,难怪有人说,妈祖的诞辰日(三月廿三)和妈祖升天日(九月初九)期间,湄洲岛朝圣旅游的盛况空前,犹如“东方麦加”!</p> <p class="ql-block"> 妈祖庙内鼓乐齐鸣、鞭炮声声,祈祷的信众热情高涨。也许是每年都要经历这种场面,庙宇的管理井井有条,并设定了专门烧纸的铁炉和燃放鞭炮的隔档…。</p> <p class="ql-block"> 在“妈祖文化园”山顶立有一座妈祖像。这是由厦门大学美术学院的李维祀教授设计,1989年奠基,1991年落成(石像高14.35米,由365块花岗岩组成)。</p><p class="ql-block"> 妈祖诞生于公元960年,今年已是她1064年诞辰了。将妈祖作为心目中的保护神和崇拜偶像的海内、外沿海地区华人,必将会来到湄洲岛“祖庙”朝圣祈福的。</p> <p class="ql-block"> 在妈祖庙的后山,修建了庞大的“天后新殿建筑群”,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妈祖“天妃故里”</b></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参观了妈祖出生和生活的故居“天妃故里”,探寻了妈祖文化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妈祖原名林黙,生前以救助渔民和航海者而闻名,据说有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为了给海上的船只指引航向,万不得已之下,她竟不惜点燃自家的房屋…。她经常组织当地百姓救助海上遇难者,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林黙终因救助渔民而不幸遇难了。</p><p class="ql-block"> 当地渔民为了纪念这位侠女,给她建庙祭奠,并且在出海之前必去拜祭,以求平安。久而久之,林黙娘逐渐被神化,成为了各地所建“天后宫”、“天妃宫”、“圣母庙”中所共同祭拜的海上女神“妈祖”。宋、元、明、清历代对妈祖均有褒封,清代封“天上圣母”。妈祖亦被联合国授予了“和平女神”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妈祖通常被描绘为头戴冕旈、身着霞帔、手执如意的形象,神威显赫,雍容端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鹅尾山神石园</b></p><p class="ql-block"> 由于天气阴沉还不时有雨,我们就不打算去沙滩看海了。下午去了湄洲岛最南端的鹅尾山神石园。网上所介绍的奇石、怪石,到实地一看,太平常了!</p><p class="ql-block"> 湄洲岛之行圆满结束了,明天我们将前往福州继续旅游行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六 福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湄洲岛乘船回到“文甲码头”后,见到停放了两天的爱车安然无恙,十分欣慰。码头停车场收费标准为30元/天,缴费后我们就出发前往福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湄洲岛离福州很近,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来到福州,顺利入住预订的酒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福州有一位我的老同学老陈。这次自驾游之前,我便与他联系过,约好下午在福州著名的景点“三坊七巷”的门口见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几十年未曾谋面,下午相见彼此都很感慨。岁月如梭,当年意气风发的年青人,如今都已成为了耄耋老者,好在大家都还康健…。老陈十分热情,他不但亲自全程陪同,还专门邀请了他女儿的同学小李当“兼职导游”,陪我们游览福州,真是太感谢老陈和小李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三坊七巷(二梅书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从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南后街”的北端进入景区,南后街的西侧有坊,东侧是巷。小李带我们进入了东面第一个巷是“郎官巷”(东面原来的第一个“巷”应是“杨桥巷”,但它已被扩建为“杨桥路”了),宋代刘涛曾居此巷,后其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巷得名“郎官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郎官巷我们游览了大儒林星章的故居“二梅书屋”,现为“福建民俗博物馆”。书屋前栽有两株梅花,故称二梅书屋。林星章是清道光年间的进士、颇有名望的教育家,是清代凤池书院(福州一中的前身)的山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福建民俗展示</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可以见到怪石嶙峋的“雪洞”,这是福州明清时期的典型民居特点,用糯米、红糖、石灰等材料调制筑成的雪洞,既可作为小巧玲珑的通道,又因气流在石壁凹凸面的回旋,能使人产生丝丝凉意…。</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花厅园林,由于受庭院所限,被称为“方寸园林”。但它构思新颖、建造精良,仍是文人墨客修身养性、隐于闹市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二梅书屋”横跨了郎官巷和塔巷,我们从郎官巷进入,参观后的出口就到塔巷,小李安排我们接着游览“小黄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三坊七巷(小黄楼)</b></p><p class="ql-block"> 东晋战乱,衣冠南渡,中原黄氏入闽聚居一巷,被称为黄巷。唐进士黄璞居此时,建楼阁名黄楼。相传唐末黄巢起义领军进福州时,听闻黄璞因悉心侍奉病卧在床的老母并未逃离,下令士兵“灭烛而过、勿扰其家”…,黄巷因此名声远扬。</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楼几经易手,清初时黄楼毁于一场大火,后经清代梁章钜对黄楼进行了多次修葺,才有今日这番模样。修葺后,梁章钜并未改称“梁楼”,而仍然唤作“黄楼”,即现在的“小黄楼”。</p> <p class="ql-block"> “小黄楼”花厅的建造,做工考究,雕刻精巧,楹门窗户都用楠木,梁架上描龙绘凤;对面的园林有太湖石垒成的假山,小巧的鱼池,拱形小石桥跨越其上…。</p><p class="ql-block"> 小黄楼园内亭台楼阁有鲜明的福州地方建筑风格,而园内小桥流水,清幽雅静,又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是福州市目前保存最秀美、且小巧玲珑的古式花厅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小黄楼从清代开始,基本上都是由梁氏家族传承的,直至当代的梁守槃。</p> <p class="ql-block"> 同样“小黄楼”也是横跨了“塔巷”和“黄巷”两条巷子。小黄楼的正门在黄巷。</p> <p class="ql-block"> 出了黄巷,在南后街的街对面就是“衣锦坊”了。小李又带我们进了衣锦坊,游览下午最后一个景点“水榭戏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三坊七巷(水榭戏台)</b></p><p class="ql-block"> “水榭戏台”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后经多次改建。水榭戏台所在宅院原为清代孙翼谋故居。</p><p class="ql-block"> “水榭戏台”最大的特色是厅前水池池底涌泉,长年不涸,养有水族,池东西两侧是假山、雪洞,在水池中建有戏台,坐南朝北,三面临水。戏台中隔天井,面对双层楼阁,楼下是主人会同亲朋好友品茶、听曲和看戏的大厅,二楼则是內眷们的座席。</p><p class="ql-block"> 每年正月初三办春酒或有婚嫁喜事时,主人会请戏班到水榭戏台演戏助兴,水面对声音的反射,起到了天然音响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小李很紧凑地带我们观赏了“三坊七巷”的三处精华。如若没有这个好导游,我们也只能是“走马观花”,那能是驻足观花呢!</p><p class="ql-block"> 夜晚时分,我们又到“南后街”来观看夜景。这条步行街两旁商铺灯火通明,游人熙熙攘攘,十分热闹。</p><p class="ql-block"> 看见没有,路旁有一棵树的轮廓是不是很像“心”?这还是许多青年男女的“打卡地”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福州鼓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传其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时,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经于老陈商议,都觉得我们这个年龄爬山使不得,所以鼓山十八景就不去了,咱们就去鼓山涌泉寺参观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鼓山涌泉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第二天一早,我们讲好分别出发,在鼓山景区大门前集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福州为了鼓励绿色出行,从今年春节开始,所有公交车、地铁在每天下午5:30以后、以及各节假日全天,免费向民众开放!你没有听错,是免费向全体老百姓开放。在地铁站内,见到眼前的检票闸口全部被打开的情景,实在使我有点震撼。福州市当局的这种做法值得称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鼓山涌泉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集合后,小李带我们乘坐景区摆渡车上山,前往涌泉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唐代,鼓山已建寺,名“华严寺”,唐末被毁。五代时,闽王王审知请国师神晏在原址修建新寺,名“国师馆”,后因寺内有罗汉泉又改名“涌泉禅院”。到明代改名为“涌泉寺”。</span></p><p class="ql-block"> 涌泉寺山门保留了唐朝建筑风格,建有一座有框无门的空门,门柱上镌刻着一副短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寺内“罗汉泉”及其传说</p> <p class="ql-block"> 涌泉寺这座千年古刹面貌庄严、规模宏伟、工艺精巧、殿宇辉煌。素有“闽刹之冠”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涌泉寺门前两侧有一对“陶瓷千佛塔”,塔高6.83米,是宋代元丰五年用陶土分层烧造、拼合累叠而成的,两塔均贴有1078尊佛像。这种烧制极其精美、体积如此巨大的陶制宝塔,国内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寺内的藏经楼建于凊代,藏有佛经两万多册。</p><p class="ql-block"> 在藏经阁我们有幸看到了“血经”,它是历代高僧刺血书写的经书。在涌泉寺藏经阁内存有579卷珍贵的“血经”,这些佛经中的孤本是涌泉寺之宝。</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见到了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刻写的经书。贝叶经之稀罕被称之为“佛教界熊猫”。在涌泉寺藏有缅甸和印度的贝叶经。</p> <p class="ql-block"> 小李经与寺院联系,同意我们进入“方丈”室观看铁树。院中栽有两雌一雄共三株铁树。据说分别为闽王王审知和神晏国师所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鼓山摩崖石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涌泉寺的名人题句甚多,最集中的是在“灵源洞”两侧,荟萃了自宋以来300多处的题咏。行、草、隶、篆诸体俱备,犹如天然石刻的书法宝库,有誉称为“东南碑林”。灵源洞下的“寿”字高达4米,相传为朱熹所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对“喝水岩”有一个传说:900多年前神晏国师在此处涌经时,灵源洞下涧水喧哗,便大“喝”一声,把流水止住。从此涧水改道从东侧观音阁涌出,灵源洞的溪流也就干涸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福州烟台山</b></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小李还带我们逛了“烟台山”,因在明代为防倭寇侵扰,在此设立过烽火台而得名。明代开始,福州成为了出海贸易的通商口岸,烟台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而被洋人所喜爱,逐渐成为了福州的领事馆区、外贸基地和航运中心。西洋式建筑随处可见,因而获得了“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阳光替我“染发”了</p> <p class="ql-block"> 告别了老陈、小李,实际上也告别了福建,我们将前往浙江旅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七 丽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游览丽水的三个景点都是全国知名旅游风景区:云和梯田、古堰画乡和缙云仙都。</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丽水之云和梯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福州出发,一路忽阴忽雨,下午1:30到达“云和梯田”游客中心,听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观赏云和梯田有两条途径,一是乘坐缆车上山,第一站是“九曲云环”,第二站是“白银谷”(山顶);二是自驾车上山。我们选择坐缆车上山(全程往返120元/人)。但4:30后缆车便关闭了,我们只能是先到山顶,再顺路下行,抓紧时间就是了。这时景区下着毛毛雨,雾气很重,真不知道能看到什么景色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好在已是下午了,几乎没有上山的游客,我们单独坐了一架缆车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缆车上观景、拍照。随着缆车爬升,我们的视野也越来越宽阔,看到了形状各异的梯田,但由于季节的关系,不是旱地的绿色,就是水田反光的镜面…。</span></p> <p class="ql-block"> “云和梯田”距离丽水市云和县10公里,早在唐初便有开发,兴于元、明,距今有千年历史。云和梯田体量巨大、震撼力强、四季景观独特,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p><p class="ql-block"> 2018年“杭州商旅集团”承接了景点开发,先后投入18.8亿元,完善了景区配套设施,于2024年成功入选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山顶游览了一个小时,山上仍下着毛毛雨,但雾气不太重,还是可以看得清景物的。我们游兴不减,仍拍了一些照片,还见到有人操作无人机游玩…。</p><p class="ql-block"> 我们回到缆车站点时,询问上来的游客,知道下面景点的雾大得很,什么都看不清。我们坐缆车经过时,果然雾气很大,于是就没下车,直接下山了,这时才4:00,真可以说是“蜻蜓点水”式观景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丽水之古堰画乡</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驾车从游客中心驰出,就直奔“古堰画乡”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按导航指示,车刚停到景区的民宿门口,当店老板得知我们是来住店的房客后,没等我们卸下行李,就热情地带我们赶去景区“定时摆拍”的拍摄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还好这种定时“摆拍”还没结束,码头上游客争相寻找拍摄位置拍这个“暮色帆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江面的雾气是飘浮不定的,时而稀薄、时而浓重,的确有点“仙气”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 “古堰画乡”是由瓯江两岸的碧湖镇“古堰”和大港头镇“画乡”组成的,是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画乡”突出了文化旅游的特色,有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建有的丽水巴比松陈列馆、丽水油画院和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热衷于“住在风景中画风景”!画乡的真山真水,自然古朴的江南小镇…,都是“巴比松”画派最好的创作素材。</p><p class="ql-block"> 原打算第二天上午到对岸去参观“通济堰”的,但天公不作美,清晨开始大雨不停,我们也只好放弃这个景点,冒雨继续前行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丽水之缙云仙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缙云仙都对外实施交通管制。自驾车辆必须要提前告知所订民宿进行报备,才能进入“缙云仙都”景区。在景区内各景点均有免费停车场提供给游客,十分方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古缙云山,相传是黄帝升天之地。在唐天宝年间,刺史苗奉倩上报玄宗曰,有缤纷彩云回旋于此山,山谷内乐声震天…。唐玄宗惊叹说:“这是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亲自题写“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而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进入景区不远,就来到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岩宕书房”。这里原来是一处采石场,经过很有创意地改造,成为了读书和休闲的场所,是游客的“打卡”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岩宕书房</span></p> <p class="ql-block"> 到仙都最值得游览的就是“鼎湖峰”。鼎湖峰又称“天柱峰”,状如春笋拔地而起,高的160余米。相传轩辕黄帝曾置炉于峰顶炼丹,丹成后黄帝乘赤龙升天,而丹鼎坠落而积水成湖,故称鼎湖。</p><p class="ql-block"> 进入“缙云仙都地质公园”,园内山青水秀、步步为景,沿“好溪”上行,很远就可以见到亭亭玉立的“鼎湖峰”了。</p> <p class="ql-block"> 走“登仙桥”跨过“好溪”,我们就进入了轩辕黄帝史迹区域了。传说当年黄帝打败炎帝,一统天下后,一路浩浩荡荡南巡至此,见仙都山若腾龙、水似游龙、紫气如虹,便于此地支鼎炼丹,并建了新的行宫“天子都”。后由唐玄宗敕改为“黄帝祠宇”,这里逐渐就成为了与“黄帝陵”相呼应的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下午我们就来到“朱潭山”游览。南宋时期,著名大儒朱熹到仙都讲学,时常来此游憩于山野、泛舟于碧潭。后人遂将此潭称“朱潭”,潭边之山为“朱潭山”。</p><p class="ql-block"> 朱潭山风景秀丽,长桥横亘、杨柳婆娑,是拍照的好去处。听民宿老板讲,每逢周末傍晚,会有农夫牵牛过桥,供游人拍照,是绝佳的“打卡”地。可惜今天并非周末,我只好从网上选了一张照片供读者观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八 横店影视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缙云仙都一个多小时就到横店影视城了。来横店,我最想观看的是复原了的“圆明园”---圆明新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车停进了“圆明新园-长春园”的停车场后,我们到售票处了解到,各主要景点门票均为180元/人,老年人享受七折票价;如果购买两个景点的门票,可以另送一个景点…。我原本就想来看圆明新园和秦王宫的,于是就买了两个景点的门票(两人两景共504元),上午九时就进入了圆明新园长春园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圆明新园-长春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圆明新园是由民营企业家徐文荣老先生发起并亲自组织于2008年开始启动的,该项目投资300亿元,按1:1的比例,复原了北京圆明园95%的建筑群。以一位中国农民的爱国情怀,当时已八十高龄的徐文荣亲任总指挥,历尽艰辛、夜以继日地加紧建设,赶在纪念北京圆明园被毁155周年的公元2015年,使崭新的圆明新园在横店重生,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意义!圆明新园全部春、夏、秋、冬四个园区于2016年相继建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进入长春园(夏苑),首先见到的是“海晏堂”,对我们而言,更加耳熟能详的却是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报时喷泉”。(从多次的新闻报导中,我们了解到,为了追回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吋盗走的十二生肖的铜制兽首,经多方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现在已追回了八尊…。)</span></p> <p class="ql-block"> 新长春园中有充滿异域风情的西洋景观。还原了当年乾隆帝扩建圆明园时,由郎世宁设计,移值的西洋园林建筑如:“海晏堂”、“谐奇趣”、“大水法”等。</p><p class="ql-block"> 园区特别大,我们在园内游览时下雨不停,时大、时小,虽然这并未影响我们的兴致,但比较遗憾的是所拍照片太过灰暗了,虽经过一些修饰,仍不理想。</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大水法”前,我有点激动。记得几十年前还在上学时,我们曾到圆明园遗址参观,看到了一些残存的西洋式柱子,经介绍知道这是被八国联军烧毁的“大水法”的建筑残留…。现在见到了被复原的“大水法”竟如此壮观!火烧圆明园的强盗们不可饶恕!</p><p class="ql-block"> 我从网上摘取了一张北京圆明园的“大水法”残留,以作对比。</p> <p class="ql-block"> “新长春园”还特意新增了英、法、美、俄、日、德、意、奥等八个国家的建筑,导游介绍说,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我只找到了德、美、奥、俄和法国五个国家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园里也有一些中式建筑,其中有一座绿色的“五竹亭”是乾隆皇帝特意为他所宠爱的香妃建的。香妃在做礼拜时,乾隆不願打扰,只好在此等侯她…。</p><p class="ql-block"> 在法国的大剧院里,我们还观看了一场介绍圆明园历史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广州街·香港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新长春园有一个叫“御厨轩”的餐馆,心想消费水准一定不低,那知进去一看,原来是个卖中式快餐的小店,价格和服务都挺很亲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午餐后,我们先去逛了一下赠送的“广州街·香港街”景点,进入园区看到的街道佈景,实在是比较一般。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匆离开了。</span></p> <p class="ql-block"> 我所预订的酒店就在“秦王宫”旁边,所以从“广州街·香港街”出来后,我们就先到酒店办理入住手续、稍事休息后,就直接步行去参观最后一个景点“秦王宫”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秦王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秦王宫”是1997年为拍摄电影“荆轲刺秦王”而建的。它以秦咸阳宫为原型、设计师们用四年时间设计、建造成的雄伟壮观的宫殿群,占地800余亩。后来有许多拍摄的电影都到“秦王宫”取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走进“秦王宫”,眼前如此庄严、雄伟的气势,的确使我有被震撼了的感觉!秦王朝雄霸天下的气魄,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游客不太多,但见有不少青年男女,穿着唐装汉服在这里拍照。这些悉心装扮的俊男靓女与古香古色的宫殿建筑,倒也十分和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景区内的“形形色色”</p> <p class="ql-block">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与秦王在殿前周旋的情景应该就是在这里拍摄的。</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游客只要花钱就可以当一回“皇帝”或“女皇”,在秦王的宝座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早晨刚到横店影视城时,还是雨天,等我们从秦王的宫殿中出来时,雨过天晴了。在久违的阳光下,我禁不住想多拍些照片,但再也补不回来已经过往的遗憾了。</p><p class="ql-block"> 横店影视城的参观圆满结束。天气开始放晴,大概率明天有一个大晴天,正好游览“千岛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九 千岛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游“千岛湖”有许多不同的游法供你选择(如豪华游、观光游、夜游;有中心湖区游、东南湖区游等等),我们选择的是中心湖区游,提前预约了D组12:00~12:40登船的船票(70岁以上免门票,船票55元/人)。当我们从横店影视城赶来时,已过了11:20,把车停在中心湖区停车场后,我们直接奔向码头。由于预订了船票,凭身份证就直接登船了。我们乘坐的是双层客船“千岛湖311号”,登船后被告知坐在底层的游客不能出舱,想到甲板上拍照的游客可以每人缴33元“升舱费”到二层,我们升舱到了二层,几个舱房内沙发长椅和长条茶几,果然要豪华些,还每人发了瓶矿泉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2:00船开了。船上配有一个导游,通过广播向我们适时介绍所要登的岛上的情况、游客返回登船的时间和码头、注意事项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湖面上航行十分平稳,我们还见到了游客定制的豪华快艇和伯爵号观光轮,当然选择乘这些船,费用要高得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听了导游对千岛湖历史的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所谓的“千岛湖”,是1984年才被命名的,在之前这里就是“新安江水库”。记得在解放初就听说,新中国建国初期的这个重大的水利工程:在浙江新安江上拦河筑垻、建发电站。</p><p class="ql-block"> 拦河筑坝后,水库的水位上升,浙西这片丘陵地带被水淹后,露出来的星星点点的小山包,就成为了湖中大小岛屿,据统计共有1078个小岛。“千岛湖”经过了多年的修建,已打造成为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首先要登的是“渔乐岛”,这实际上是由两个小岛组成(中间用浮桥连接)。在这个岛有自助餐厅,可以自行解决午餐,还可以选择一些水上项目游玩。午餐是每位45元或55元两种自助餐;水上项目有摩托艇、水上“飞人”等。</p><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饭,我们慢慢悠悠地朝着登船码头的方向,边走边欣赏风景,倒也自在。</p> <p class="ql-block"> 在湖上航行了一阵,我们又来到今天要登的第二个岛“梅峰岛”。梅峰是座较高的山,登岛后可以坐缆车到梅峰山顶观群岛,往返缆车60元/人。</p> <p class="ql-block"> 游船在湖面航行时,我们可以自由地来到甲板上观景、拍照,升舱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登的最后一座岛是“月光岛”。这座岛以爱情文化为主题,进岛后沿途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锁和钥匙,到处还可以见到游人留在岛上的“连心锁”。“月光岛”由四座小岛连成,中间有鱼乐、幸运、状元三桥相连。导游再三告诫说,中间的路有点长,并且是上、下坡,建议大家乘坐摇橹船摆渡(每位40元)。我们乘坐小船靠岸后,又通过一次状元桥,讨个彩头。然后来到登船码头,找到我们的“千岛湖311”,登船后不久便开始返航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font-size:20px;">十 合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千岛湖”,我们便踏上了归途,当天中午来到了合肥,办理好酒店入住手续、安置好后,我顺便去参观了“李鸿章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李鸿章故居”的建筑平淡无奇,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成为了李鸿章生平的展览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在学历史时,对李鸿章基本上是持否定评价的,认为他早期镇压农民起义;他对洋人软弱退让,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一手组建的“北洋水师”,与日寇海战不堪一击…。但是从展览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在兴办洋务过程中,无论是在创办企业、修建铁路、还是在培养洋务人才方面,还是办了些实事、做出过一定的历史贡献的,不应该对李鸿章全盘否定。我认为客观地评价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是可取的。</span></p> <p class="ql-block"> 从合肥出发,经停南阳,我们于4月27日返回了西安, 往返车程4500余公里。历时18天的福建、浙江自驾游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结束感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对于北方的游客而言, 这次闽、浙游的时间段有点晚了,清明后雨水太过充沛,晴好天气稀缺,再加上气温一高,闷热的感觉很难受。因此我认为选在三月中、下旬出行会更好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由于受到气候和时间的限制,有些景点未能尽兴,例如像泉州、福州这种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和丽水的三处国家级风景区,我都很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夠再去故地重游一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