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十三讲-李连胤老师讲国学以经解经

学风(拒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编辑:学风(军 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诵读:学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品:李连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来自于汉学文化传承小组及网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了凡四训》第十三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李连胤老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大家早上好!我们每周二早上七点,一个小时《了凡四训》的学习。在去年年底《了凡四训》讲过一遍,我们用了大概三天的时间。与此同时,我们每周二还在进行《了凡四训》的分享。</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说:“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是无量义,我们要一遍一遍地学,一遍一遍地讲,大家也要一遍一遍地听。我们第一遍、第二遍或者第三遍,我们求的是一个理解。而我们在三遍以后我们不求理解,因为理解是意识心。<b>我们求一个什么呢?求一个熏修。因为只有熏修才能够生出智慧,也就是般若大智。“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这个嗜欲也就是欲望、习气,我们需要慢慢地把它化掉,一点一点地拿掉它。</b>而拿掉这个欲望的方式很容易,但是需要大概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往往明白道理,但是做起来有些难。就是说坚持三个月,坚持不住。能坚持三个月必然有效果,但这个坚持有条件,就是我给大家讲的:以念破念、摄耳谛听。<b>以念破念依靠的是什么呢?是经典,经典是净念、是空、是无。摄耳谛听是我们从口中发出这个声音听回到耳朵,第六意识一旦被摄住,我们前五识瞬间都不发挥作用,久而久之我们内在的良知就会觉醒,这个时候人就能逐渐地超凡入圣,所以我们学习《了凡四训》是一个不断下功夫的过程。</b></p> <p class="ql-block"><b>  另外传承小组的课程是相对很系统的,我们从《大学》入门,从《了凡四训》入门,这是给大家开两扇门。我们讲《大学》、讲《了凡四训》,涵盖了儒释道的很多经典。</b>因为我们是用以经解经的方法,所以在讲《了凡四训》的同时,儒释道的一些理念我们都融入进来了。我们在讲《大学》的同时,儒释道的理念、本体论和方法论都融进来了。所以希望大家听课要系统完整地一遍一遍地听,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现在有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不听课、不学习,那我们如果不听课、不学习,我们无法有真正的改变。那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们往往把自己荒废掉,这个非常可怕。我们要一天有一天的进步,一天有一天的功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周易》里边告诉我们“日新之谓盛德”,就是每天都能够有进步,这个进步是每天烦恼轻一点,每天智慧长一点。而烦恼轻,智慧长,怎么断这个烦恼?给大家无数次的分享,烦恼是附着在清净心上,它是一种障碍,而这种障碍是来自自私自利。</p><p class="ql-block"> 我们以“我”为出发点的一切思考都会消耗我们的能量,消耗能量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习气,这个习气会附着在我们的清净心上,附着在清净心上之后我们的智慧就被遮蔽住了。</p> <p class="ql-block"><b>  那我们除掉它的方式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不断地以念破念或者摄耳谛听,让新的念头不产生,我们时时刻刻用一个净念对治杂念,新的念头不产生,老的念头就会自然消亡。</b>我们讲附着在清净本觉上的这些是习气,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天地都是生灭法,它附着在我们的清净本觉之上,只要我们不让新的杂念产生,久而久之老的就会逐步地消失,这是第一个方法;<b>第二个方法是什么呢?是发乎内在使用清净心。清净心它的使用离不开外境、离不开外缘、离不开六尘。为什么呢?因为六尘中有很多的变化,当我们遇到该孝的时候我们要孝、该悌的时候我们要悌、该感恩的时候我们要感恩、该讲道义的时候我们要讲道义,这就是使用自性。而使用自性是无所求的,是发乎本觉的,这叫本真。</b>当我们内在能够根据外在的情况随时显露本心,这个时候我们的习气和业障就能够逐步地减少。所以我们讲当一个人他生起孝心,你会发现他的<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身心会变得轻盈、会变得轻松。</b>一个人他有道义,做了符合道义的事情,他的身心会变得轻盈。</p><p class="ql-block"> <b>所以孟子给我们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b>那孟子怎么养这个“浩然之气”呢?和“道义”相匹配,绝对不违背道义,产生违背道义的心这个能量就会消耗掉。<b>那我们讲“志者气之帅”,咱们知道有志向就能够生出气来。</b>这个志向是什么呢?是无条件地关怀别人、爱别人,这才叫志向。那我们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名利、财富这不叫志,你这叫欲。为别人这叫志,为自己这叫欲。<b>所以我们在讲《大学》的时候,一直在前边给大家讲发愿、立志的</b>重要性。一旦志向立住,这个人马上就是乘愿再来,这叫义理再生之身。血肉之身是自私自利,是为自己;而义理再生之身是无条件地关怀别人、爱别人。这个关怀别人、爱别人也就是我们讲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礼敬诸佛,也就是菩萨六度的布施之心,这是无条件地关怀、无条件地去爱,这个非常重要。<b>这个心一生起来,它就能够除掉附着在清净心上的杂质。这是什么?内在发光。内在发光它能够照破阴霾、照破黑暗。</b></p> <p class="ql-block">  <b>所以说除掉附着在清净心上的障碍,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止住念头,让新的念头不生,老的自然消亡;第二个方法就是把我们的内在转成太阳,它一发光,它一发热,照破阴霾。</b>所以说以念破念、摄耳谛听对治的是什么呢?是这个新生的杂念,让新生的念头不产生。第二个是什么呢?是使用自性。也就是不断地去爱、去感恩。这个是让老的消失,是在除掉它。<b>所以说一个是在除掉新生的杂质,一个是在除掉老的杂质,这叫什么呢?这叫两足尊。除老的杂质,靠布施、靠爱、靠内在的发光、内在的觉醒;而除新的就需要净念相继、绵绵密密、无始断绝。这样我们久而久之,能量就会生出来。</b>我告诉诸位,现在靠一条腿走路靠不住。我们古人那个时候还有能靠一条腿走路能够成就的。何谓靠一条腿呢?要么靠保护自性,要么靠使用自性,只要有一条腿在就能成。但是现在我告诉诸位,不行了!因为我们的习气太重,福德不够。<b>我们讲善根、福德、因缘。因缘是能遇到;善根是讲了能信而且能深入;福德是什么呢?是真正的能持续不断的真干。那我们现在差在哪里呢?善根和福德都不够。如果善根深我们早就成就了,那我们现在没有成就说明善根不够。那善根不够可以补善根,补善根的方法就是持续精进,重复地把对的事情做下去。</b>但是现在我们也无法真正地听课,让他听三遍他受不了,让他系统的听一个小时他坐不住,这是什么?没有福德。而福德怎么补充呢?要无条件地去爱人、要关怀人。所以我为什么说《大学》作为入门的基础,过去《弟子规》作为入门的基础,能够可行,因为直接告诉我们孝、感恩、力行,大家能做到。但是这一两年我们直接讲《弟子规》,你给别人讲“你要孝顺、你要友爱!”谁能做到?如果讲这一句话能做到,那大家早就成圣成贤了。<b>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搬出《大学》,因为《大学》里边有两足尊。修身、格物,它对应的是什么呢?保护自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它对应的是什么呢?使用自性。</b>我们一条腿走路靠不住,我们现在只能找到这两条腿,要把福德补起来,你有了福德你的善根就真真正正能积累起来。因为福德是真干,只有真干才能增加善根。那怎么样去真干呢?就是能够发自肺腑无条件地去爱别人。而这个爱从哪儿开始呢?从爱父母、爱家人、爱国人、爱天下人开始。所以我们才号召我们要发自肺腑能为父母做一些事情,发自肺腑地能为家人做一些事情。这个家人范围比爱父母稍微大一点,我们的兄弟姐妹,有血缘关系全都是一家人。这个再往上就是国人,然后就是天下人。如果我们真的都能走这一条路,我们天灾人祸马上消失。<b>所有外在的不顺都是内在人心的映化和感召,这是共业。</b></p> <p class="ql-block">  <b>除掉共业只能靠大家的内在觉性的力量。而觉性是本性、是本觉,生出本觉要么是以念破念、要么是使用自性,光使用自性还不够,因为烦恼也许还会生出来,所以我们一方面使用自性,一方面保护自性,这两个绝对不能失掉。</b></p><p class="ql-block"><b> </b>另外诸位老师要长时间的听课。<b>听课有特别大的好处,第一个是能够让我们定静的功夫提升;第二个是能够明理,而这个明理不是知道道理,而是自修自证的突然明白了天地之间的大道,这叫自知,自知是内在的觉醒。</b>而听课听懂了只是意识上的,它和自知不同。所以我们开篇要给大家再讲一些这个,因为我们知道很多老师是第一次听这个《了凡四训》的课,我们要把这个理论给大家再过一遍。大家也不要觉得这个我们懂,我告诉诸位没懂,要真懂就已经成就妙觉果位。如果你现在没有成就妙觉果位,<b>那就需要一遍一遍地听下去,摄耳谛听、长时熏修。</b></p><p class="ql-block"><b>🍇🍀💖一门深入指的不是一部经,一门深入指的是无为法,无为之门也就是《道德经》给我们讲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门。门外是有为法、门内是无为法,一门深入,你现在在摄耳谛听你就是一门深入,你现在在胡思乱想你也是一门深入,深的哪一门呢?深的有为法的门。</b></p><p class="ql-block"><b>💗🌸💖</b>前者的一门深入能够让身心愈发清净,后者的一门深入能够让我们越来越乱,你这就糟了。所以我们一门深入是长时间在净念之中,不使心出离,这叫长时熏修。你说:“李老师,我能直接一念净心成就吗?”不行!一念净心还不够,我们要把净心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片,这叫三昧现前,久而久之自得心开,这叫长时熏修。</p><p class="ql-block">🍇所以说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等于什么呢?等于把摄耳谛听或者以念破念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面。也就是对的事情重复做,对的事情是摄耳谛听、是以念破念、是使用自性,要重复且坚持不懈地做到底,这个时候这叫真正的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我们现在来看《了凡四训》的原文,我们现在是讲到“改过之法”。</p><p class="ql-block"><b>改过之法分为三个方法:一个是事上改、一个是理上改、还有一个是心上改。</b>心上改最究竟,这三个方法可以结合起来用。</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看原文:<b>【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b></p> <p class="ql-block">  你看<b>大抵最上者治心</b>,咱们知道修学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治心”的过程。所以说智慧是内在的,般若是内在的本源开启,而开启内在的本源靠的一个方法就是让身心归于清净。因为人心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才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是危险的危,道心是玄妙的。我们从危险到玄妙靠一个什么呢?“治心”,而“治心”最好的方式是定于一、是止于一。就是用一念代替所有的杂念,而这一念是空的、是无的,叫净念。而所有的经典都是空的、都是无的,它是来自于大光明藏,所以我们可以用经典来代替杂念。当我们内在生出不好的念头,不对的念头,我们当下让他清净,这是什么呢?不怕念起,它可以起来,只怕觉迟,一旦生出这个念头我们要马上觉知到,要把这个念头除掉。让心归于清净。所以我们给大家讲以念破念或者摄耳谛听的方法。当我们读经的时候,一遍一遍的读,这个心有没有飞到九霄云外,如果飞到九霄云外要马上把这个心拽回来,拽回来之后重新把心放到经文上,放到经文的每一个字上,久而久之你的身心真正的得到清净。</p><p class="ql-block"> <b>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多久能够改变命运呢?我告诉诸位老师,有三个月你的命运就有天翻地覆的变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我们现在问题就出在我们不能真正的坚持,不能真正的坚持这就糟了。所以说所有的问题都是来自于我们自己觉性上不能圆满,那当下清静,发现了赶紧把心转回来,这叫至善。所以《大学》里边告诉我们“止于至善”,把心止在净念上,这叫“止于至善”。你把心放到妄念上,这不叫止于至善。而止于至善我们的命运就越来越好,这叫至诚;“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这是圣人。所以说圣人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境界,也是一念不生的境界。那我们现在做不到一念不生,我们就要用净念来代替杂念。有任何的物欲我们要除掉它,为什么呢?因为万事万物不是求得的,而是感得的。只要我们真正把心放在净念上,你会发现你的命运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心不能放于净念,光向外去求,能得到是命中所有,得不到你求也没有,命中没有你求也没有。所以这里边告诉我们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这个“无”是什么呢?是空。这个“动”是什么呢?动的有为法,动的杂念,杂念一动马上用“觉知”打掉它,所以“<b>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这八个字讲的就是用净念带代杂念的过程。</b>那以念破念是净念代杂念,摄耳谛听也是净念代杂念,这是直接从心上去治我们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b>我们的问题无非两种:一个是习性、一个是秉性。习性是什么呢?是五欲六尘的享乐;秉性是什么呢?是五欲六尘的享乐没有实现我们内在生出的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这两种都非常非常的糟。</b>那我们要想去掉秉性首先得在习性上下功夫,而习性是我们身体的享乐,我们吃喝嫖赌都属于习气。那怎么样除掉这些呢?通过布施,通过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关怀你的习性能够除掉。有的人当下发一个大愿“利益别人”,他的这个习性能瞬间除掉一大半。而真正的利益别人是我们起心动念,我们想想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我给大家举过的例子,我们在马路上走着,你看到一栋楼,你马上想到这栋楼能够给大家做一个道场,这就是在真正的利益别人,久而久之你动念你就在想别人,你动念你就在想别人,慢慢的我们就能够回归到大道之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