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夜夜的虫鸣唤来了又一年的端午。时光荏苒,轻轻漫过指尖。繁花褪去颜色,在田间,绿由淡变浓,到处弥漫着生命的律动。端午,不属于某一个节气,却有着自己浓重而华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说起端午,便不得不聊一聊粽子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端午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p> <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粽子种类繁多,各有特色。《酉阳杂俎》记载:唐代长安的“庚家粽子”以“白莹如玉”著称。宋代四川的粽子叫“瓷简”,以味道鲜美著称。据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记载:当时的粽子已达数种之多,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p> <p class="ql-block"> 按地域来分,较为著名的粽子有北京粽子、广东粽子、苏州粽子、宁波粽子、嘉兴粽子和台湾八宝粽,均被视为我国的名粽,南方地区又数嘉兴粽子最著名,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 粽子,还蕴含着隽永的饮食文化。在古代粽子不单是“纪念美食”,也寓吉庆之意。民间有将粽子当结婚礼送的风俗,象征“种子”,寄寓早得贵子;也有用作考生贺礼,将粽子特制成笔形,寓意“必中”,而有的以红枣作为粽子馅,寓意“早中”,以讨个吉利。</p> <p class="ql-block"> 民间流传许多粽子谜,如谜面为:“标字添两点,看你怎么猜”、“ 珍珠白姑娘,许配笔叶郎,穿衣去洗澡,脱衣上牙床”、“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宽衣裳”、“四角尖尖草缚腰,滚烫锅中走一遭,若是遇着钟旭爷,浑身剥得赤条条”等,这些谜面的谜底皆为粽子。食粽之时,猜猜谜语,风趣诙谐,别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 吃粽子的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赛龙舟、佩香囊、包粽子……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端午的节日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寄情言志、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的良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文化表达。它不仅能满足我们的味蕾,也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在这个端午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品尝粽子的美味,感受粽子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写于2024.6.10)</p>