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羊峪又称白羊关,位于河北迁安北20公里。提起长城上的关口,山海关称“天下第一关”,白羊关被誉为“天下第二关”,足见其气势不凡。其精彩之处是最具代表性的大理石长城,还有传说般的错城和谎城。而对于徒步者来说,还是特别经典的“大V”,让所有穿越过此路线的驴友都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冷口关原名“清水明月”关, 是冀东通往内蒙、东北的重要门户。传说清康熙皇帝私访,当行于此骤降大雪、天冷风大,直喊冷,后来就改叫冷口了。这里是著名的1933年长城抗战主战场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赶走敌人夺回阵地的胜利战就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冷口到白羊峪这段长城始建于燕国,明戚继光多次修复加固,莽莽苍苍,气势磅礴,白羊关以雄闻名,冷口关以险著世,并称“雄关险口”。</p> <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北,又把唯一的一段“大理石长城”留给了“北方水城 美丽迁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羊峪长城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千年沧桑巨变,无数朝代更迭,白羊峪作为战略要地和重要通商口岸的作用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突显,历史上曾多次加固,现存的白羊峪长城是明代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后组织将士修建的。白羊峪山雄关险,乃通往塞北之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四周山高峰险,山巅之上长城婉蜒,其中长达4华里的大理石长城堪称万里长城之一绝;建筑奇特雄伟的神威楼历尽沧桑400余载,烽火台、谎城(马圈)、水关、督察院等古代边关防御体系完整地汇集此地,白羊河水自北向南穿过关口、四季长流。</p> <p class="ql-block"> 大理石长城景区位于迁安市大崔庄镇。景区内白羊峪长城为战国时燕国所建,明朝时修复加固,其中城楼21座,保存完好的长城4552米。这里的大理石长城长约1500米,高10米,宽5米,城底敌楼基础多为大理石,万里关山之中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熠熠生辉的大理石,蜿蜒千余米,蔚为壮观。走进这段“大理石长城”,映入眼帘的是棕红色大理石砖墙的基石,经过能工巧匠雕刻,镶嵌于长城底部,缝隙均匀。基石每块重约千斤,在当时没有机械的情况下,用如此重的石料,于高山险峰之巅修砌,可想而知,当时的工匠倾注了怎样的智慧,付出了怎样的艰辛!才呈现给我们如今满目的雄奇壮观!</p> <p class="ql-block"> 我国长城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5个省区,为何河北这一段长城为大理石建,也是说法不一,有专家分析要归于就地取材。关于错城,关于大理石长城,留下的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p> <p class="ql-block"> 白羊峪长城穿越路线被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徒步旅游25条精彩线路之一,国家地理给这条线路的评价是“行走山巅的地方”。白羊峪长城地处河北省迁安北20公里,这里群山叠立,水秀山青,拥有旖旎的江南秀色,也具备雄浑的北国风光,使之成为徒步者流连的去处,更因为这里的古长城文化深深的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与之合为一体,充满魅力。</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的徒步穿越行程:徒步冀东长城精华段之冷口关~分界碑~大理石长城~白羊峪∽水关∽神威楼∽小关。</p> <p class="ql-block">活动亮点:</p><p class="ql-block">1. 观赏原生态自然长城景观,错城、大V长城;</p><p class="ql-block">2. 长城最精髓的一段,独一无二的“红色大理石长城”;</p><p class="ql-block">3. 长城中最大的城楼“谎城”;</p><p class="ql-block">4.挂在长城上的“神威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白羊峪,敌楼风化,台阶错落,植被丛生,爬一段都很有挑战。敌楼顶上长满了小花,迎着阳光傲然生长,有人专门为了采摘这顶峰的一株精华而来。</p> <p class="ql-block"> 走过后发现,整段长城修建就地取材,用岩石堆砌起来,外墙是两三尺见方的大石块,城基宽有丈余,中间填满碎石;城楼密集,蜿蜒相连,以我们的脚程行约10~20分钟便有一座敌楼,全部由青砖砌成。由于几百年的风雨侵蚀、战时修建工事、学大寨时修建水渠水库,自然和人为破坏严重,残垣断壁、乱石坍塌,已经残破不堪。有的敌楼倒塌过半,有的敌楼只是一角仍然顽强地屹立着。</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敌楼。</p> <p class="ql-block"> 脚下的这段长城只剩下一条乱石根基蜿蜒在山巅上。</p> <p class="ql-block"> 白羊峪长城的徒步穿越路线是从冷口西行到白羊峪之间的长城,约14公里。</p> <p class="ql-block"> 冷口是本次长城穿越路线的起点,登山的路就在一个小院后面,开始一段是个大陡坡,给穿行的队伍来了一个下马威。</p> <p class="ql-block"> 登上第二个城楼回望冷口关,它是冀东通往内蒙、东北的重要门户。原名“清水明月关”,传说清康熙私访骑驴过关,恰逢天降大雪,几次都被风雪袭击,不能过关,后来他学八仙里的张果老倒骑驴,才艰难而过,但至北门时,因风硬路滑,突然驴失前蹄,将他摔下,险些跌进山涧,但总算是过了关,这时,他回头不由惊叹说了一句:“好难过的冷口关啊!”,从此冷口便得名。</p> <p class="ql-block"> 冷口关由于地势险要,各代均派重兵把守。明代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在此修边城,筑敌台,作为冲要之地。在1933年长城抗战中,这里成为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长城抗战主战场之一。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打下的第一次赶走敌人夺回阵地的胜利战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脚下的这段长城只剩下一条乱石根基蜿蜒在山巅上。</p> <p class="ql-block"> 长城出现了分岔,据说这就是错城。错城分成了南线和北线,两线在西边汇合。北线虽长,但线路落差较小;南线虽近,但要翻过一条非常陡峭的深沟,俗称“大V”。 错城是长城上最具传奇的一段,他不是城而是一道墙,有着至今没有定论的传奇故事。一种说法是:监督修城的将军因沉迷女色疏于工程监督,修建者修错了方向,为此将军被斩首就地埋在错城之上;另一种说法是:将军为了御敌,在此特意加固修筑两道屏障,因为积劳成疾累死在错城,将士们为了纪念他,将其埋葬在错城之上。但传说毕竟是传说,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深究将军死因,因为万里长城下掩埋的枯骨不止将军一人。</p> <p class="ql-block"> 位于大龙王庙村北的这段长城,整体蜿蜒险峻气势壮观线条优美,而它的特色不仅仅是这些,而是这里有两奇,一为错城,二为有段大理石长城,为万里长城独有。这段“错长城”在村北山巅处分了个叉,爬上山坡,又转回来,与另一段围成一个圈,形成一口袋状,又称“套城”。</p> <p class="ql-block"> V字形的峡谷陡峭险峻,对面的山峰似乎高不可攀,回望刚刚翻越的深沟,仍有些心惊胆寒的感觉,这里远离村庄,长城保存较好,起伏连绵的长城,柔美的长城曲线。前面的长城被一条盘山土路断开,虽不如错城南线的V型深沟惊险,但这段爬山路也十分陡峭险峻。盘山土路通往大龙庙村,如果用两天走完这段长城,很多驴友会选择在这里宿营,这里也是这次穿越路程的中途撤退点,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望山跑死马”。</p> <p class="ql-block"> “错城”是真的修错了还是为了古时的战事需要特别而为之?由于无史料记载,至今说法不一。在套城中,有一堆坟墓状的乱石,当地人称其为“将军坟”,从而引发埋葬的是因修错长城而被杀头的将军的猜想。在这一段还有长达3千米及4座敌楼的底座皆为大理石垒砌,堪称长城奇迹。</p> <p class="ql-block"> 我国长城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5个省区,为何河北这一段长城为大理石建,也是说法不一,有专家分析要归于就地取材。关于错城,关于大理石长城,留下的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