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不幸诗家幸》

汪建

<p class="ql-block">二王八司马,是指唐顺宗年间推行一系列善政的一批革新派官僚士大夫,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其中的“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其中有两位被贬谪到湖南,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常德)司马,而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零陵(永州)住了将近十年。在某一年的春天,诗人思乡情浓,作下了五言绝句《零陵早春》:</p><p class="ql-block">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p><p class="ql-block">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p><p class="ql-block">长安在西北,零陵在中南,地理位置上,长安维度比零陵要北 ,所以零陵春早,长安春迟,存在一定时间差。作者开篇将春拟人化,问春从零陵出发北上,几日能到长安,构思新奇而又合乎情理;后两句作者感慨春能到长安,而自己却只有“还乡梦”能“入故园”,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渴望重返长安的心情。全诗深曲委婉,耐人寻味。梦回故乡,本不必依托他物,但作者将这个梦托付于春,是因为春天代表着希望。此诗的构思可能借鉴了盛唐诗人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岑诗以“泪”代情,借“流水”传情,物象较实;柳诗以“梦”代情,借“春光”传情,物象较虚。物象实者,意境真切;物象虚者,意境空灵。因此,两诗虽然拟意相似,均为寄情于物,托物传情,但若就婉约含蓄一点而论,柳诗似乎更妙。</p><p class="ql-block">白居易元和十年被贬江州司马,元和十一年秋即开始在附近庐山香炉峰下建置草堂,次年春末建成,迁居于此。 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白居易与元集虚等人游览了庐山的大林寺,当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白居易作诗《大林寺桃花》:</p><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芳菲尽,</p><p class="ql-block">山寺桃花始盛开。</p><p class="ql-block">长恨春归无觅处,</p><p class="ql-block">不知转入此中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种情形同样是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的,因为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气温与山底平地有一定的温差,所以桃花盛开的时间比山底要晚。</p><p class="ql-block">对照柳宗元的诗与白居易的诗,可以感觉到相类似的地方,都是透过地理条件的差异,或是南北维度差,或山顶山下的温度差,导致产生的自然景物延迟的差异描写,以达到写景抒情的目的。</p><p class="ql-block">在唐朝官制中,司马是州高级官员,州长官刺史的助手。根据上中下州的等级,品级为从五品下、正六品下、从六品下。司马虽然是州里的高级官员,但在唐朝绝大部分时间内都是闲散无事,没有实权,仅仅用来安置闲人。那些被贬司马是实际编制外的,这些官绝对没有处理政务的权力。一般情况下,官员们不会跟他们交往,因为如果交往了,被人抓到把柄,有可能会被罢职。但这些司马又很有可能还会回到京城做官,所以只能敬而远之。当柳宗元、白居易等一旦被贬为地方司马后,精神备受打击,往往意志消沉,身心痛苦,因为没有实职,远离京城,从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好处是有时间游览当地的山水,赋诗作文以浇胸中块垒;贬谪期间也确实写出不少传世的诗文,比如,柳宗元在永州写的“永州八记”,白居易在江州写的“琵琶行”等都是世人耳熟能详的精品力作。真可谓“诗人不幸诗家幸。”</p><p class="ql-block">在读者看到文化史评中,柳宗元总是与韩愈相提并论。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着“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韩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从文学的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其一,因为韩愈首倡古文运动,是为古文运动的先驱,从0到1,这是最难的,所以他是八大家之首。其二,唐宋八大家的意思是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排第一当之无愧!其三,唐宋八大家列举时都是从韩愈开始,这其实是因为时间顺序,排名按出生年龄先后。</p><p class="ql-block">当然韩愈能成为八大家之首,除了文学上的贡献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做人和做官,在这方面他可称得上是文人中的典范。韩愈56岁病逝,死后被提了半级,从刑部侍郎升为礼部尚书,追封昌黎伯,加谥号“文”,从祀孔庙。</p><p class="ql-block">柳宗元身前担任柳州刺史,属于正四品下实职,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去世。去世将近三百年后的1104年,由北宋徽宗皇帝敕封的,当时叫“文惠侯”。到了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又加封为“文惠昭灵侯”。因此,生前“行政级别”不是特别高的柳宗元,却有幸在长眠近三百年之后成为“柳侯”“文惠侯”,哀荣备至。按中国古代爵位:公侯伯子男顺序,柳宗元的“文惠候”比韩愈的“昌黎伯”排序在先。</p><p class="ql-block">《水浒传》结尾有诗说:“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士生平志已酬。”从这句诗来看似乎韩愈、柳宗元“志已酬”。</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画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